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军垦乡土苑


百家讲坛之一
《二十四史》
文/田绿洲
引言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本文将对其中较为重要的八部史书:《史记》、《汉书》、《三国志》、《晋书》、《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宋史》和《元史》进行简要概述。
(一)、二十四史之《史记》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这部史书由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纪传体史书的定义和特点
纪传体史书是一种以人物为中心的史书编纂方式,将历史人物和事件分为“本纪”、“列传”和“志”三部分。“本纪”记载帝王的事迹,“列传”记载各种人物的生平,“志”则记载各种制度和事物。这种体例使得《史记》既具有宏观的历史叙述,又能深入展现个体人物的生评和性格。
《史记》的内容: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它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规模巨大,体系完备,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并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确实开创了传记文学的先河。司马迁在创作《史记》时,采用了纪传体的编写方式,这种体裁以人物传记的形式记录历史事件和人物生平,使得历史叙述更加生动、立体。这种编写方式不仅在《史记》中得到了成功应用,还对后世的史书编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二十四史”中其他史书的编写范式。
《史记》对后世的影响
《史记》不仅在编写方式上开创了先河,还在文学和史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传记文学风格为后世的史书编写提供了范例,许多后世史书都采用了纪传体的编写方式。
总 编:王立春
副总编:魏赋光
主 编:戴恭义
图 片:牟文美
编 审: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