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门的二月(外一首)
◎冯强生

八字门的二月,明显怀春
她明眸皓齿,青春婀娜
松栖园门户大开,门当户对
有青松翠柏,亦有春花烂漫
掐指,家园的八字蕴含玄机
只有人寿年丰才能演算准确
只有田畈的青苗才能诗句分行
只有此生安好才是最好的八字
欢聚在八字门阳光明媚的二月
我们多么快乐,多么踌躇满志
心怀已孵出蝌蚪,妙笔生花
今天你才高八斗,我学富五车

八字门的石头
一块石头,纹路清晰
来自八字门的山野田畈
可意会,亦可言说
敦实灵动,必沐浴日月精华
棱角分明,定历经风霜雨雪
厚重坚韧,富含众多元素
黝黑,说明他是“近墨者”
因墨香而让身边的花草茂盛
因岁月的打磨余一身傲骨
外表的斑驳与浑身长满的苔藓
便知其腹内藏有山水,蕴含芳华
他的内心,是另一块满血的石头
2025.2.23.
一个充满生命张力的精神家园
——DeepSeek赏析冯强生《八字门的二月》(外一首)
这两首以"八字门"为核心意象的诗歌,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互文,构筑了一个充满生命张力的精神家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解读:
一、时空交织的抒情结构
第一首以"二月"为时间坐标,用"怀春"的拟人化手法开启时空对话。松栖园的门户敞开形成视觉通廊,青松翠柏与烂漫春花的并置,既暗示冬春交替的自然时序,又暗喻精神家园中恒常与流变的辩证关系。第二首将视角转向永恒的"石头",通过"纹路清晰"的物理特征与"岁月打磨"的时间印记,构建出纵深的历史维度。两首诗形成时空坐标的十字交叉,前者在季节更迭中捕捉瞬间的悸动,后者在岁月长河里打捞永恒的价值。
二、文化符码的多重解构
"八字"作为核心意象,在诗中经历了三次语义嬗变:首章从风水堪舆的玄学概念,转化为"人寿年丰"的民生理想,最终升华为"此生安好"的生命哲学;次章通过"近墨者"的典故新诠,将传统文人意象转化为文化滋养的象征——黝黑的石头既是文化积淀的见证者,又是孕育新生的母体。这种解构与重构,展现出传统文化基因在现代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
三、物质诗学的隐喻系统
诗人构建了独特的物质符号体系:青苗分行如诗句,暗含农耕文明与诗歌艺术的同源关系;石头"腹内藏有山水",将地理空间转化为心理图式;"满血的石头"以悖论式修辞,让无机物获得生命体征。这些意象的陌生化处理,在物性与诗性之间搭建起隐喻的桥梁,使自然物象成为精神世界的拓扑映射。
四、家园书写的双重向度
诗歌通过"门"的意象展开空间叙事:首章的门户洞开指向接纳与交融,次章的山野石头暗示根基与坚守。这种张力结构恰切地呈现出当代乡土书写的复杂心态——既渴望拥抱现代性的春光,又执着守护文化传统的基因。当"蝌蚪"与"妙笔"并置,"学富五车"与"满血石头"呼应,我们看见了一个在文化传承中不断裂变新生的精神共同体。
结语:
这两首诗如同精心设计的文化装置,在方言与雅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完成了对乡土中国的诗意重构。那些纹路清晰的石头,那些分行生长的青苗,既是具象的地方志,更是抽象的精神图腾,在时光的流转中持续述说着关于文明根脉的永恒寓言。
作者简介:

冯强生,大冶市作协副主席,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1985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诗刊》《长江丛刊》《大河诗刊》《百花园》《厦门文艺》等报刊和微信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