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山
文/张云玲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南京的梅花山有名,我来南京带孙子七八年,忙得还不曾去过,今年过年决定上山,上梅花山。
“梅花香自苦寒来。”南京梅花山,是中国四大梅山之一,又有金陵梅花甲天下之称。
南京梅花山是历史上一座重要的风景胜地,始建于东晋,据今有1600多年的历史,它位于中山风景区内。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公元1368年),他和夫人马大脚在梅花山亲植梅花,以此来见证他们的爱情,并还在山上建有“梅花坞”。这里的梅花繁盛,梅花山一时成了皇家专用梅林。
今天,2025农历乙巳年正月十五过后,我冒着初春的寒意,兴高采烈来到了南京梅花山,赏从前皇家专用梅林,感到此刻的身份普通又不普通,哈哈,走起路来明显与从前不一样了。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走在上山的路上,看天是美的、山是美的,人是美的,梅花是美的。万山层中一点红。就那一点红,随便往虬屈的长短不一的细梅枝上一落,“香脸半开娇旖旎”。你能说它不美吗?
梅花自古都是国人喜爱的花卉之一,也是我这个喜花人的最爱。自古有许多名人诗词歌赋赞美它:它小家碧玉,气宇轩昂;它冰清玉洁,含苞待放;它孤、横、秀、俊又傲视群芳;它不惧惧寒冷、坚韧不拔又顽强如钢。它……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梅花不仅是国人喜欢的“四君子”之一,还是“岁寒三友”中的一员,它的颜色不仅有红、白、黄、绿,还有由这四种颜色组成的粉红、骨红、朱砂红,粉白、近白、贵妃白、情人白等近400个品种。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上山没多远,扑入眼帘的就是一树怒放的雪白的梅花,小心翼翼凑到枝头上去嗅,一股清凛的淡淡的神秘的幽香随之送入鼻孔。往前走,见一棵长满绿花骨朵的绿萼梅。看那些绿花骨朵,小小圆圆的,密密匝匝如绿珍珠般撒落在自由舒展的细梅枝上,看了着实让人心生怜爱,忍不住想伸手触摸。身旁的一个小女孩动作比我快,她眼尖手快突然摘了低处的一朵花骨朵,高兴得举着它,得胜般咯咯咯笑着跑开了,惹得我们一行人不由哈哈大笑。
随着行人往前走,见一对老夫妻坐在一棵盛开的红梅树下,一边唱“树上的鸟儿成双对”一边拍照,那幸福的样子引得行人驻足。经过一棵棵梅树喜欢的不得了,但我都叫不上它们的名字,忙从树上挂着的粉色花瓣语上匆匆认识,才知这里的梅花有很多种群,其中有“朱砂品种群,宫粉品种群、绿萼品种群、洒金品种群、龙游品种群、垂枝品种群”等。
每一个种群又细分许多种,如垂枝品种群又分为:粉皮垂枝、单粉垂枝、单红垂枝、淡粉垂枝、粉白垂枝、粉台垂枝、骨红垂枝、锦红垂枝、磨山垂枝、双碧垂枝、跳雪垂枝、皱瓣垂枝等,单瓣垂枝、重瓣垂枝等。
往山上走,见一立起的长条石上清晰地写着梅王两个红色大字,看它旁边那棵四周被竹蓖护着的梅树就是梅王。梅王树身高大但有些傾斜,身下被一块白色大石头护住。仔细看,梅王身体分开,粗糙灰白的树皮已裂开,从裂口处有一股明显的殷红,似正在给头顶盛开的红梅输送。梅王的头、胳膊经过日月侵袭已经不在,目前只剩下心疼的断茬,但枯木逢春,在断茬处确生出千枝万杈高高的新枝,在新枝上开出了让人眩晕的眼花缭乱的红梅。它是老了,但还年轻着!年轻着!站在它身边看那一树红梅,像二八年华。
从梅王身边走过,不知不觉到了山顶的博爱阁,看到曾经由“国父”孙中山先生题写过博爱的地方建造的这处观景台。站在博爱阁往东西南北四处瞧,皆是在蓝天白云下,群山环抱中盛开的梅花,红、黄、粉、白、绿,云蒸霞蔚,流光溢彩,游人摩肩接踵。
梅花山历史久远,虽经日月更迭,梅花山上的梅花确有增无减,这与南京人自古爱梅花有关(南京的市花是梅花)。1929年,“国父”孙中山先生奉安南京中山陵后,人们为了记念他,又在梅花山栽培大片梅花,如今梅花山梅花面积已达近1500多亩,有梅花近40000株。每年春节前后1500多亩,近40000株梅花一起盛开,这陈势,想想看,像除夕夜12点全国人民燃放的爆竹,又像是被星星照亮的整个夜空,山河锦绣、璀璨夺目。
站到博爱阁,能感受到这里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感受到人们对梅花的热爱;感受到每棵梅树身体深处都有一股默默的殷红;感受到……望着这被无数朵梅花点亮的色彩斑斓的梅山,我本就放空的心一下子变得如梅似海,如海似梅。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从山上往山下走,我站在一树红白两花的洒金梅树前驻足,有人对着它惊奇地说:“是嫁接的”,“本来就是两棵”,“这是梅花的变种”,还有的说……
继续走,欣喜地看到“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美景,不,确切地说是“万条垂下梅丝绦”了。好奇,第一次见。看垂树梅垂下它细软的快要触地的纤细的腰身,香脸半开,风情万种,如梦似幻,随风翩然起舞的样子,我欢喜的心一下子翻起九重浪,童心复苏不由跟着它手舞足蹈。
梅花山上的梅花真是太多太好了,棵棵不重样,棵棵有性格,根本看不完。据说这山上还有一棵镇山之宝,全国独此一株——别角晚水,是梅花院士陈俊愉先生上世纪90年代发现命名的。因其花期较晚、花色水红,花型浅碗状,内有碎瓣婆娑飞舞,花瓣最多时可达45瓣且边缘有凹陷,称鳖脚,取谐音别角晚水。好一棵别脚晚水,我今天要是看到它,定是不走了。
多亏没看到镇山之宝,一早出门,日头偏斜还没看够,啥时看够,想这辈子也看不够吧。这会,我正站在一棵梅树前,它离地面不高,矮小的树干基本被掏空,许是经过雷火焚烧,现在仅靠一块残缺不全的树皮,一分为三翻卷向上支撑着头顶一树红梅。看着它,我不由想到中国婺源的那棵“树坚强。”离开“树坚强”,我的腿一下子像注入了神奇的活力,弓着的腰也不由挺直了起来。
“五岳归来不看山。”梅山归来还看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