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的传说
整理:张光杰(四川理县•羌族)
相传,阿爸白枸原是羌族的一个部落首领,因长年战乱,部落日渐衰落,被迫离开西北大草原向南迁移。经过千辛万苦,最后在笔架山上落脚,前后共生育九个儿子,阿爸白枸是当之无愧的九子屯始祖。
几千年来,古羌人一直生活在大西北,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生活。到了秦汉时期,战事频仍,为躲避战乱,羌人被迫逃离家园,向西或向南迁移。其中一支来到了岷江流域。迁徙的众多族群并无统一指挥,各自为阵。迁徙路上,又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时常和土著居民发生冲突。混乱中阿爸白枸和他的三名随从与迁徙队伍走散。阿巴白枸只好带领三名随从顺岷江一路南下,寻找落脚之地。一路走来,他们发现岷江两岸山上早有土著居民生存繁衍,无奈只得继续前行。天有不测风云,南下过程中,三位随从先后遭遇不幸:一位是到松潘后,因水土不服,病死;一位在今茂县与土著居民的打斗中牺牲;另一位则是在今汶川岷江与杂谷脑河交汇处渡河时溺亡。三位随从的离去让阿爸白枸悲痛欲绝,在汶川的两河口只身渡江后,便在饥渴中昏睡过去。不知道过了多久,从半山腰传来一阵歌声把沉睡中的阿爸白枸唤醒。他循声望去,只见山腰处有炊烟缭绕,便奋力向那里爬去。当阿爸白枸用尽全身力气瘫倒在一家门前时,一位模样姣好的年轻姑娘将他接进屋里,她正是刚才唱歌的那位姑娘。交谈中,阿爸白枸得知,姑娘家世代在此居住,父母不久前因病先后去逝,独留女儿孤苦无依。听了姑娘的述说阿爸白枸顿生爱怜之心,经一番试探后,了解到姑娘对自己也有爱慕之意,两人情投意合。由于阿爸白枸一心想离开这个让他伤心的地方,于是两人决定沿杂谷脑河逆流而上,寻找新的家园。他们翻过了一山又一山,渴了,喝一口山泉水,饿了,摘一把野菜充饥,天黑了就在山洞里过夜,一直从春天走到了夏天。 一天,他们来到一处开阔平坦的台地上,举目四望,群山环抱,杂谷脑河在山脚下缓缓流淌。抬头向上看时,只见一列山峰像笔架一样挺立在天边,流云在山间游动,宛若人间仙境。他们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认定这是天神木比达赐予他们的生息之地。就这样,阿爸白枸和姑娘就在这个地势高耸,风景秀丽的高山台地上安家落户,生存繁衍。
斗转星移,一晃二十年过去了,他们先后生育了九个儿子。老大取名慈若、老二叫坞娃、老三叫热娃、老四叫利伊、老五叫瓦册、老六叫麻册、老七叫帕达、老八叫日达、老九叫夸足。随着孩子们的成长,阿爸白枸夫妇商量:这杂谷脑河北岸方圆几十里的山上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应当让自己的九个儿子分散到各地开疆拓土,繁育子孙后代。后来,九个儿子长大后,就按照父母的旨意分别到了自己的领地,开启了开山立寨的艰辛之路。这就是九子的传说。
张光杰,四川理县人,羌族,四川省诗歌学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