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恋母的清江(外二首》
谭德国
清江
你从恩施利川那个神密的
腾龙洞悄悄地蜿蜒向东
不辞千辛万苦
只想去见见世面
奔入母亲宽大的怀抱
思念许久的浩瀚长江
八百里征途不算短
千万户农家何为多
峭壁险峰难称美
牧歌渔调哪甚雅
一心向往美丽的妈妈
长江中游是母亲的温暖怀抱
浩瀚富丽的花园把您紧挨
仙曲妙舞的人们把您深恋
妈妈
您是世界上最美的江河
清江
日夜怀揣思念向您奔来
沿途遇见深情追我的伙伴
我把他们的力量全部收藏
我们一起去看看妈妈怎么样
妈妈的心儿最亮眼儿最明
妈妈
我到了
您真是千般美丽呀
比我想象的胜过千万倍
从此我要紧跟妈妈闯天下
不到大海不罢休
风水吟
谭德国
伏羲文王等先圣
演绎出了先后天八卦
孔圣人纬编三绝还写下了系辞
又有圣者发现了河图洛书
这此最古的源流理论和学术
被一位叫公刘的先贤借用着相地
观山川之大势以择地定都会
他的大名便在《诗经》上演和流传
后世
又涌现一大批风水堪舆家
人们都称郭璞为风水鼻祖
他的巜葬书》便是开山之作
其流派高徒
历朝历代层出不穷
杨筠松算是最负美名
人们称颂他为杨救贫
杨公在干州收徒传授堪舆
著书立学将风水发扬光大
他的高足有曾文迪赖布衣等
朝野传讲的三合风水与玄空风水便是他所传授
今日国内外研究的学者及实践者
无不深究精研其著作与学术
《撼龙经》和巜疑龙经》是他流传的
最珍贵的两部风水经典著作
广为后世的学人所研习与运用
风水文化在先圣先贤的传播下已成大江大河
乃至日本韩国等亦深信不疑认真研究
且将国宝居为已有欲申报世界吉利斯
我国风水学说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日
常生活中
造房葬坟利不开风水
嫁娶迁居利不开风水
选宅购房利不开风水
重大建设利不开风水
庄严庆典利不开风水
风水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设有它而古文化就是残缺的了
也就失去了伟大灿烂的迷人光芒
人们很可能无法寻找到中国文化源头了
中国风水文化孕囊着天地人三才之道
它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教科书与策划师
我爱风水我学风水我用风水我传风水
春颂
谭德国
春风在枝头唱歌
蜜蜂在花间跳舞
燕子戏弄飘逸的柳发
雁鸣湖上随波翻轻影
游人多行陌上春
儿童欢跃放风筝
松涛悠悠赛竹韵
菜花灿灿比桃艳
麦浪翻滚鸡犬闹
鸭戏碧水
鱼跃绿波
牛眠山腹
羊登山巅
牧歌声情婉转绕晴空
农人顿足昂首跳三跳
心窝子痒痒乐得欢啊
春耕农忙劲爽爽
细雨蒙蒙不收工
似见秋季丰收喜
汗水雨水撒一起
希望串串埋田里
发芽生根
疯狂猛长
希望和想梦
播在春天的土地上
阳光下灿烂着美丽的意境
休闲的人们莫迷失了路径
恋人们小心踏坏了梦之魂
春天是个娇气的词汇
春天是个多情浪漫季
春天是个迷人的魂儿
颂春爱春
春气荡万里
春华美千山
春风送梦
江山如画
赏析文_、《恋母的清江》赏析
1. 主题与情感:这首诗以清江对长江的奔赴为线索,构建起了“恋母”这一核心主题,将清江比作游子,长江比作母亲,生动诠释了对母亲的眷恋与对归宿的追寻。诗中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清江对长江的向往,从“思念许久的浩瀚长江”“一心向往美丽的妈妈”等语句,能深切感受到这种浓厚的情感,也可理解为对理想、对更高目标的执着追求。
2. 意象运用:诗中巧妙运用“腾龙洞”“峭壁险峰”“牧歌渔调”“浩瀚长江”等意象。“腾龙洞”赋予清江神秘的起源,“峭壁险峰”暗示了清江前行路上的艰难,“牧歌渔调”增添了生活气息,而“浩瀚长江”则是清江的终极归宿,这些意象组合,构建出丰富的诗歌意境,使清江的形象更加饱满立体。
3. 语言风格:语言简洁质朴,通俗易懂却饱含深情。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却用直白的表述直击人心,像“妈妈,您是世界上最美的江河,清江,日夜怀揣思念向您奔来”,简单的语句,却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风水吟》赏析
1. 主题与文化内涵:围绕中国传统风水文化展开,主题在于展现风水文化的起源、发展与广泛影响。诗中从伏羲文王、孔圣人,到郭璞、杨筠松等历代先贤对风水文化的贡献,阐述了风水文化的历史传承,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表达了对传统风水文化的尊崇与热爱。
2. 结构与叙述:采用时间顺序,从古代先圣演绎八卦、发现河图洛书开始,到后世风水堪舆家的出现及其著作和流派的发展,再到风水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条理清晰地讲述了风水文化的发展脉络,使读者对风水文化的演变有较为系统的认识。
3. 语言与情感:语言平实,在叙述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在讲述风水文化的传承时,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先圣先贤智慧的敬仰,以及对风水文化被广泛应用和传播的自豪,如“风水文化在先圣先贤的传播下已成大江大河”,情感真挚自然。
《春颂》赏析
1. 主题与情感:以赞美春天为主题,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通过对春天里各种自然和生活场景的描写,展现出春天的活力与美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意象与意境:运用了众多富有春天特色的意象,如“春风”“蜜蜂”“燕子”“柳发”“雁鸣湖”“菜花”“麦浪”等,构建出一幅五彩斑斓、充满生机的春天画卷。这些意象相互交织,营造出欢快、活泼的意境,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春天的美景之中。
3. 语言与表达: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如“春风在枝头唱歌”“燕子戏弄飘逸的柳发”,赋予自然景物人的动作和情感,使诗句更加灵动有趣。同时,诗句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如“松涛悠悠赛竹韵,菜花灿灿比桃艳”,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表现力 。
赏析文二:以下是对《恋母的清江(外二首)》的赏析:
《恋母的清江》
主题与情感
主题鲜明:诗歌以清江奔向长江为线索,通过对清江一路奔腾的描写,抒发了对母亲河长江的向往、崇敬与热爱之情,同时也隐喻了对家乡、对根源的眷恋和追求。
情感真挚:清江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和意志,它“不辞千辛万苦,只想去见见世面,奔入母亲宽大的怀抱”,这种拟人化的表达使诗歌充满了对长江的深深眷恋和向往,情感真挚动人。
意象运用
选取典型意象:选取了如“腾龙洞”“八百里征途”“峭壁险峰”“牧歌渔调”“浩瀚富丽的花园”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清江沿途的壮丽景色和人文风情,为诗歌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感染力。
意象组合巧妙:这些意象相互交织、相互映衬,如“峭壁险峰”与“牧歌渔调”的对比,突出了清江沿途景色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清江的魅力。
语言表达
质朴自然: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易懂,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却能够准确地传达出诗人对清江和长江的情感。例如“清江,日夜怀揣思念向您奔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清江对长江的思念和向往。
富有节奏感:诗歌的韵律和谐,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如“牧歌渔调哪甚雅”“一心向往美丽的妈妈”等句子,通过押韵和重复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感染力。
《风水吟》
主题与情感
主题深刻:诗歌围绕风水文化展开,阐述了中国风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其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表达了对风水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情感理性:诗人对风水文化的情感是理性和客观的,既肯定了风水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又指出了其与中国人生活的紧密联系,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风水文化。
知识性与文化性
知识丰富:诗歌中提及了风水文化的诸多基础知识,如先后天八卦、河图洛书、伏羲、文王、孔圣人、公刘、杨筠松等先圣先贤和风水大师,以及《葬书》《撼龙经》《疑龙经》等重要典籍,展现了作者对中国风水文化的深入研究和了解。
文化内涵深厚:通过对风水文化的阐述了,揭示了中国风水文化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生态观念,如“中国风水文化孕囊着天地人三才之道”,使诗歌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
论述性语言特色
论述严谨:诗歌的语言具有较强的论述性,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作者先介绍了风水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然后阐述了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最后强调了风水文化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述严谨,观点明确。
《春颂》
主题与情感
主题欢快:诗歌以春天为主题,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情感欢快活泼:通过对春天各种景物的描写,如“春风在枝头唱歌,蜜蜂在花间跳舞”“儿童欢跃放风筝”等,展现了春天的欢乐和活力,使诗歌充满了欢快活泼的情感。
描写手法
多角度描写:从听觉、视觉、触觉等多个角度对春天进行了描写,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直观地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如“燕子戏弄飘逸的柳发”是从视觉角度描写,而“游人多行陌上春”则是通过人的活动来侧面烘托春天的魅力。
细节描写生动:注重细节描写,使春天的景象更加生动逼真。例如“松涛悠悠赛竹韵,菜花灿灿比桃艳”,通过对松涛和菜花的描写,将春天的山林景色和田园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
语言特色
语言优美:语言优美细腻,富有诗意。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春天是个娇气的词汇,春天是个多情浪漫季,春天是个迷人的魂魂”,通过对春天的反复赞美,表达了对春天深深的喜爱之情。
总体特色
地域文化与生活气息浓郁:三首诗都体现了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和生活气息,无论是清江对长江的向往,风水文化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还是春天里人们的生产生活场景,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谭德国诗歌中独特的巴文化韵味。
表达自由灵活:在诗歌的表现形式上,诗人不受传统诗歌形式的束缚,自由灵活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诗歌具有一种自然流畅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