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头飘雪影为画—-观张开发摄影作品展文/杨松林
2025年2月5日早上10点多,从绵阳驱车来到李白故里江油市圣名国际购物广场,在地下停车场停好车后乘电梯来到四楼,按图索骥走到重庆俏巴渝大饭店,还真大!上千平方米的几个餐厅可同时接待千人进餐。两个大厅可同时举办婚礼,旁边的化妆间都有好几间,可以让新人们在里面补妆换礼服。等了半个多小时,开发兄家中几十号人才断断续续来到。
说实话,他们把聚餐作为大事,对于摄影展览布展认为把展板抱来排开就行了。这是本末倒置,一个从事了四十多年摄影的人,吃饭事小,展览事大,因为文化艺术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不然,为什么国内摄影界这二十多年策展人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展览广告、展览前言、作者介绍、展后寄语后记等的安排摆放,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提前谋划。他道好,抱上楼来沿玻璃栏杆一字儿排开了事,成了事倍功半,让人想起了成语“买椟还珠”的故事,古代有一个商人到珠宝市场寻宝,买珠宝时见木盒子好看,取出珠宝还给卖家,付款拿上木椟离去,这就有了买椟还珠的成语故事。
其实,开发兄年届73,腿脚略有不便,但完全可以提前分配晚辈们来布展,动口就行了。试想?一百多幅摄影作品内容很多,应当分类进行布展,这样观众在浏览观摩时容易吸收品鉴。
认识开发兄快40年了,大概是1986年左右。他从江油发电厂子弟校调来江油供电局工作后,有一个夏天的傍晚,他与江油供电局的刘开邦来到我施工的地方。当时,我在江油天化厂负责变电站扩建安装,下班后回到招待所寑室冲洗胶卷,他们观看了整个过程就踏着月光走回城去了。
因为同在绵阳电业局系统内工作,局工会每两年会搞一次摄影展览或比赛,我那时任绵阳电力职工摄影协会主席。所以,后来的几十年里,我们经常会组织一些团体摄影采风创作活动,加之,都爱喝酒侃摄影,以影识人,以影联谊,大家在一块儿便有聊不完的话题。
光阴真快啊,一晃快40年了,大家退休都是十几年了。开发兄在73岁生日之际搞一个摄影展览实属不易,几十块展板,一百多幅内容丰富的作品。既有风光秀丽的华夏美景,又有边塞民族地区的民俗风情。还有一部分他创作多年的精典影像,例如住在红波大院楼顶拍摄的《雨巷》,秋天在变电站拍摄的《霞映电站》,还有不少他在30年前上过报刊杂志的封面封底作品。这是他中年时的骄傲,一边负责供电局的总务科工作,一边创作,时不时在《四川电业》、《西南电力报》、《中国电力报》版面上亮亮相,晒晒摄影作品。当然,《绵阳电力报》版面上他更是常客了。
1992年五月,《绵阳电力报》在老北川县电力公司办新闻摄影培训班,我们一道进禹穴沟采风。为了大家练习拍摄人像,我在县城邀请了几位羌族美女同行当模特儿,由于上山是两条路,开发兄便走的另一条沟进山。从山顶上拍摄下来后,大家在治城镇午餐。酒酣之时,开发兄来到我们这一桌敬酒,看见美女唱酒歌,穿的又是漂亮的羌族服饰,激动得一下子拍完了一个胶卷。
过了几天,我到局机关《绵阳电力报》去送稿件,总编对我说:“松林,我们这期报纸版面出来了,副邗这一幅你看能用否”?原来,喝酒时开发兄拍了一幅我与羌族美女对望凝视的画面,总编说:“松林,看你色迷迷的样子”?我说:“用吧,不怕,反正老婆很少看报纸”。其实,老婆也认识这几位美女,她知道我是有贼心没贼胆……
从2010年2月,也正是春节里,开发兄说他回老家中江县冯店镇去探亲,邀请我过去玩。于是,我们与谢文一家共6人驱车前往中江冯店去耍了一天,晚上回到绵阳。说起来已是15年了,这些年有了外孙后,逢年过节就没有多往外面跑了。所以,这次开发兄搞个人摄影作品展览,又正值他73岁生日,半个月前就邀请我与朋友们过去观展同乐。
开发兄十分喜欢摄影,退休后这十几年旅游跑了不少地方,也拍摄了数万幅照片。记得30年前他就追寻快乐摄影,信条是:我摄影、我快乐!这是他个人兴趣所在,虽说他是70年代四川大学英语专业毕业,但他静下来看书研究的时候极少,所以,旅游场景纪念照不少,纯粹高兴去了。人生保持一个爱好不容易,当他在古稀之年后推出一个摄影展览,这还是相当不易的,人们常说在路上,说明显他依然坚持摄影,而且不断有新作出品这就不错了。
张开发摄影作品展览在圣名国际购物广场挂出后,看展览还是人头攒动、观众如云。不断有人评论喝彩,毕竟其中有不少作品拍摄的是李白故里江油的人和景,特别是环境变化大,很多城镇乡村景象早已逝去,人们留恋曾经的风物。30年前四川省电力局出了一套书叫《天府电魂》,分为上下两册。总编电话通知我写一篇上万字的报告文学,并说稿费从优,好像给了1100多元,半个月工资了。在这篇文章中有一段就是《江油有个张开发》,时过境迁,弹指30年,今天江油还是有个张开发,希望他永保作品艺术魅力,永远在快乐摄影路上前行。
杨松林,绵阳电业局职工,大学文化,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绵阳市摄影家协副主席,绵阳市摄影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