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韵居杂谈(四)
文/朱海明
可能还记得一部曾经热播电视剧吧,由龚某人导演,汪某人编剧,张某人、佟某人等主演,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经常在荧屏上现身,脸儿熟。
这是一部介于神剧和雷剧之间的作品,多次出现介于军事演习和实弹射击的战斗场面。战场背景是北满也就是黑龙江省北部。画面上山清水秀草木葱茏,一看就是夏秋之际。而剧中人的穿着打扮叫人莫名其妙,抗联官兵有穿春秋衣的,有穿棉衣的,有穿皮衣的,而且全都戴狗皮帽子。伪军们穿的春秋军装,戴大盖帽。日军兵则穿的棉衣,外面还有棉大衣,戴皮军帽。以上这些穿着装束,与外景的节令物象完全不符,形成强烈的反差。
导演和主演啊,说你们什么好呢?就这样如此这般的胡诌掰咧啊,谁批准的啊!
我的那首新乐府《爱情颂》写了十七段古代爱情:尾生韩凭是春秋的,卓文君是西汉的,刘兰芝东汉的,小乔是三国的……还有传说的神话的或戏曲舞台的等等。
有网友建议说:“若能将史脉先后理清,会锦上添花。”我看了我颇感意外,即回道:“诗中人和事,有些是历史,有些是传说,所以难为编年史,错落有致更好些。”寥寥数语讲得多明白啊。谁料此君咬住不放又云:“细查传说或后入戏剧亦有史脉先后可循。”
此君执迷至此,真叫人哭笑不得。一知半解硬在那儿装,你累不累啊?按着时间顺序像编年史一样排成一溜长队,就锦上添花啦?那不是调查报告文献纪录片吗?
于是不接茬儿了,让他执迷下去吧,致死也不明白什么叫诗。这里可以有笑声……
想当年,日本也好英国也好葡萄牙也好,统治奴役中国人的美梦终究破灭了,除了种种原因之外,他们无一不是败在汉文化上。
日本强占台澎50年,英葡统治港澳100多年,他们极力鼓吹东洋风或西洋风,试图让中国全面西化洋化。这是有先例的,越南就是采用了法国殖民者的文字。
但是他们始终无法打败汉文化,汉语汉字依然深入中国人的骨子里血液中。进入21世纪,英语热越炒越热,热得摸不得碰不得,有人还在不断煽火加柴,非把英语热炒爆了不可。但是,中国人还在讲汉语写汉字,而且越来越多的外国洋人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汉文化,我们中华民族的本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玄妙无比,灿烂辉煌,是我们中国人肌体内的精髓,精神中的灵魂,物质上的永远不倒的支柱产业。
原创首发
作者简介
朱海明,笔名:瀛亮,网名,高拨子导板。中国作家协会;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河北省作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戏剧家协会会员。曾参军汽车第五十团,执行援老抗美作战任务。主要作品:长篇小说《疆海忠魂》中篇小说集《乡女情仇》中篇小说《刺客专诸》长篇三农史诗电视剧《大耕耘》近代史电视剧《翼王石达开》京剧新编历史戏《春江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