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初翰林王曰高的传说
马奎秋
王曰高——山东茌平城北八里村人,是清朝初期顺治年间的翰林,同时也是康熙大帝童年时的老师。他才高八斗,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然而他的童年时代却是家境贫寒,生活拮据。
王曰高在童年读书时,据说,有一年的秋天,中午放学后学生们大都回家去吃饭,可他为了给爹娘剩口粮并不回家去吃饭,而是去枣树行里捡拾人家枣树上落在地上的枣充饥,甚至是晚上放学后他也去枣行里捡枣吃。秋末冬初,地上的枣已无处可寻了,别的人都已捡拾不到了,而他却总能捡到枣吃,尤其是在晚上他也总能捡到枣吃。别人问他天都冷了他怎么还能捡到枣吃,他却说晚上在枣行里捡枣时,总会看到自己的前面有两个大红灯笼给他照着路,所以他总会看到地上有落枣。同学们都笑他,说他骗人,但又对他总能捡到枣吃深感疑惑。人们不知道,那时其实原来是有神仙在保佑着他 ,呵护着他,给他指着一条充饥的路。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末,王翰林墓地西边有一个小工厂,工人上下班是黑白倒班制。有一年的冬天在午夜零点工人交接班时,一个刚下班的女工向放自行车的车棚里去骑自行车,突然她惊奇地发现车棚里自己的自行车正在左右晃动着也不歪倒,抬头看天上竟没有一丝风,而别人的自行车却都好好的立着,唯独她的自行车怪怪的。这个女工恐怖地大喊起来,并连呼带叫地跑到传达室里结结巴巴地给人描述车棚里的怪事。传达室里的两个老王头正在办理交接班,他们一起转头向车棚里看去,不看不要紧,这一看吓得他们汗毛都竖了起来——只见那女工的自行车正左右摇摆晃动着,就像一个人在荡秋千似的,总也歪不到地上。说是风刮的吧,看看头上里,确实一点风也没有,别人的自行车怎么就好好的,唯独这个女工的自行车怪异呢。
传达室里的两个老王头都是见多识广的人,都是北八里村人,也都是王翰林的后人。他们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王老太爷在显灵,其中一个老王头赶紧向附近超市跑去并买了些冥币,又急忙赶到厂东边王翰林墓地的坟头前烧纸磕头,说我们知道这是王老太爷在显灵,咱王家后人没有忘记老太爷,恳请王老太爷不要再惊吓我们之类的圆慰的话。圆慰的话说完后那车棚里的自行车竟然不再摇晃,垮嗤一下子便倒在了地上。你说,这事怪不怪。
还有传说,说王翰林其实是天上的一个神仙炳灵公转世。王翰林在京城做官时,有一年他的左耳朵垂子上长了一个大疖子似的东西,宫内的太医们看了个遍,什么药方也用了,但总是不见好转。这时宫内的一个星相大师看过王翰林的病症后对王翰林说,在你的茌平老家,有一个三山正神炳灵公庙,庙里供奉着炳灵公塑像,这个塑像身上有异样,你的病根就是由它引起的。
王翰林当即派人去老家这个地方查找这个庙,果然找到了这个庙。派去的人在这个塑像上果然发现了异样,只见塑像的左耳朵垂上竟有一个大蚂蜂窝,上面聚集着许多嗡嗡作响的大蚂蜂。怎么把蚂蜂驱赶走呢?一说是派去的人用制造烟雾的办法把蚂蜂熏跑的,另一个说法,说是派去的人让当地的小孩子把蚂蜂窝打掉的。
按照宫内天相官的吩咐,派去的人把这个蚂蜂窝带回到了京城。王翰林按照天相官的吩咐,把这个蚂蜂窝捻成碎末,并分多次用水冲服。等喝完了这些药,王翰林耳朵垂上的大疖子也就慢慢的脱痂了,最终也痊愈了。这药方,就好像就是神仙炳灵公专门给王翰林准备好了似的。王翰林为了感谢炳灵公的神丹妙药,后来还专门派人去修复了炳灵公庙,并且还为当地的老百姓们打了水井。因为这个故事,坊间因此便有了王翰林也是仙人炳灵公转世的传说。
在当地,关于翰林王曰高的传说还有很多很多,都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但这些残缺不全的传说似乎都给王翰林披上了一袭神密的面纱。北八里村人至今谈起他们的先人王翰林仍是津津乐道满是故事,翰林王曰高这一历史传奇人物最终成为了北八里村人民世世代代引以为豪的每年都要祭奠的圣贤。
作者简介:马奎秋,茌平区作协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