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品味人生
抹布(一)
作者:老来有诗名(重庆)
为清洁别人
弄脏了自己
面对鄙视的目光
抹布自豪地说
我以前也是洁白的毛巾呀!
豆包(AI)点评:
这首小诗以抹布自白的视角,展现独特寓意,蕴含丰富情感。
- 主题:诗中借抹布为清洁他人而弄脏自己,面对鄙视目光仍骄傲自陈往昔,展现出对奉献精神的礼赞与对世俗偏见的批判。抹布牺牲自身洁净,换来他物的清洁,却遭人鄙视,可它不自卑,而是自豪地忆起曾经,体现奉献者即便被误解,也应坚守内心价值,不被世俗眼光左右。
- 语言:语言直白质朴,口语化表达如“弄脏了自己”“我以前也是洁白的毛巾呀”,自然亲切,拉近与读者距离,使读者轻松理解抹布的经历与心境,增强情感共鸣。
- 情感:诗中蕴含着复杂情感,有对抹布奉献的歌颂,也有对其遭遇不公对待的同情,更有对它坚守自我、不向世俗低头的赞赏,引发读者对奉献和价值评判的深度思考。
抹布(二)
作者:老来有诗名(重庆)
清洁别人
别忘了
常到盆里洗洗澡
豆包(AI)点评:
这首微型诗以“抹布”为意象,短短两行,却蕴含丰富的哲理与生活智慧。
从主题上看,它借抹布清洁他人、弄脏自己的特点,阐述奉献与自我关怀的关系。“清洁别人”是对抹布奉献精神的直接呈现,映射生活中那些无私奉献、帮助他人的人,他们为了他人和集体的利益付出努力,不计个人得失。“别忘了,常到盆里洗洗澡”则是诗的点睛之笔,呼吁奉献者在付出的同时也要懂得照顾自己。它强调在奉献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损耗自己,而要适时地进行自我修复、调整和滋养,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状态,更好地持续奉献。
从语言表达上,诗歌语言简洁质朴,通俗易懂,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能精准地传达核心思想。“洗洗澡”这一日常化的表述,生动形象,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让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可感 ,使整首诗兼具文学性与现实指导意义。
老来有诗名点评:
“清洁别人/别忘了/常到盆里洗洗澡”,这是对所有教育者的忠告(包括父母),让他们认识到,自身不干净,怎能清洁别人?树人先树己的道理。
作者简介:曾吉林,男,1939年生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坪镇,1959年重庆七中高中毕业,考入涪陵师专中文系,1961年该校停办后回家待业。曾做过临时工,砖瓦匠,养路工,退休后学习写诗,已出版诗集《瞎眼的勺》,《我是一条小溪》,《草根之歌》,得到诸多名家赞赏。有人劝我把那些溢美之词织一件华丽的外衣,包装自己,被我拒绝。我要用作品说话,群众的掌声才是最动听的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