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散文《我的家乡水布垭》
谭德国
我的家乡水布垭是一个山青水秀的美丽乡镇。一条清澈的清江从水布垭镇腹地穿过,东起世界第一垒石高坝,西至三河聚拢的十字江,两岸风光旖旎。江北有美丽乡村三里城村,高山淡水湖。这些像待嫁欲娶的处子闺秀,春梦常在。
三里城村是祖辈立足的地方。三里城是清江绕抱着的天然石城。从巫山发脉千里而来,三面环水,千丈绝壁,高峻险要,形如金钟,又像彩凤,地阔三里,故叫三里城。物产丰富,民风古朴。有国际极限运动异装飞行基地。若乘飞机经过,定会情不自禁地赞美:震撼灵魂的展翅欲飞的凤凰美姿!三里城每天都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不久的将来,三里城村定会打造成全国有名的旅游景区和避暑山庄。登临琼楼玉宇,饱揽山光水态,歌舞繁荣。也许有一天会建造一条从三里城直通东门山的旅游公路。一桥飞架,七夕何用雀桥?是梦呓,也是企盼!诚心推开通天门,志气建筑幸福路,人们一直在呼唤和努力!美梦也许会变成现实的!
水流坪高山淡水湖风光无限秀美,自古有洞天福地的美誉,现代农家小院美轮美奂,村民醇厚善良。湖水供三个镇集镇饮用。早在七十年代从绝壁上人工凿成了一条长达几千米的引水渠——绝壁天河,灌开农田几万亩,年年丰收,老百姓啧啧赞颂!现在绝壁天河成了红色教育基地。初步开发成沿渠旅游步道,可欣赏桥河和清江两岸美丽风光。
家乡美景在北纬30度神秘地带,跷首企盼心爱的女神或郎君!家乡正逢振兴乡村的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齐心地投入到乡村振兴中去建设美好的家园!
2021-3-26-晨
赏析文一:
《我的家乡水布垭》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散文,作者谭德国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家乡水布垭的美丽风光,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的深深热爱与眷恋。
语言质朴而生动:文章语言质朴自然,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堆砌,却能精准地勾勒出水布垭的景致,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描写三里城村时,“三里城是清江绕抱着的天然石城。从巫山发脉千里而来,三面环水,千丈绝壁,高峻险要,形如金钟,又像彩凤,地阔三里,故叫三里城” ,这段文字简洁明了,将三里城的地理位置、地势特点以及名字由来清晰地呈现出来, “形如金钟”“又像彩凤” 这样的比喻,使三里城的形象跃然纸上,生动可感 。在形容水流坪高山淡水湖时,“湖水供三个镇集镇饮用。早在七十年代从绝壁上人工凿成了一条长达几千米的引水渠——绝壁天河,灌开农田几万亩,年年丰收,老百姓啧啧赞颂”,质朴的表述将湖水的实用价值以及“绝壁天河”这一伟大工程对当地农业的重要意义直白地展现,让读者感受到家乡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也为家乡拥有这样的水利工程而自豪。
内容丰富有层次:作者从多个角度介绍家乡水布垭,内容丰富且层次分明。先是总体点明家乡是山清水秀的美丽乡镇,以清江贯穿镇腹地,两岸风光旖旎,引出下文对具体景点的描绘。接着重点介绍了三里城村和水流坪高山淡水湖。三里城村,作者不仅描述了其独特的地理风貌,还提及这里是祖辈立足之地,民风古朴,有国际极限运动异装飞行基地,并且对其未来发展满怀期许,想象着建造旅游公路后的繁华景象 ,使读者对三里城村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对于水流坪高山淡水湖,作者先夸赞其风光无限秀美,有洞天福地的美誉,村民醇厚善良,然后着重讲述了七十年代人工开凿的“绝壁天河”,它不仅灌溉万亩农田,带来年年丰收,如今还成为红色教育基地和旅游步道,展现出家乡的历史底蕴与发展变迁 。
情感真挚动人:全文都洋溢着作者对家乡水布垭炽热的情感。无论是对家乡自然风光的赞美,还是对家乡人文历史的介绍,都饱含着浓浓的乡情。在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作者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和对家乡发展的殷切期盼。如“家乡正逢振兴乡村的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齐心地投入到乡村振兴中去建设美好的家园”,直接抒发了作者愿与家乡人民一起建设家乡的决心和对家乡未来的美好憧憬,这种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引发读者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与思考 。
结构清晰完整: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总述家乡水布垭的美丽,中间分述三里城村和水流坪高山淡水湖的特色,结尾展望家乡在乡村振兴机遇下的发展,升华主题,使文章结构严谨,逻辑清晰,让读者对家乡水布垭的印象更加深刻。
这篇散文以质朴的语言、丰富的内容、真挚的情感和清晰的结构,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独具魅
力的水布垭,展现了家乡的美丽风光和独特风情,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期待 。
赏析文二:以下是对散文《我的家乡水布垭》的赏析:
主题与情感
主题明确:文章围绕家乡水布垭展开,通过对水布垭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发展现状的描述,展现了家乡独特的魅力和美好的前景,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以及对家乡未来发展的美好憧憬。
情感真挚:作者用质朴而深情的语言,将自己对家乡的深厚情感融入到每一个字里行间,使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家乡发展的殷切期望。
内容描绘
自然风光优美
清江风光:开篇点明水布垭是一个山青水秀的美丽乡镇,着重描写了贯穿镇腹地的清江。“一条清澈的清江……两岸风光旖旎”,简洁而生动地勾勒出清江的清澈以及两岸景色的迷人,为后文对周边景点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三里城村景观**:对三里城村的描写细致入微,不仅介绍了其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地形地貌——“三面环水,千丈绝壁,高峻险要,形如金钟,又像彩凤”,还提到了这里丰富的物产和古朴的民风,以及国际极限运动异装飞行基地,使三里城村的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水流坪高山淡水湖:描述了水流坪高山淡水湖的风光,“风光无限秀美,自古有洞天福地的美誉”,强调了其独特的美景。同时,还讲述了人工凿成的引水渠——绝壁天河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以及现在成为红色教育基地和开发旅游步道的情况,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人文底蕴深厚
历史遗迹与现代发展结合:文中提到的绝壁天河,不仅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家乡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如今它成为了红色教育基地和旅游景点,体现了家乡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现代发展的努力。
乡村振兴的展望:文章结尾提到家乡正逢乡村振兴的机遇,“我们齐心地投入到乡村振兴中去建设美好的家园”,展现了家乡人民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也为文章增添了一份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
语言表达
生动形象: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如“江北有美丽乡村三里城村,高山淡水湖。这些像待嫁欲娶的处子闺秀,春梦常在”,将三里城村和高山淡水湖比作待嫁欲娶的处子闺秀,赋予了它们生命和情感,增添了几分浪漫和神秘的色彩。
质朴自然:整体语言风格质朴自然,通俗易懂。作者用平实的语言讲述家乡的故事,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却能让读者感受到家乡的真实与美好,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结构安排
层次清晰: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点明家乡水布垭的总体印象,中间分别对清江、三里城村、水流坪高山淡水湖等进行具体描写,结尾总结家乡正逢乡村振兴的机遇,表达对建设美好家园的期待,层次分明,逻辑连贯。
不足之处
描写深度略显不足:部分内容的描写相对较为简略,例如对三里城村的旅游发展前景只是一笔带过,没有进一步展开阐述,使得读者对其未来的具体规划和发展方向了解不够深入。
缺乏具体事例支撑:在描述家乡的发展和变化时,若能适当增加一些具体的事例,如绝壁天河建设过程中的感人故事、乡村振兴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事迹等,将使文章更加生动丰富,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