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去文昌看过宋氏祖居吗
(散记)
二月梅
到了海南,相信不少人都想去文昌市看看,看文昌可能主要因为那里有我们国家的航天卫星发射中心,想去饱览一下“胖五”轰天起飞的雄姿;或者想去看看很有南洋建筑风格的文昌老街等。但大家一定不能忘了,文昌还有一个小村庄的一户住宅尤其值得一看,这便是与二十世纪举世闻名的伟大女性宋庆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宋氏祖居。
文昌宋氏祖居位于海南省文昌市昌洒镇古路园村,距文昌30多公里,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是宋庆龄的祖辈、父亲及宋氏家族生活过的地方。宋庆龄的父亲宋嘉树在此出生,宋氏家族后来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家族之一。
我们在文昌看完航天卫星发射中心、文庙及文昌老街后,便驱车沿着由椰树遮荫的乡村公路向东北行驶,很快就到了古路园村村口,在进村路的右侧,我们看到一块耸立的椭圆型巨石,上面有总设计师手书的“宋氏祖居”四个朱红大字,这也彰显了宋氏祖居在我们国家中的地位和影响,令人肃然起敬。
沿着古路园村口的青石板路往前走,不远处就看到一座掩映在绿树丛中的青砖黛瓦的古朴院落,这便是宋氏祖居了。随着导游的讲解和引领,我们急不可待地走进了这座看似平凡,实则极其不凡的乡村小院。

宋氏先祖本姓韩,世居河南安阳,这也可能是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明末清初,为避战乱,他们举家南迁至海南现在的地址,并在这里建起了住宅,至韩教准(别名韩耀如)也就是后来的宋嘉树、宋庆龄的父亲一代,家境已十分贫寒。1875年,12岁的韩教准远渡重洋,投靠在美国旅居波士顿做丝茶生意的舅父宋琼九学艺谋生,因舅父没有儿子,1878年便收韩教准为养子,改姓名为宋嘉树。从此韩氏血脉中融入了宋氏的基因,也开启了一个家族的传奇与辉煌。

1880年宋嘉树在美国加入基督教,并在一所印刷厂工作,后到万德华尔特大学神学院就读,成为一名传教士。1885年,宋嘉树携积蓄回到文昌,在原宅基上扩建了这座祖居。但宋嘉树在祖居的日子并不平静,他兴办教育,传播新思想,引起了当地保守势力的不满,使他不得不离开文昌,辗转去了上海,继续创办实业,从事传教,尤其是创办了影响近代革命的华美印书馆,并在上海他认识了很有社会背景的大家闺秀倪桂珍,两人于1887年夏结婚,生育了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三兄弟,共六个非凡子女。同时,在上海,宋嘉树还结识了孙中山,两人一见如故。宋嘉树不仅倾尽家产资助孙中山的革命,还利用自己的影响为革命奔走呼号。他的印刷厂秘密印刷革命刊物,他的家也成了革命志士的联络站。以至后来宋嘉树成为孙中山革命所需经费的主要筹措人。大女儿宋霭龄给孙中山当秘书,后出嫁于民国财政部长、行政院长孔祥熙;二女儿宋庆龄又嫁于孙中山、成为国母,后来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三女儿嫁给了民国总统蒋介石;儿子宋子文成为民国政府财政部长、外交部长、行政院长。

宋嘉树虽然离开了文昌,但其祖居始终是他的“根”之所在,对祖居一直充满着深深的眷恋之情,不时带子女来家居住。现在的宋氏祖居是文昌市政府于1985年修缮复建的。祖居占地约1500平方米,二进院落,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正房三间,左右厢房各两间,围合成一个规整的四方形。门楼不高,却雕梁画栋,檐角飞翘,仿佛是展翅欲飞的白鹤。门楣上据说是宋嘉树亲笔书写的“宋氏祖居”四个大字,笔力遒劲,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推开斑驳的木门,迎面是一方天井。青砖铺地,缝隙间生着细密的青苔。正厅门楣上悬着“光前裕后”的匾额,字迹已有些模糊,却仍能感受到先人对后辈的殷殷期许。
走进正厅,迎面是一幅宋氏先祖的画像。画中人身着明代官服,目光如炬,仿佛穿越时空注视着来者。画像两侧挂着对联:“诗书传家久,忠厚继世长”,墨迹已褪,却仍然能读出那份沉甸甸的家训。厅内陈设简朴,一张八仙桌,几把太师椅,案几上摆着文房四宝,处处透着书香门第的气息。

厢房内陈列着宋氏家族的历史资料。泛黄的家谱、先人的手迹、老照片,都无声地诉说着这个家族的故事。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幅宋氏家族世系图,可看到宋氏一族枝繁叶茂,绵延数百年,昭示着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


在宋氏祖居中,最重要的是展示了宋庆龄先生的许多遗迹和介绍。在祖居正厅东侧的厢房里,墙上挂着三个小姐妹依偎在母亲身边的老照片,宋庆龄眼神清澈,美丽动人,全然不知未来将是如何的波澜壮阔。据说宋庆龄在她5岁、14岁等,与兄弟姐妹们一起,都曾随父母来到祖居小住,最长的达3个月之久。所以,宋庆龄对祖居同样有着深深的感情。在祖居的后院,还有一眼“三姐妹井”。据说是宋嘉树特意为三个女儿开凿的,寓意饮水思源。井水清澈见底,倒映着蓝天白云,仿佛能照见历史的倒影。井边的石碑上镌刻着宋庆龄的题词:“根在海南,心系中华”。这八个字,也正是道尽了一个家族的赤子情怀。

在祖居的北边有政府修建的、由康克清题写馆名的“宋庆龄陈列馆”。

陈列馆门前竖有宋庆龄3.2米高的汉白玉雕像。陈列馆里分别陈列着宋庆龄青少年时期、革命战争年代和从事世界和平事业,以及国内外各界人士对她深切怀念的史料、照片、图表、绘画、仿制实物等540多件,具体而翔实地再现了宋庆龄光辉的一生。陈列馆也成为了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宋氏祖居,在辛亥革命后,一度成为革命志士的避难所。许多从南洋归来的革命党人,都曾在这里暂住。正厅的墙上,至今还保留着当年革命志士题写的诗句:“椰风海韵寄乡愁,革命豪情满琼州。”字迹虽已模糊,却依然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激情。抗日战争时期,祖居又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据点。宋庆龄多次派人回乡,组织抗日活动。祖居的天井里,曾举行过多次秘密会议;后院的阁楼上,曾藏匿过抗日志士。那些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都被这座老宅默默见证。
新中国成立后,宋氏祖宅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游客慕名而来,在青砖黛瓦间追寻历史的足迹。
看完宋氏祖居,心里久久难以平静。感到就是这么一个小院落却有着230多年的历史。尤其近现代在这个小院出生的宋嘉树,与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胜利紧密相连,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参与者和大功臣。特别是他的女儿宋庆龄、宋美龄,儿子宋子文,女婿孔祥熙、蒋介石都成了历史的风云人物。他们在中国的金字塔顶尖持续辉煌达半个世纪之多,真是了不得!这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天人注定?实是匪夷所思,难得其解。故此,我于现场即咏吟了《观文昌宋氏祖居感怀》诗一首,以表达此时的心情:
文昌宋氏耀琼乡, 百载风云谱华章。
嘉树中山同戮力, 美龄国母共流芳。
精谋财阀安邦计, 善策良丞护庶疆。
岁月如梭人空去, 英魂永驻映穹苍。
离开宋氏祖居,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了。金色的余晖洒在青砖黛瓦上,为这座百年老宅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回首望去,仿佛看见历史的烟云仍在庭院中流转,看见一个家族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这座祖居,不仅是一个家族的根脉所在,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
椰林深处,暮色渐起。宋氏祖居静静地伫立在时光的长河中,等待着下一个春天的到来。而那些被它见证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这片土地上,成为永恒的传奇。

(写于2025年2月28日泉城济南)
作者简介:二月梅,山东邹城人,研究生学历,山东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