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华:书法潮涌 讲座连连

2012《时尚周末》两大版报道图片
在杭州的20年间,作为一名教师,我在大中小学、图书馆、社区、书法协会及培训机构等地举办了近百场书法讲座。无论是公益还是付费,我都乐在其中。
走进小学
小学是书写基础的关键时期。2009年11月起,我多次为杭州胜蓝小学的国学鉴赏社团进行书法欣赏讲座。小朋友们热情高涨。
一次讲座中,我以《字体和人体》为主题,将字体形象化。那天日记记录道:中午赶到胜蓝小学,小朋友们惊喜地认出我,并带我参观校园。校园内的菜园和果园让我印象深刻,孩子们自豪地向我介绍。
回到教室,同学们安静地等待。我邀请他们上台写“舟、兵”等字,并引导他们从人体美的角度欣赏和评价字体。比如“兵”字。撇可以看做头,不可太斜太长太短,要合适,因为我们的脑袋长短也要合适的。下面部分可以看作身子。要不胖不瘦,这样这个“兵”才敏捷。下面的撇捺就好像两只腿,太短,这个“兵”肯定跑不快,追不上敌人了。有的同学写的“兵”一撇一捺,高低相差太大,就像瘸腿的兵。有的同学写的“兵”很胖,这样的“兵”一看就不灵活,跑不动啊!还有的写的太长,感觉太瘦,一看就没力气,风吹一下就倒。
我们写出的字,就像人一样,要长的端庄和谐,这样就美观了。所以每个字都可以把它想成人样,看它这样写美不美。
后来我又给他们写了“舟”等字,故意把“舟”字中间一横写得很低,有的学生说,这个“舟”字中间横太低了,就像人的裤子皮带往下掉一样。
说的很好。呵呵!短时间已经达到把字的书写跟人体的美联系在一起的目的。
通过生动的比喻,同学们很快理解了书写的美感和技巧。此次讲座得到了浙江教育频道的报道。
此外,我还为文一街小学、江心岛小学等多所学校进行了讲座。江心岛小学的讲座甚至吸引了浙江电视台少儿频道的采访。在行知小学的讲座中,家长沈坤琴撰写了报道,西湖教育信息网也以《书写你的精彩人生——三年级家长课堂之写字教育讲座》为题进行了报道。
在这些讲座中,我强调书写习惯的重要性,指出了不良坐姿和握笔姿势对书写的影响,并提出了纠正方法。同时,我还介绍了快速掌握汉字的七大规律,并倡导同学们注重练字与写作业的结合。
2013年,我应邀到学军小学钱塘校区进行书法讲座。此次讲座让我第一次系上红领巾。感到人生是如此奇妙。我读小学时,处于特殊时代,我没能系上红领巾的遗憾,今天在讲座前小学生给我认真地补上了,并给我献上了大捧鲜花。这算是该有的总会有,历史的回馈。
每场讲座都气氛热烈,同学们听得专注,并积极与我互动。这些经历让我深感书法教育的魅力,也坚定了我继续推广书法的决心。
走进中学
东方中学 在杭州宋城华美学校和启正中学,我不仅在硬笔书法教学中进行系统指导,还多次课堂综合讲解。东方中学校则尤为注重学生的书写习惯与纠正,领导亲自主持,针对初一和高中生多次开展“做堂堂正正中国人,写漂漂亮亮规范字”的专题讲座。此外,我还为杭州西湖中学的高二学生进行了书法讲座。

在启正中学(教堪培拉中学学生)浙江电视台报道
相较于其他艺术教学,硬笔书法教学与讲座确实略显枯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一、全身心投入教学,即便是简单的字也要挖掘其中的趣味和变化,如“一”字的书写也有其微妙之处。
二、通过对比不同的写法,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写法带来的视觉差异,从而选择并记忆正确的写法。
三、结合说文解字,介绍汉字的造字法及演变过程,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兴趣,进而提升书写意愿。
四、及时鼓励,用红笔圈出写得好的字,通过比赛等形式表扬和奖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增加互动环节,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六、展示优秀作品,通过张贴等方式,树立榜样,激励学生。
七、组织竞赛活动,如当堂课结束前的黑板书写点评,以及参加各类书法比赛,提升学生的书写水平。
此外,我还曾在磐安二中为高一年级学生作了“做堂堂正正中国人,写漂漂亮亮规范字”的专题讲座,从硬笔书写的坐姿、握笔、写字规律到书法情感等方面进行了生动解读。
次日,在磐安尚湖中学,因场地限制,我临时调整教学方式,在小操场为全校600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书法讲座,让师生们深切感受到了书法的魅力。
《金华日报》记者孔德宾拍摄了讲座照片,并在《浙江日报》上发表;同时,《浙江工人日报》记者羊荣江也对此进行了报道。
走进大学
2011年,我应邀到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继续教育学院,给“未来领袖班”(企业家的后代)进行书法美学讲座。书法需要继承,需要普及。近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许多年轻人对书法方面化的时间甚少,对书法方面的知识也了解甚少,给这些未来的企业家们上点书法等艺术欣赏课,对今后企业文化的建立,将有积极的影响。浙江教育频道报道我给浙大“未来领袖班”上书法美学课。

浙江大学
2012年,应邀到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为50位来自全省各地的高中语文教师进修班进行《书法技法与欣赏》讲座。其中对于书法作品感情与笔墨表现方面从天下三大行书入手进行了分析。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是喜极之作的代表。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少长咸集,酒酣之际,以行书挥洒,情感细腻,意蕴深远。文中描绘兰亭山水之美,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感慨人生短暂,世事无常,透露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友情的珍视,共赏美景的相聚时光令人怀念。王羲之以笔墨传情,使《兰亭序》成为探讨人生哲理、颂扬自然与友情的经典之作,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到其深邃的情感内涵与艺术魅力。
而《祭侄稿》是颜真卿为纪念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侄子颜季明所作。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史思明叛乱,颜真卿与从兄颜杲卿起兵反抗。次年,颜杲卿父子被捕杀害。乾元元年,颜真卿寻回侄儿首骨,悲愤交加中写下《祭侄稿》。此文稿情感真挚,气势磅礴,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侄子颜季明的深切缅怀和对家族悲剧的沉痛哀悼。文稿中情感波动明显,时而沉郁痛楚,声泪俱下;时而低回掩抑,痛彻心肝。这种情感的起伏与宣泄,使得作品充满了动人的力量。
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作,诗中描述了春雨绵绵、寒意萧瑟的景象,以及海棠花谢、春光逝去的伤感。苏轼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透露出深深的惆怅与孤独之情。
在诗中,苏轼还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对故乡的思念。他写到“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表达了自己报国无门、归乡无望的悲愤之情。这种情感在书法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使得《寒食帖》成为了一幅充满情感力量的艺术作品。
从书法作品的角度来看,《寒食帖》的书写过程也是苏轼心潮澎湃、悲愤难抑的真实写照。整篇作品从开头的压抑到后来的奔放急促,字体逐渐放大,笔画奔放急促,运笔不计工拙,随心所欲。这种书写方式不仅体现了苏轼内心的激荡与挣扎,也展示了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字如其人。性格不同,情绪不同,下笔速度节奏,笔墨浓淡枯湿轻重都明显不同。

浙江大学
此后,应浙江大学之邀为来自全省各地的中小学美术教师素质提升班进行书法技法与欣赏讲学。毕竟大多美术教师所学为西画,书法与国画专业毕业甚少,书法的欣赏提升能力,很有必要。
口罩期间,我还受浙江大学之邀,为绍兴一百多位老师作了的书法讲座,这也是我首次进行网络视频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浙江外国语学院 浙江外国语学院也邀请我作了几次讲座,有“小学语文教师国学素养提升班”,也有中学语文老师素养进修班。在中小学里,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写字提高和书法欣赏犹为重要。

浙江外国语学院
我还为浙江外国语学院中文学院邀请,给大一学生进行书法讲座。浙江外国语学院中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毛振华博士主持了活动。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体验,主讲了书法技法与欣赏。讲座结束后,为中文学院题写了“积学储宝”四个大字,勉励学生们积极学习,为未来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最后,对学生们现场书写作品进行了点评。
走进图书馆·社区·网课
自2011年起,我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书法艺术传播与教育之旅。我的脚步遍及大学校园、公共图书馆、社区中心以及多个书法协会,旨在将书法的魅力与智慧播撒至每一个角落,让更多人领略到这一古老艺术的独特韵味。
公共图书馆是我传播书法艺术的又一重要阵地。在杭州图书馆的文澜大讲堂,我以“做堂堂正正中国人,写漂漂亮亮规范字”为题讲座。讲座前播放了我的艺术专题片,让家长对我的书法作品和教学有一些了解。
杭州图书馆 来听讲的学员从6岁到60多岁。中国文化的精髓,写字受到了各个年龄层的喜爱,这也增大了我在社会上普及书法艺术的信心。后来,杭州图书馆的公益课堂也向我伸出了橄榄枝,书法普及成了定期定点的工作。我给学员教了楷书与行书。 图书馆与其它社会场所相比,文化氛围浓厚,是读书人的聚集地,这样的资源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其中不乏大中小学老师。我希望我的公益力量以口碑相传的方式衍生到我的学生中。来听课的学员里,有英语高手,有国学老师,他们也想利用图书馆的公益平台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辐射更多的市民。这种热情,让人们看到温暖,也看到对精神文化的追求。
2012年9月12日,《杭州日报》头版(记者 王力报道)前一天第二届杭州学习节拉开帷幕。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坤明与正在杭州图书馆参加书法创作活动的市民交谈。记者李忠拍摄的黄书记与书法学员交流中,教室上墙上挂的是背景为我的书法小展作品。当时我也在公益课现场指导学员。

钱江墨韵李伟华师生作品展(展厅之一)
后来,杭州图书馆举办了“钱江墨韵”伟华教育师生书画展,《杭州日报》、《美术报》等十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走进社区与学校,我更是将书法教育的种子播撒得更加广泛。我给中北社区的书法爱好者们讲座,结交了社区的退休老人。在江心岛小学,我开展了硬笔书法教学讲座,注重实用性与规范性教学,助力教师提升书写技能。在临平余杭区教师进修学校,我则通过系列讲座,与教师们共同探讨了书法技法与欣赏的奥秘,促进了教师间的学术交流与技能提升。此外,我还多次为社区成员及幼儿园教师举办书画讲座,让更多人感受到书法的魅力。

在协会与公益活动中,我也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参与了“墨香龙湾为爱起笔”等公益活动,参与了中国硬笔书法协会、浙江省硬笔书法家协会等组织的活动讲座,共同推动书法艺术的普及与发展。
我还为参加文化部书画考级研讨会的老师作《书画艺术与教育立体化运作》的讲座。这些活动不仅让我结识了众多志同道合的书法爱好者,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也开始尝试利用线上平台传播书法艺术。自2019年起,我推出了硬笔书法37讲在线课程,通过家边教育平台,让更多人能够随时随地学习书法知识,感受书法的魅力。这一举措不仅拓宽了书法教育的受众范围,更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广泛传播与发展。
西湖区幼儿教师培训 回顾这段旅程,我深感讲座活动在书法艺术传播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桥梁,更是文化交流与心灵触动的媒介。通过讲座活动,我不仅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与表达能力,更见证了书法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独特价值与深远影响。
李伟华
2025.2.28
李伟华,1985年开始从教从艺。杭州伟致书画院院长,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培训中心教授,中国书画院院士,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人民日报全媒体、央视频、《中国统一战线》杂志均有介绍。入编《师脉传承一一浙师口述史》、《中国书画家大辞典》等。出版《李伟华书画作品集》等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