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的情怀
文/王洪伟
岁月悠悠,情怀依旧,农历蛇年春节过去了,到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了。
时光流逝,总有一些美好的回忆在脑海中呈现。记忆中有父母双亲在的二月二,是那么的温馨,和谐。
二月二头两天,父亲就把杀年猪存下的猪头拿到了屋里,缓缓冻。再到屋外用几块土匹搭个简单的火灶,放上几根钢筋,底下放上玉米芯,点燃。把猪头放到上面烤,把猪毛都彻底烤净。再拿到屋里用钢丝刷用力的刷干净,洗净。分成俩半后放到锅里,让母亲用先用大火,后用小火烀熟。
二月二有个习俗叫剃龙头,就是盼望新的一年有新的面貌,有个好兆头吧。父亲早早的叫起我们哥妹三个。依次的用那把老式的剃头推子,给我们理发。
先给大哥理,父亲那把老式的推子,像剪刀形状似的,前边有锯齿似的刀片,后边有两个十五厘米左右长的把手。手掌的大姆指握住把手这一侧,另外四指握住另一侧,对准长头发精准的一顿操做。伴随着咔嚓、咔嚓声,多余的长发轻轻的漂落。一会功夫一个标准的头型就出现了。理完大哥的,继续给我理。
父亲的理发手艺还是蛮不错的。老妹的长头发 ,母亲用老式的刷发器给理。理的也蛮好。
午饭时,母亲把猪耳朵切成丝拌点黄瓜,把烀熟的猪头肉顺口的、好吃的切了一些,摆上了桌,让我们哥妹三个尽管吃。这时候父亲则会来上二两白酒,品上一口酒,偿上一口猪头肉。瞅着我们大口吃肉,那生活真是一个美。
如今父母都不在了,时光不可能倒流,那种幸福、美满、团圆的场景永远的印刻在了岁月的长河中,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了!
作者简介:
王洪伟,70后 农民作家,居黑龙江省安达市。鲁南作家编辑部特约作家,民间作家网认证作家,央媒中国工业报特约记者,黑龙江农村报通讯员,绥化日报,晚报通讯员。黑龙江省灯谜协会会员。文章见于各大报刊,网络媒体等公众号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