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散文】午后
让自己的日子慢些,再慢些,很多无关紧要的人与事都别太关注——晨曦
初春的贵阳,已很久没有见到阳光了。让我总想起江南的午后,那阳光黄灿灿的一片,照在老宅的庭院内,由窗棂浸到室内,晶莹地洒满每个角落。
我习惯一个人沉寂地生活,不是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嘛,所以,如果是我一个人回江南,我几乎闭门不出。
我喜欢在二楼的阳光房,望着太阳那湛明的物质,细细辨别它那交织绚烂的色泽,追逐它那不着痕迹的流动。看它洁净地映到书桌上时,我感到桌面上平铺着一种恬静,一种精神上的驰骋和情绪上的闲逸。真有那种“窗明几净”的感觉。
那一刻,我的心里默守着神秘的期待,漾开诗的意境。在那种静里,似可听见琤琮的清泉流动的声音,和着断续的琴声,低诉着一个独处者,心甘情愿“自误”的音调。
每每看到这一片阳光射到地上时,便感到了地面上的花影浮动,暗香吹拂左右,人随着午后的光霭花气在变幻着,那种动,柔谐婉转有如无声的韵律,令人悠然轻快,不自觉地脱落忧愁。
有时,在现实的客观里,使我偶一回头,看看过去幼年步履在记忆里所留的痕迹,这时心里有点惋惜,也有些许责怪时间了,怪它没能保存好我当年的情绪及在那时的情绪里,所流连的境界。
倚在沙发上,这不仅是一种奢侈,也许更是一种过失,一种让自己过闲的过失。但想想那句“懒者常似静,静岂懒者徒”,也不是没有道理。如果此刻不倚榻上而“静”,则方才情绪里的那点真实的感觉,便失落了。
或许,别人可以不珍惜,必竟尘世的生存,并非都这般的诗情画意,但我有的是时间啊,几十年的努力,可能就为自己换回了这份清闲,我不能不好好享受。
行文至此,也顺便问一下诸位:我们活在这世上,到底最该珍惜什么?亲情、友情、还是名利?
不知为什么,我的预感天生敏锐,有时从某个片断或某句语言中,便会捕捉到某种事情的不对劲,故而就会去劝说身边的亲友,但往往是无功而返。
或许,这仅仅是人之活动所产生的现象,一般人不会去研判。但我较真,贯穿佐证后,便会得出结论,有时这结论连我自己都怀疑,但几十年时间却一次又一次证明了它们的正确性。
那这种推论到底是依靠什么而来的呢?我想可能就是我喜欢闭门读书,从许多历史古籍中所激发出的思维灵感,而该灵感,让我聚敛的一点点先人的智慧,应该是仅此而已。
其实,宇宙万物都是有规律可寻的。很多自然因素,客观体现在人性上,便开始有了因果关系。这世间如果没有人的欲望,人的情感,即便有某种外因,也不会有“人祸”的存在。所以,人活着,要有智慧地活着。要明白,人的一切表现,都会给自己带来因果关系。
这样说来,谁能鄙弃这闲逸的生活呢?我们不是很需要这种慢生活吗?可以审视自己的过往,校正好方向,为了好好度过这一世的人生。我们更应该相信,惟其拥有这样情绪的思考,世间,才产生了精神所寄托的生命精萃。
此刻,我可以让情绪随心,让诗意去弥补某种现实的不足,珍惜这午后的阳光,延伸这样的思维,把它提升到艺术的层面来。
无论是抽象的思想艺术,还是具体的驾驭天然素材之后而创造的非天然形象,这对艺术所由来的渊源、那点心灵真实的感觉,这或许可以称作为人类的情感智慧吧?
它,是一种无踪迹的流动,并无栖身的形体。它含有各种可捉摸的特质。无论其有无意义,我此刻都为着记忆中,这一片清婉的阳光,让我在午后有了这样的愉悦而舒心。
今天,这情绪的心历也确实偶然,因为贵阳已好久没有阳光了,但这让我想起了江南的阳光与古镇的老宅。于是,便趁着感觉的微风,深浅于微雨的枝叶之间。这种特别的感觉,甚好!
是啊,让自己的日子慢些,再慢些,很多无关紧要的人与事都别太关注了。
晨曦,2025年2月于贵阳
作者简介:苏娴,笔名晨曦,毕业于法律与中文专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爱好者。共发表文学作品两千余篇,由中国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了系列丛书《风》《花》《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