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扰诈骗电话
阿Q
清晨六点,手机在枕边震动。我迷迷糊糊摸到屏幕,来电显示是天南海北的号码。这是今天第七个外地电话了,前几个分别来自天涯、海角、云南、贵州玍古县,还有一些未知归属地。我按下静音键,看着拦截记录里密密麻麻的红点,突然想起小时候总在田埂上追逐的萤火虫——那时候觉得整个夏天的星光都被装进了玻璃罐,现在却觉得这些闪烁的号码像极了被误投的漂流瓶,载着不知所谓的心事撞进我的生活。
快递公司的小哥总爱调侃我"业务遍布全国",可只有我知道,那些来自天南海北的电话里,藏着比北极光更难以捉摸的秘密。上周有个甘肃口音的大姐热情地要给我介绍对象,说她侄女在县城开美容院;昨天又有个广东的年轻男声自称是我"失联二十年的表弟",开口就要借五万块钱。最诡异的是那个午夜两点来自西藏的号码,接通后只有藏香般缥缈的呼吸声,像极了仓央嘉措诗里走失的月光。
我开始像破译密码般研究这些来电规律:周一到周五集中在上午十点和下午三点,像是上班族的摸鱼时段;周末则不分昼夜,甚至凌晨四点也有未接来电,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失眠。
某个深夜,我对着中国地图标注所有来电地点,那些红点逐渐连成一条蜿蜒的曲线,像极了某位诗人散落人间的诗句。 这些陌生来电教会我许多冷知识:原来有专门的"呼死你"软件可以伪造号码,原来有些公司会把客户信息明码标价,原来每个骚扰电话背后都有完整的产业链条。更令人惊叹的是骗子们的与时俱进——他们会在电商大促时冒充客服说要退款,会在开学季伪装成学校老师催缴费用,甚至能精准说出我网购商品的型号和收货地址。
那天在菜市场,卖豆腐的老张突然神秘兮兮地问我:"你是不是在网上卖东西啊?"我一头雾水,她却掏出手机划拉半天:"看!这个卖养生茶的微商头像跟你一模一样!"我盯着那张盗用我朋友圈照片的头像,突然觉得自己像被分裂成无数碎片,散落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
但奇怪的是,这些不速之客偶尔也会带来意外的温暖。上个月有个山西老农打电话问我"麦子倒伏该打什么药",我硬着头皮查资料指导他,最后他坚持要寄两斤新麦给我;还有个成都的中学生在电话里背诵我写的诗歌,说"老师布置的作业太难了",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了这些误打误撞的相遇,或许都是命运精心策划的邂逅。
如今我习惯把手机调成"勿扰模式",但那些被拦截的电话仍像春天的柳絮般漫天飞舞。有时候我会想,在某个平行时空里,这些陌生号码是否真的连接着某个等待倾诉的灵魂?就像此刻,当我写下这些文字时,又有一个贵州的号码正在拨打我的手机,或许这通电话里,藏着某个我未曾谋面的故事。
我知道,我的观众没有这么多。利用手机拦截功能,究竟阻止了多少多少惊天动地的诈骗行为,我不得而知。难道公安部门对此明目张胆的骚扰,束手无策吗?
作者简介:阿Q,走进鲁迅笔下的精神胜利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