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原明珠散文游记——「《一次铭心难忘的自驾游》」
一次铭心难忘的自驾游
一一游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嘉峪关,是我心心念念想去看一看的地方。2024年国庆期间,我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夙愿:和几个亲朋好友一起,驾着两辆自驾车,从西宁来到嘉峪关。西宁到嘉峪关有近六百公里的行程,因一路上走走停停,不断欣赏遇到的美景,因此到嘉峪关时已是晚上七点。因景点早已关门,当晚我们就在嘉峪关市下榻休息,决定第二天好好游览嘉峪关。
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面五公里的最狭窄的山谷中间,早上九点多,我们便来到嘉峪关关城。
嘉峪关北边是被称为天险的讨赖河,南边是魏峨的祁连山。嘉峪关在历史上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销钥”之称。嘉峪关建于六百五十多年前的明朝时期。明洪武年间,征西大将军冯胜大败元军平定河西,凭借这里易守难攻的地形和讨赖河天险,修建起了嘉峪关关城,守候着丝绸古道,守候着中原大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嘉峪关。嘉峪关是中国长城的三大奇观(北海关,镇北台,嘉峪关)之一,也是国家著名的5A级景区。嘉峪关城的面积较大,有33500平方米。
登上嘉峪关城楼,走在数米宽的城墙上,看着用一块块烧制的像八大岭长城的一样的大砖而砌成的城墙,能切实感受到嘉峪关城楼的坚固;遥望城楼四周,城南远处是雄伟的祁连山,北边是高耸的黑山,东西两面是河西走廊辽阔的平原,所有这一切从城楼上尽收眼底;在朝城南和城西方向,还有炮台和火炮…嘉峪关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两北两翼长城组成,其中南北两翼长城南达祁连山北达黑山,加起来全长60公里,从军事角度看,易守难攻,城防坚固,可谓是固若金汤;从现今旅游观光角度看,不愧是长城三大奇观之首“天下第一雄关”:巍峨的祁连山和黑山,山峰上是皑皑白雪;东西两面的河走廊,一望无际;尤其是雄伟的嘉峪关以及南北两翼蜿蜒的长城,给人以辽阔,雄浑,威武的感觉,这独特的西域风光真让人印象深刻,留连忘返…
从城楼下来,关城内有许多建筑和房屋,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游击将軍府。游击将军府,又称游击将军衙门,始建于明隆庆年间,后成为明清两代游击将军处理军政事务的衙门。游击将軍府,在明清朝時不仅是嘉峪关长城軍事防御体系的指揮中心,而且是朝廷统治地方、检查商旅使者往来、联系西域和中亚及各少数民族的枢纽机关。
进入游击将军府,是几个身着铠甲的将军的腊像,还有一个地方文官,在看着桌上的沙盘似在商量军机大事,站立中间看着沙盘穿黄色铠甲的将军神情威严而凝重,这位将军就是芮宁。
芮宁,肃州(今甘肃酒泉)人,明正德年间(公元1615年)任嘉裕关首任游击将军,他是一位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明正德十一年间(公元1615年)冬,东察合台汗国可汗满速儿率蒙古大军兵犯嘉峪关,欲夺取肃州(今酒泉),进而进犯中原。狡猾的滿速儿头领知道从嘉峪关正面进攻拿不下嘉峪关也到不了肃州,于是安排部分士兵佯攻嘉峪关,另派两万多军队欲从南面的祁连山绕道偷袭,进而拿下肃州。嘉峪关守将、游击将军芮宁识破了敌方的诡计,便率800余名士兵在祁连山南文殊镇冯家沟设伏并与数十倍于自已的蒙古军队进行殊死搏斗拼杀,敌我双方伤亡惨重,但芮宁所率的士兵无一人投降,最后终因寡不敌众,800余名士兵全部战死在祁连山下,而芮宁将军也身负箭伤战死于祁连山下…后在肃州城等地援军的支援下,击败了来势汹汹的蒙古大军。芮宁将军战死祁连山下,马革裹尸还的英勇壮举至今为后人所传颂…正是由于芮宁将军保家卫国,与敌浴血奋战和视死如归的英雄壮举,为了激励教育后人,嘉峪关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芮宁将军的英雄事迹,但凡参观了嘉峪关的游客,没有一人不为之动容的,我在感慨唏嘘之余,不由赋诗一首:
河西咽喉嘉峪关,
旌旗猎猎矗山间;
讨赖河流水滔滔,
白雪皑皑祁连山。
河西走廊峰烟起,
数万敌军犯边关。
游击将军今何在?
血沃祁连英名传!
览嘉峪关的心愿虽然达成了,但在沿河西走廊返回西宁的路上我总是忘不了那雄伟的嘉峪关,尤其是忘不了那战死沙场的芮宁将军…虽说去过国内好多旅游景区,但象嘉峪关这样让人既开眼界又受教育的景区却寥寥无几…嘉峪关,这个名符其实的天下第一雄关,会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当中!
写于二0二四年十月
注:(此文被中国散文学会入选为第七届当代中国散文精品300篇)。
青海作家高原明珠简介:
李繁(笔网名高原明珠),系青海省海南州委党校退休干部,高级讲师,青海省湟源县作家协会会员,青海河湟文学会会员,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二0二一年十二月开始文学创作,喜欢文学,喜欢自驾旅游和拍照。近几年写了不少文学作品如散文诗,古风诗,散文游记等,该作者尤其擅长写游记,多篇文章在《作家美文》《海外头条》《西宁都市头条》及国内一些报刊杂志发表。本期向各位读者发两篇高原明珠的代表作,散文诗《青海湖之韵(外一首)》和入选第七届当代中国散文精品300篇之一的《一次铭心难忘的自驾游》,以饗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