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敦运 播诵:汪音彤
编辑:杨建松
几百年前的山陂(坡)陈姓原本一家,由于持家有道,几十年后分蘖成三个小湾:北端为陈董通家(也叫上门陈),南边的名为下门陈,中间那个35户的湾子就被人称作了中门陈。
史学家说董和陈两姓都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姬”。“董”的始祖是董父,因封于鬷(zōng)川(今山东定陶),并被夏禹赐姓为“董”。而陈姓则出自陈胡公妫满,与董父同为舜帝之后,只因被封于陈地才以国名为姓。
上门陈湾陈董相通除了远古原因之外,还与元末明初时的陈友谅相关。鄱阳湖之战中朱元璋斩杀了陈友谅、迫降(xiáng)了陈理之后,陈汉旁系惧祸,有一支躲到了山陂的梁子湖边,改“陈”为“董”,这才有了今天的“陈董”。历经数世陈董湾一房南出,于是有了中门陈;中门陈也有子孙南分,这就形成了今天的“下门陈”。

三门一“陈”,家族兴旺,农渔相济,诗书绵长,俊杰辈出。
最近百年里“中门”比北、南两陈对江夏的影响更大,这是由于那位名叫“陈英”的共产党员在首县的红史上写下了辉煌。
陈英(1902~1931),谱名“陈国华”,生于一个贫苦的农家。其父虽然一生没吃过几餐饱饭,但还是希望儿子能读点书,故把一家几十年挣来的一点山田换成了几块银洋,并于1921年督促国华考入了武昌的文普通中学(武汉市第十四中学前身)。
这所位于昙华林的荆楚名校创办于1903年,创办人是湖广总督张之洞。那时由于洋务运动急需人才,所以“香帅”(张之洞)便从教育入手,没想到他以“博文约礼”为宗旨一顿加力逆袭,竟然创造了“学在武昌”的近代神话。

在这所被光环笼罩的学府里,读起书来的陈国华几乎是废寝忘食,遗憾的是家里实在拿不出更多的钱来让他深造,所以毕业后的陈国华也只能返回保福祠,在董高湖(董家海)找了一所社学(村小),当先生,教国文。

1925年秋,本就常看《新青年》的陈先生经葛开达和叶禹钟两人介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于翌年2月28日(正月十六),参加了葛开达主持的中共保福祠特别支部成立会议,还被同志们推选为特支宣传委员,从此他改名“陈英”,希冀承袭祖德、英气不衰,为振兴中华而献身。
那个年代也称得上激情燃烧,各种先进思潮在城乡广为激荡,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消息传到江夏后,以保福祠为中心的梁子湖南滨顿时红潮涌动,农民协会搞得热火朝天,乡村赤卫队也日见壮大。

进入暑期,北伐军就占领岳(阳)下咸(宁),兵锋直指贺胜桥。
8月29日清晨,北伐军打响第一枪。三十五团刚到大路廖(横沟桥北1千米处)就遭到吴佩孚部的顽强抵抗;右翼八旅激战2小时才迫敌败出袁家铺(今咸安区袁铺村)。吴佩孚一看不好,立即从贺胜桥抽出2000生力军侧攻王本笠,两军立即陷入混战。
30日凌晨,敌以主力刘玉春部突然猛击北伐军第四、七军的结合部,叶挺独立团几度临危。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陈英主动做向导,带领三十六、二十八和三十五团各一部驰援来了,在北伐军一波又一波的猛烈冲击下,敌人的第一道防线终于土崩瓦解。

打垮了敌人的叶挺独立团又在保福祠义勇军队长陈元德,副队长叶应香、葛震寰和陈英等人的带领下,一直把敌人赶到第二线桃林铺(贺胜桥南11千米处)。上午10时,吴军又败,这一次他们更狼狈,宛如决堤之洪。恼羞成怒的吴佩孚,急令督战团执法队开枪弹压,甚至怒斩了十几个旅团长,悬首示众,但也未能阻止兵败。
8月31日,贺胜桥终于被攻下了,夕阳如血,铁路两侧敌尸如丘,残桥之下殷染湖红。
陈英这才感到有点饿了,是啊,他已经一天一夜水米未沾。
保福祠特支的同志和农民赤卫队的行动深深地感动了北伐军,独立团一营营长曹渊拿出一套崭新的军装送给陈英,深情地对他说:“好兄弟,感谢你与我们并肩战斗。”这也让陈英更加感动,所以曹渊牺牲后,他大部分时间都穿着这套军服,用以激励自己,向曹渊学习,努力革命。

1927年,陈英出任武昌县塾师考试委员会主任,全面负责审查全县私塾学校的办学条件以及塾师的任教资格。一贯办事认真的陈英随即提出:“初高等小学的教师,应该以身为范,即使是乡村塾师,也应该亲农、少误、平权。”这也是江夏红史上共产党人第一次拿出的教师职业道德标准。
1930年10月,在成立中共保福祠分区委员会时,他被同志们推为区委书记。翌年4月,由于土豪告密,他不幸被捕。在狱中,他说:“大丈夫视死如归,决不给党丢脸。”
他还在狱墙上用瓷片刻下了誓言:
剖心挖眼或砍头,
十字架前用火烧。
中外古今不屈者,
正义参天史册留。
大好头颅你来砍,
我誓死亦为共产!
这也是他的大气磅礴绝唱!
当月29日,陈英被敌人杀害于武昌汉阳门。他虽然牺牲了,但他的精神永存,且升华为振兴中华的瑰宝,为后人所景仰、敬用。

2024.10.15

作者:彭敦运,武汉江夏高中退休教师。

诵读:汪音彤,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现任武汉市江夏区融媒体中心播音员,国家一级播音员,普通话一级甲等,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江夏工作部会员,省朗协融媒体工作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湖北省婚姻家庭研究会会员。从事播音工作以来,共获得省市广播电视节目奖52个。爱读书,爱旅游,更爱用声音去创作、去分享!爱读。

编辑: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省朗协融媒体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副团长兼艺术总监;《都市头条》铁马豪歌平台创始人,四三年阅读已逾一亿八千多万。湖北省第三届荆楚朗诵之星。

欢迎点此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