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自强
诗日:
一河春情水,两岸婀娜娇。
嘤嘤才初醒,迤迤弄漪波。
任意柳叶舟,跌宕驣浪涛。
微醉吟南音,凌波赏春晓。
又诗曰:
京都故道水悠悠,桃红柳绿风柔柔。
杏旗摇摇竹簾暮,烟花缕缕树梢头。
嘤嘤鸟语风送暖,微微花颤眠小楼。
唉乃一声惊梦客,柳荫幽幽有人愁。
北平有街巷名曰“花街”“柳巷”。“花街”即丰台区玉泉营街道花卉交易中心南侧的花卉市场;“柳巷”在西城区,有南柳巷和北柳巷,明代统称柳巷儿。南柳巷北起北柳巷南口,南至魏染胡同,清时称南柳巷,十门房。南柳巷45号永兴庵,是旧北平新闻报纸发行处,40号42号福建晋江会馆,建于清代,《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icon曾居于此。北柳巷位于宣武区东北部。北起香炉营五条,南至南柳巷北口。“柳巷”之名传为河流故道河岸两侧植柳树。溯金代中都城东垣一线护城河边柳树成荫似可证。
“花街柳巷”词出《水浒全》,指娇艳名姬和风流歌妓聚集的地方。是中国古代官吏、文人墨客眠花宿柳的场所。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说的就是这情景。明代南京秦淮河盛极一时的“秦淮八艳”即为此也。
旧北平的花街柳巷指八大胡同,人称“八埠”,如“百顺胡同”“胭脂胡同”等。明未清初之“美妓”苏三、陈圆圆,清未民初之“侠妓”赛金花、小凤仙都曾绻愫于此,京戏四大名旦之梅兰芳也曾居于此。花街柳巷是烟花之地。为伎馆,茶室,下处者等级。因烟花之地都在胡同里,故而逛胡同大体是入花街柳巷。古代文人以入此地“浅斟低唱”为雅事,视为为“风流倜傥”,如柳永词“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他不但“吟赏烟霞”,不要“图好景”“凤池夸”。亦如孔尚任述明未文人故事之《桃花扇》戏中侯朝宗与李香君、钱谦益与柳如是事。
京城胡同“花街柳巷”是一个历史名称,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故事生动。
当然,今之地名“花街”“柳巷”已属新意,全非古之“花街柳巷”也,故为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