古城新韵
——丹噶尔古城曲艺团的蜕变
文/李彦婷
“奶奶,您又要去排练啦?”腊八节,我放下手中的手机,看着正在收拾东西的奶奶。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奶奶脸上,她的笑容格外温暖,嘴角里都藏着喜悦。
“是啊,今天可是双灯展正式演出的日子,可不能掉链子。”奶奶一边整理着演出服,一边说道。
我好奇地打量着那件崭新的演出服,精致的刺绣,鲜艳的色彩,和以前奶奶那些朴素的衣服截然不同。“奶奶,这衣服真好看,是政府给你们发的吧?”
奶奶轻轻抚摸着衣服,眼中满是珍惜,“是啊,多亏了政府,不然我们哪能穿上这么漂亮的演出服。”,阳光暖暖地洒进屋子,奶奶又在兴致勃勃地摆弄她参加丹噶尔古城曲艺团演出的行头。“乖孙女,你瞧,这是海霞老师给我发的衣服,还有这扇子,好不好看?”奶奶脸上洋溢着藏不住的骄傲,像个小孩子一样向我展示着。我看着奶奶手中的扇子,精致的扇骨,扇面上绘制着具有地方特色的图案,色彩鲜艳。奶奶轻轻转动手腕,扇子在空中划出一个漂亮的弧度,仿佛带着岁月的灵动与欢快。“好看,奶奶您拿着这扇子,简直就是舞台上的明星!”我由衷地赞叹。突然想起奶奶说今天海霞老师要拍照,我眼睛一亮,提议道:“奶奶,那我给您化妆呀,上镜肯定更好看。”没想到奶奶听了,头摇得像拨浪鼓,急忙摆手说:“可别,这衣服已经够好看了,再画就成老妖精啦。”我忍不住笑出声来:“奶奶,您说什么呢,化了妆您更精神,肯定美极了!”可奶奶还是坚决拒绝,嘴里念叨着自然美才是真的美。
拗不过奶奶,我便拉着她坐下,听她分享曲艺团里的那些趣事。奶奶喝了口水,清了清嗓子,眉飞色舞地讲起来:“昨天天排练的时候可有意思了,李奶奶和张奶奶挥扇子太投入,‘啪’的一下,扇子撞到一起,直接飞出去了,把大家吓一跳,然后又都笑得不行。”奶奶边说边比划着当时的场景,我仿佛能看到两位奶奶惊慌又滑稽的表情,也跟着捧腹大笑。
“还有呢,”奶奶接着说,“前几天那个拉二胡的爷爷,弦今天拉着拉着突然断了。但他一看台下那么多游客,手忙脚乱地还想接着拉,那模样,你不知道可好笑了。”我想象着爷爷手忙脚乱的样子,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在奶奶的描述里,这些小意外都变成了充满欢乐的回忆。
奶奶兴致越来越高,又说起昨天排练跳小调的趣事:“昨天跳小调的时候,伴奏突然转变了歌曲的节奏,我们都没反应过来,一下子全跳乱了,每个人跳的都不一样,整个场面乱成一团,大家互相看着对方的窘态,笑得腰都直不起来。”奶奶说着,自己也笑得前仰后合,脸上的皱纹都透着幸福和快乐。
听着奶奶的讲述,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她在曲艺团里的快乐。这里面有对民间艺术的热爱,有和伙伴们一起排练演出的情谊,也有在政府支持下,能够尽情展示自己的满足。曾经,奶奶只是把曲艺当作生活里的小爱好,如今,因为有了更好的条件,这个爱好变成了她生活中最亮丽的色彩。
在这个充满年味的春节,丹噶尔古城因为有了奶奶他们这样热爱生活、传承文化的人,显得格外热闹和温暖。而奶奶的笑容,还有那些有趣的故事,也成为了这个春节里我最珍贵的记忆,让我看到了普通百姓生活中的小确幸,以及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的独特魅力 。
我不禁想起以前,奶奶总是跟着一群老伙伴在古城的角落里演奏演唱。那时候,他们没有统一的着装,演奏时间也全凭大家的空闲,场地简陋得连个像样的坐的地方都没有。但即便如此,奶奶每次回来都一脸满足,嘴里哼着小曲儿。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跟着奶奶去了他们表演的地方。那是古城一处不起眼的空地,几张破旧的桌椅随意摆放着。奶奶和她的伙伴们围坐在一起,有人拉着二胡,有人唱着当地的民间小调。周围稀稀拉拉地站着几个观众,大多是路过的游客,匆匆看几眼就走了。我站在一旁,看着奶奶专注的神情,心里却在想:这么简陋的表演,奶奶为什么这么喜欢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奶奶他们的曲艺活动慢慢有了一些变化。开始有一些游客主动停下来,认真欣赏他们的表演,还会时不时地鼓掌叫好。奶奶和伙伴们的热情也越来越高,参与的人也越来越多。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
“那时候啊,我们人多了,可问题也多了。没有统一的衣服,看起来乱糟糟的;表演时间不固定,游客经常碰不上;也没有个让游客休息的地方,大家站着看一会儿就走了。”奶奶回忆起过去,微微皱起了眉头。
转机出现在两年前。那天,奶奶像往常一样去排练,回来的时候却兴奋得满脸通红。“丫头,你知道吗?政府要支持我们啦!”奶奶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道。
原来,湟源县人民政府、湟源县委宣传部、湟源县文体旅游局等多个部门关注到了他们这个民间曲艺团。很快,一系列的帮扶措施就落实了下来。政府为他们定制了统一的演出服,购置了专业的音响设备,还在古城里选了一块显眼的场地,搭建了一个漂亮的舞台。不仅如此,还设置了专门的游客休息区,制作了精美的表演内容告知牌。
“第一次穿上新衣服,站在新舞台上表演的时候,我可开心了。”奶奶激动的说,“我们这些伙伴,做梦都没想到能有这么好的条件。”
去年,第二届青海丹噶尔双宁双灯展暨秦淮灯会的消息传来,曲艺团收到了邀请。整个团队都沸腾了,大家日夜排练,精心准备每一个节目。
“这次灯展,可是我们向更多人展示民间曲艺的好机会,一定要拿出最好的状态。”奶奶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转眼我看简团长爷爷发的照片灯展现场。古城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秦淮灯会的花灯绚丽夺目,与古城的传统建筑相互映衬,别有一番韵味。而在舞台前,早已围满了观众,大家都在期待着曲艺团的表演。
演出开始了,霍奶奶带着奶奶们精神抖擞地走上舞台,笑容满面。音乐响起,熟悉的民间曲调在古城上空回荡。奶奶的歌声清脆悦耳,仿佛带着岁月的故事。台下的观众们听得如痴如醉,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看着舞台上光彩照人的奶奶,我心中感慨万千。曾经那个在简陋场地表演的民间曲艺团,如今在政府的帮助下,已经成为了古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不仅传承了本土的民间文化,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国家越来越好,我们这些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有滋味。”奶奶下台后,拉着我的手说道,“丫头,你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我用力地点点头,看着奶奶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我知道,这不仅仅是奶奶个人的幸福,更是无数普通百姓在国家发展中收获的幸福。在这个充满年味的新春佳节,丹噶尔古城的曲艺声,奏响了一曲幸福的乐章,也见证着国家的繁荣与进步。祝各位丹噶尔古城曲艺团的老艺术家们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作者简介:
李彦婷,女、湟源县人,就读于西安汽车职业大学,喜欢文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