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抄《红楼梦》第十七十八回一一《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本人见识并感受到了贾宝玉“题对额”的才华。贾宝玉作为一个孩子,能在现场随口作出匾额对联,而且还达到了一定的水准,着实让人佩服,其姐姐贾妃省亲过程中还夸奖了他。应该说,“题对额”是贾宝玉最高光最出彩的一场戏。而就在本人抄写上述两回的这些天,媒体和网络正热炒一个颠覆了全世界认知的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本人感觉这两个年轻人有些相似之处,不妨把这两个相隔200多年、又一虚一实的人物放在一起说道说道,也算给读者增加一点趣味。
贾宝玉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精心塑造的典型文学形象,而不论是《红楼梦》原著的读者,还是电视剧《红楼梦》的观众,普遍的认知应该是,贾宝玉是一个不愿意读书、厌恶科举的顽劣少年。因为《红楼梦》第三回,贾宝玉刚一出场,紧跟着就是“《西江月》二词”,其中第一词中就明明白白地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正因为如此,父亲贾政对他丧失了信心,总是责骂羞辱他。最厉害的一次,得知贾宝玉要去上学,贾政当着众多相公清客的面冷笑道:“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话,你竟顽你的去是正理。仔细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的门!”

在贾政眼里,贾宝玉是不配读书的,即便“闻得塾掌称赞宝玉专能对对联,碎不喜读书,偏倒有些歪才情似的”,也还是不全信。即便贾宝玉在“试才”过程中很卖力气,表现很好,父亲贾政虽然心里有些许欣慰,但嘴上还是连讽刺带打击,竟然叫人把宝玉“叉出去”。可以说,贾宝玉在父亲贾政那里得不到关怀和鼓励。封建时代的贾宝玉遇到的是极其封建专治的家长,所以,他的特殊才华得不到更好的施展,他的人生必然以悲剧结局。
而王兴兴,却是非常幸运。
首先,他有着具有现代意识的开明的家长。
王兴兴自小就对动手制作有着浓厚兴趣。他的童年不是消磨在电视机前,而是在家中的废品堆和工具箱边度过。每当有废品或旧东西,他总是急着拆开,再凭借自己的双手和智慧,重新组装成各种小东西。王兴兴的父母没有嘲笑他的这个爱好,反而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鼓励。每当看到儿子专心地摆弄废品,他们的眼里总是充满了满意和期待。这样的家庭氛围,为王兴兴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王兴兴在没有成名前,一直是传统思维里的“差生”,在传统教育体系中,其实就是“不够完美”。他考试时常被扣分,更糟糕的是他的英语,中考时因为英语拖后腿,他以倒数第一勉强考入普通高中。高中三年他参加几百场英语考试,大概只及格过3次。但王兴兴的父母,并没因此打压他,也没强迫他放弃机械爱好,把所有时间都花在补英语上。

如今他出国接受采访依然用中文,但这位在传统评价体系中被视为“不够完美”的学生,研发出了比波士顿动力更早的电驱方案,创立了估值超百亿的宇树科技。他们的四足机器人,2023年占全球市场销量的69.75%。曾经以为英语不好就完蛋了,但后来发现,英语的短板并没有阻碍他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彩。
试想一下,如果当年王兴兴的父母强迫他补习英语、刷题提分,今天的宇树科技或许根本不存在。
毋庸讳言,现实中有很多像王兴兴一样的学生:有自己的优点、兴趣和特长,也有自己的弱项。面对这样的孩子,不少家长选择“补短”,花费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补课,进行强化训练,尽管有的孩子实现了补弱成功,但同时也有不少孩子因此丧失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越学越不想学,以致最后学业无所成,事业无所就。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王兴兴赶上了一个伟大新时代。王兴兴的宇树科技今日的辉煌背后,一是,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关怀和鼓励。从2021年带领宇树四足机器人“犇犇”在《央视牛年春晚》的舞台集群表演,再到受邀参与机器人学术会议ICRA,再到在建党100周年活动中接受了央视采访,再到2022年带领宇树109台Go1四足机器人亮相冬奥会开幕式,再到刚刚参加由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主持召开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王兴兴一路都是鲜花和掌声。
二是,离不开杭州“有事服务、没事不扰”的营商环境。杭州这种便捷的政府服务态度让创业者可以专注于科技创新,减少了创业过程中的烦恼与干扰。根据2023年的数据,杭州在高科技产业化上表现非凡,这与其独特的人才吸引策略息息相关。自G20峰会之后,杭州便迅速获得了全国第一的人才净流入率,每年引进30万以上的年轻大学生,为科技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随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深入合作,杭州逐渐形成了一个涵盖国家实验室和多个省级实验室的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为机器人等高科技行业的迅速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从贾宝玉到王兴兴,中华民族跨越了近三个世纪。如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正如火如荼,中华盛世正呈现出万马奔腾、千帆竞发的气象,相信王兴兴以及更多有志青年一定会大展才华,创造出更多让全世界惊叹仰慕的成绩。
2025年3月3日上午

作者:卢祥云,在抄写《红楼梦》的过程中,写了数十篇联系现实的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