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贻军,号潇湘散人,湖南永州人。自由学者,喜诗词、善书画、好篆刻、通音律、乐收藏。
《潇湘秋声·四丘田早秋》 200X120cm
《暮雪鸣殇》 200X120cm
《殇》 130X40cm
《潇湘秋声》 130X40cm
秋到潇湘之《古城秋韵》 200X120cm
秋到潇湘之《丰年秋暮鹊栖时》 120X240cm
秋到潇湘之《故园清晖》 200X97cm
秋到潇湘系列之《故园秋声》 120X190cm
秋到潇湘之《湘江秋声•山鹧楸实》 120X240cm
秋到潇湘之《钟灵毓秀处 秋到潇湘时》240X240cm
《秋到湘江》系列之二 33X66cm
《秋韵》 33X66cm
《秋到湘江》系列之一 33X66cm,
《秋到潇湘》180X97cm
秋到潇湘之《湘江秋声》120X190cm
花鸟画创作——艺术的诗意探寻
花鸟画就像是大自然在画布上绽放的诗意画卷。每一笔勾勒,每一抹色彩,都是我与自然独特对话的方式。创作时,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生机与灵动的奇妙世界。鸟儿的婉转啼鸣、花朵的娇艳绽放、枝叶的悠然摇曳,都成为我灵感的无尽源泉。
对于花鸟画创作我有着深深的热爱与执着。近年,以湘江沿岸人文、风光为主题,创作了百余幅春到潇湘和秋到潇湘系列作品。在创作这些作品的过程中,我常常陷入对自然的思考与感悟。自然,是如此的神奇而伟大。春天繁花似锦、生机勃勃,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礼物,它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复苏与希望;秋天绚丽多彩、宁静深沉,又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轮回与沉淀。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应当学会敬畏自然、珍惜自然。
在春到潇湘的画卷中,大地复苏,万物萌动。花朵如繁星般点缀在潇湘大地,五彩斑斓,娇艳欲滴。鸟儿欢快地歌唱,仿佛在迎接春天的到来。画面勾勒出的每一朵花、每一只鸟,都饱含着自己对春天的赞美和对潇湘大地的热爱。而秋到潇湘,则是另一番景象。秋叶如丹,稻浪金黄,整个潇湘仿佛被大自然染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鸟儿在枝头嬉戏,亦为秋天增添了几份灵动。系列作品画面中,既有秋天的宁静与深沉,也有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观察自然是我一直以来花鸟画创作的坚实基础,我的每一幅作品,灵感都来自于大自然的馈赠。闲暇时刻我常漫步在山林小径、湘江幽静之处,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微妙变化。花朵从含苞待放到盛开的瞬间之美,鸟儿在枝头的灵动姿态,都是我捕捉的对象,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都成为我这些年创作的丰富素材和真实情感依托。自然的美丽是如此的短暂而珍贵,我只想用心去感受它并记录它。
创作中色彩的运用能为画面注入灵动的灵魂。我喜欢用鲜艳而不失柔和的色调描绘花朵的绚烂,用淡雅且富有层次的色彩展现鸟儿的羽毛。色彩的搭配既要和谐统一,又要有变化和张力,以此彰显花鸟画的独特魅力。在春到潇湘的作品中,我运用了大量明亮的色彩,如粉色的桃花、黄色的油菜花、绿色的枝叶,营造出春天的生机勃勃。而秋到潇湘则以暖色调为主,如红色的火棘果、华楸木、橙色的柿子、金色的稻田等,展现秋天的丰收与喜悦。这色彩的变化,是自然四季更替的真实写照。
花鸟画中线条的勾勒是赋予画面结构和韵律的关键。流畅且富有节奏感的线条,能够生动地展现花鸟的形态和神韵。线条或细腻婉约,或豪放洒脱,随着情感的流淌自然变化。这线条的舞动,恰似自然中万物的生长与变化,充满了生命力。
“师古不复旧,创新不弃宗”,这是我一直以来秉持的创作信条。在花鸟画的创作过程中,我深知传统的重要性。因此,早年花了大量时间潜心研习古人的经典之作,领略他们对花鸟的描摹技法和思想感悟。由于平日里钟爱传统文学诗词,亦偶尔戏笔为效古人附庸风雅,也为自己创作带来无尽的灵感。我努力将诗词意境、情感与花鸟画相互呼应,力争赋予画面更深的文化韵味和艺术感染力。加上常年绘画之余临池不辍,并尝试将书法笔法融入绘画,使画面更具表现力和张力。
我追求的不仅仅是画面的美感,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让观者在我的作品前驻足,感受到那份宁静与深远。我不断地探索、尝试不同技法和表现形式,只有不断地突破自我,才能创造出更具生命力的作品。我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徘徊,汲取着两者的精华,力争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艺术之路漫长而艰辛,我却乐在其中。
潇湘大地赋予我灵感,山水之间的灵秀,人文历史的厚重,都如涓涓细流,注入我的创作之泉。我试图用线条勾勒出这片土地的轮廓,用色彩描绘出它的神韵。每一笔落下,都是我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与敬意,每一幅作品都是我成长的见证。我将继续在这条道路上前行,用我的作品传递更多的美好与感动。
——2024年10月潇湘散人文贻军记于湘江畔惜墨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