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春水又绿江南岸(13辙新韵)
张金坦
今是二月初二龙抬头!孟春末,煦阳高照,气候暖和,已达2 3度!不禁想起江南春暖染绿,杏蕾渐绽,翠峦簇葱,江水潮涌,万物复苏等景象,欣研赋七律一首,咏赞、抒怀。
吴波初涨暖潮来①,扬子西津晓雾开②。
柳线垂虹鲤影钓,风梭织浪锦鳞裁。
烟浮浦溆舟如芥③,雨润秦淮杏欲腮④。
最是江南三月景,连天翠色到云垓⑤。
注:①吴指姑苏,泛指三吴一带江水。 ②指位于扬邗江区中偏东南部的扬子津和镇江西津渡。隋唐时,城南20里扬子小镇,临江北岸,又名扬子津。隋炀帝利用邗沟故道,开山阳达扬子运河,并建临江宫(扬子宫)。时自扬子津行船抵南岸京口,烟波浩淼,南来北往,商旅云集于此。而西津渡是京口古来重要渡口和景点之一。③浦溆(xu第四声),指水边;形容舟小如芥叶。④指南京夫子庙秦淮河,六朝金粉地,古都帝王家。⑤垓本义为兼该八极的极远之地,指宇宙的边际。九垓,代指九重天外的终极空间。此处指云际。
2025. 3.1于宅中
附作品赏析:
此诗以「春水又绿江南岸」为核,经反复锤炼终成定稿,其匠心可见于三处:
1. 对仗工巧,动静相生
- 颔联「鲤影钓-锦鳞裁」以「钓」「裁」二字点睛:柳丝垂落似钓钩轻探,虚写春水清可见鱼;风梭翻飞若天工裁剪,实绘浪纹金翠交辉。一动一静间,尽显春水之灵秀。
- 颈联「舟如芥—杏欲腮」大巧若拙:芥子小舟暗合佛家「须弥纳芥」之妙喻,杏腮微红恰似少女含羞之态,微观意象中藏乾坤。
2. 地理为骨,文史为脉
- 「扬子西津」(扬镇两古渡)、「秦淮」等地理坐标,沿长江—运河轴线铺展,既实证「江南岸」之地理边界,又勾连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千年诗脉。
- 「锦鳞裁」暗用李贺「鲛人织绡」典故,将春浪喻为鲛绡金缕,使「又绿」不止于色彩,更富神话瑰丽。
3. 翠涌云垓,时空无极
- 尾联以「三月景」总括前文烟柳杏雨,复以「翠色到云垓」收束:初春嫩绿自水岸漫卷,直与云涯相接,化王安石「春风又绿」的线性过程为立体时空场域,终成「咫尺应须论万里」(杜甫)的盛唐气象。
全诗九改其稿,炼字如凿璞玉,终得江南春色之魂——非止水绿山青,更在历史烟云与天地呼吸的交织中,见生生不息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