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化雪老诗
诵读:潘世珺 王伟峰 刘斐颖
音乐合成:江丽芳 编辑:杨建松

从武昌都府堤20号农讲所旧址出来,步行3分钟就可到达毛泽东旧居纪念馆。1926年,这里既是毛泽东、杨开慧的住所,也是中共中央的农委机关。

那时的毛泽东太忙了,他常顶着晨曦出门,披着星辰回家。而此时的杨开慧又临近分娩。为了不让毛泽东分心,她总是夜以继日地操劳,既要根据毛泽东的写作提纲认真分类整理和誊写相关文稿,又要细心照看家庭;可以说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有一半是杨开慧的贡献。

1927年4月4日,中共中央与湖北区委举行联席会议,农讲所也要开学典礼,就在这同一天,毛泽东的第三子岸龙出生了。由于分身乏术,毛泽东根本没有时间去看上一眼,直到几天后,他才抽身来到医院。见到妻子时他深表歉意,杨开慧却豁达地说:“不要紧的,你工作忙。我生孩子,你在这里我要生,你不在这里我也是要生的。”逗得房间里的人个个大笑。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按照“八七”会议精神领导了秋收起义,而杨开慧则带着3个孩子回到长沙板仓开展地下斗争。没想到夫妻就此一别竟成永诀。
杨开慧(1901—1930年),字云锦,乳名霞,女,汉族,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清泰都乡板仓村(现开慧镇开慧村),少时曾随父亲远赴北平。

1920年1月,父亲杨昌济在北京逝世后,她也与家人一起返回湖南,并在省商业专门学校教师李肖聃的帮助下,进入了长沙福湘女中选修班学习。
由于受过在“五四”运动的洗礼,此时的杨开慧颇有反帝反封建的意识。她常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社会进步活动,传递进步书刊,自己也在校刊上发表文章,帮助大家提高觉悟。作为唯一剪了短发的学生,学校几次要求她畜起长发时,她却坚定地表示:“剪短发是我自己的自由。”
这年冬天,积极向上的杨开慧,果断地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入团后她又组织了一支小型宣传队,经常深入工农,宣传革命理念,反对封建统治。同时,她还勇敢地支持了好些失学青年开展复学斗争,努力推动湖南妇女的解放运动。就在这段时间,长沙发生了一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由包办婚姻引发的悲剧。在毛泽东的指导下,杨开慧就此积极地组织同学们,针对性地开展反封建斗争,呼吁全体女同胞,为争取自身的解放和婚姻自主而斗争。由于得到了毛泽东的鼓励与支持,她的革命信念更加坚定,不久还与毛泽东结为夫妻。他们的婚礼,没有花轿、没有嫁妆,只有各自的简单行李和一间简陋的教师宿舍。婚后,她奉组织之命负责分管中共湘区委员会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
那年月封建礼教盛行,男校是绝不允许女生入校就读的。勇敢的杨开慧偏偏带领5名女生挑战这一封建主义圭臬,她们闯进湖南岳云中学校长室要求读书,校长倒不糊涂,接收了她们,这就是湖南近来教育史上男子中学出现的第一批女学生,这也为今后普通学校招收女生开了先河。为此,毛泽东给予了积极支持和高度赞赏。
1922年,经毛泽东介绍,杨开慧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党历史上第二位女党员。1924年6月,她还同向警予一起在长沙组织了一所女工夜校。
1925年2月,为了点燃农村的革命火种,杨开慧与毛泽东一起回到了韶山,在毛氏宗祠他们创办了韶山首家农民夜校。杨开慧担任了夜校的主持人并亲自讲课,教乡亲们唱《盼解放》的歌谣,呼吁农民快点觉醒。在她的不懈努力下,韶山地区一时间办起了好几所农民夜校,还创建了秘密农会,以及公开的革命组织“雪耻会”。他们在农村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三年革命实践,直到1927年才回到长沙板仓,不久毛泽东就上了井冈山。
1928年10月,杨开慧写下五言诗《偶感》,寄托了对出门革命丈夫的思念:
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
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
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
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
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
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
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
良朋尽如此,数亦何聊聊。
念我远方人,复及数良朋。
心怀长郁郁,何日重相逢。
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在板仓的信息被军阀密探所获。她儿子毛岸英,以及保姆陈玉英等一同被捕。在前后5次的审讯中,杨开慧坚贞不屈。狡猾的敌人试图利诱她以脱离毛泽东来换取自己的自由时,她知道敌人黔驴技穷了,轻蔑地一笑后予以拒绝:“我再一次正告你们,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是从来不会向他的敌人乞求自由的。你们要打就打,要杀就杀,要想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我与毛泽东不仅是夫妻关系,更重要的是革命的同志关系,战友关系。要我背叛毛泽东,背叛革命,成为可耻的叛徒,你们是白日做梦,痴心妄想!
11月14日,浏阳门外识字岭上残忍的朔风掐折了杨开慧这枝共产党的烈火玫瑰。
1957年毛泽东为纪念爱妻和战友杨开慧,特填写了一首《蝶恋花·答李淑一》,赞其为“骄杨”。
2009年9月1日,至伟的杨开慧被列入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作者:化雪老诗,中学教师,江夏文化学人。
诵读:潘世珺,平安财产保险江夏支公司 总经理,武汉市江夏区妇联第四届执行委员,武汉市江夏区政协委员,武汉市江夏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会员,山海救援志愿者,红十字救护员。
诵读:王伟峰,,江夏区文化路中学后勤服务中心主任,英语教师,从事23年班主任工作,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市级优秀班集体”,2016年度江夏区“楷模教师”,2018年度“江夏好人”。
诵读:刘斐颖,江夏区文化路中学八年级(3)班学生,曾获校“优秀学生”称号。
音频合成:江丽芳,江夏区文化路中学七年级年级长,优秀教师,江夏区百优班主任,区“新长征突击手”,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
编辑: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省朗协融媒体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副团长兼艺术总监,“第三届荆楚朗诵之星”。《都市头条》认证编辑,铁马豪歌平台四年阅读已逾一亿九千多万。
图片采自网络


主办单位:江夏区文化路中学
支持单位:江夏区妇联
省朗协语言研究与实践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