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图片选自百度
《收藏柴窑瓷器的艺术与哲思 历史、争议与未来展望》
作者:辽宁沈阳 苏世宏
一、柴窑瓷器的历史溯源与艺术特征
柴窑瓷器被誉为“瓷皇”,其历史可追溯至五代后周时期。据文献记载,柴窑为后周世宗柴荣所创(公元954年-960年),因烧造时间极短且技艺神秘,存世作品罕见,至今窑址尚未明确。其艺术特征以“四如”著称——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釉色莹润如玉,开片自然如冰裂,工艺集五代制瓷技术之大成。
柴窑的文献记载亦充满争议。欧阳修《归田集》以“雨过天青”形容其釉色,而明代张应文提出的“四如”标准被后世广泛引用,但现代学者对柴窑是否独立存在、与秘色瓷或景德镇影青瓷的关系仍莫衷一是。这种不确定性,既赋予柴窑神秘光环,也使其成为考古与收藏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二、国内外学术与收藏界的多元视角
国内观点:学术审慎与市场狂热并存
中国学术界对柴窑持审慎态度。尽管河南郑州、景德镇等地曾发现疑似窑址,但缺乏确凿证据,多数“柴窑”瓷器仅被归类为“疑似”。例如,2021年澳门中信拍卖的“五代柴窑小碗”虽经科学检测为五代胎釉,却仍未被学界广泛认可。这种严谨源于柴窑无标准器的困境,也反映了历史考证的复杂性。
国际视野:文化符号与资本竞逐
国际收藏界则更侧重柴窑的文化象征与投资价值。香港苏富比、佳士得等拍卖行屡次以千万级高价成交柴窑拍品,其稀缺性与传奇性使其成为财富与品位的象征。西方藏家多将其视为“东方美学”的极致体现,甚至18世纪欧洲宫廷曾仿建“瓷宫”以陈设青花瓷,足见其文化影响力。
三、个人收藏实践:真伪之辨与美学体悟
作为柴窑藏家,我深切体会其收藏的两面性:美学震撼与鉴定风险。以所藏一件“天青釉香炉”为例,其釉面如凝脂,开片疏密有致,器型古朴中见精巧,符合文献对“薄如纸”的描述。
柴窑瓷器的颜色种类丰富,以其釉色多变、光泽独特而著称,我收藏的柴窑藏品颜色包括:
1. 天青色:这是柴窑瓷器最著名的颜色,釉色清澈,宛如雨后天空。
2. 青绿色:釉色偏绿,清新自然。
3. 多彩相间色:釉色介于粉色、深粉色和天蓝色、蓝色及鸭蛋清色之间,沉稳典雅。
4. 乳白色:釉色奶白如月,温润柔和。
5. 黄色:有釉色泛黄,温暖柔和的淡黄色,还有黄色。
这些颜色主要是由于釉料配方和烧制工艺的不同所致。柴窑瓷器的釉色变化多端,常常在同一件器物上呈现出不同的色调和光泽,这也是其独特魅力所在。收藏柴窑亦是对历史的触摸。每一件器物皆承载五代匠人对“天人合一”的追求——松柴燃烧的火焰、灰釉与胎土的融合,皆需“天时地利”方能成就一器。这种不可复制的偶然性,恰是柴窑超越工艺、升华为艺术的核心。
柴窑底款类型多样,既有体现御窑身份的“大周”款,也有直接关联柴世宗姓氏的“柴”字款,及“显德元年”纪年款等。我的收藏中另有2件“官”字款的藏品,因此藏品虽非常罕见,但其均符合柴窑的综合特征。由于缺乏官方考古发掘的窑址和标准器,这些款识的认定仍需依赖实物与文献的交叉验证。收藏界普遍认为,底款的存在是柴窑鉴别的重要依据之一,但需结合釉色(如天青、青绿)、胎质(糠胎、薄如纸)、工艺(釉面光洁度、黄土足)等特征综合判断。
柴窑窑址众说纷纭,至今没有任何定论,但一件柴窑实物瓷器的底款,书写着显德二年内府敬造新郑县。其物证实为955年~956年,既现在的河南省郑州市下属的县级市新郑市。
四、未来展望:学术突破、工艺传承与理性收藏
学术突破:窑址发现与科技鉴定
柴窑研究亟需窑址考古的突破。若未来能发现明确窑址,并结合碳十四及其他测年、釉料分析等技术,或可终结千百年争议。同时,建立柴窑的“标准器数据库”将为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工艺传承:传统与创新的平衡
当代柴窑复烧尝试(如景德镇马尾松柴窑)虽延续古法,却面临松柴禁伐、把桩师傅断层等挑战。未来需探索生态燃料替代方案,并通过数字化记录火候控制经验,实现技艺活态传承。
市场理性:价值回归与文化认同
柴窑的高稀缺性注定其价格攀升,但藏家需警惕炒作与赝品。建议建立行业联盟,规范拍卖鉴定流程,并推动柴窑文化普及,使其从“资本符号”回归“文化遗产”本位。
结语
柴窑瓷器的收藏,是历史、艺术与资本的碰撞,亦是理性与感性的交融。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收藏不仅是占有,更是对文明的守护与对话。我也曾设想在时机成熟之际,我将拿出100件柴窑瓷器藏品做一“百件柴窑瓷皇藏品展”,唯有以学术为基、以审美为媒、以传承为任,方能在窑火千年后,续写柴窑的永恒传奇。
2025年2月10日于沈阳
作者简介:姓名:苏世宏
笔名:苏克、洪戈
辽宁沈阳人
中国全联古董艺术品商会、收藏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风雅诵精典国际名誉主席
2021年第五届世界华语诗歌
春晚副秘书长
金牛古董论坛坛主
北方古董艺术品交易中心董事长
2006年曾为中国教育协会培训教育专业委员会创始人之一
欧文国际交流中心董事局常务副主席
美国与中国高等教育协会驻中国执行代表
沈阳市公安局警育文化高级顾问
北京沈阳商会高级顾问
历任相关机构董事长、理事长
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
资深教育培训专家,潜智能脑力研究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