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过年年味足
文/刘贵敏
打开久违的QQ,翻看曾经写的日志。往事历历在目,时光已然过去许久。偶然发现一篇《回家过年》让我思绪万千。
腊月二十八和儿子随老公回到他的老家过年。原本人口不多的小山村,有几家到城里过年,村里显得更加冷清。不知道别人在家做什么,大概忙着准备年货吧。反正大街上看不到几个人,不时有两三个五六岁孩子跑过。
在这太行山上,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手机显得特别无能为力,网络信号极差,打开一个网页好像一头小牛吃力地拉着一辆汽车,看着它不停地转圈圈,不忍心看它费劲的样子只好关掉手机。打电话也要看心情,在屋里是拨不出去的,跑到院子里偶尔能打出去,唯一能与外面的精彩世界联系的就是电视了,可爷爷看《西游记》,平日里活在网络时代的儿子无所适从,无奈地跑到村里唯一一家小卖店买了几盒划炮,可能是弥补儿时的不足吧! 下午,听说村部广场有跳舞的,无聊之际,我和儿子走在不算宽阔的大街上。突然儿子窃喜,指着远处说:“我叔叔在那里呢。”我极目远眺,发现前面只有三个五六岁的小孩。看我吃惊的神态,儿子笑着说:“那个穿黄色衣服的小孩,我应该叫他叔叔!”哈哈!哈哈!原来如此!我们走到他们面前,儿子拿出几个划炮给了那个按辈分应该叫的叔叔,小孩伸手接过,一脸的感激。走过之后,我对儿子说:“怎么不把划炮全给他?”儿子顽皮地一笑:“我还玩呢!”
继续前行,遇见有三三两两的或年长或年轻的人们聚在北墙根,恬静地晒太阳拉家常,悠然自得。“耳无车马喧”“把酒话桑麻”的诗句涌入心头,这不是世外桃源吗? 接下来的日子,浮躁的心静下来了。早晨睡到自然醒,看看蓝天白云,看看鸟们侧身飞过的身影,听听鸟儿在枝头叽叽喳喳的话语。吃过饭,看看久违、尘封的小说。夜晚,路灯照射以外的地方漆黑一片,鸦鹊无声,天上的繁星点点。看一会儿电视,早早入睡。
这不是梦寐以求的简单快乐的日子吗?
(2015年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拥有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其中除夕夜全家人要一起吃团圆饭,一起守岁,祈求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健健康康、平平安安、顺顺利利。为了这一团圆饭,在异乡的游子不顾路程遥远,不管路途颠簸,不管时间多么紧迫,在除夕之前都要赶回家中。 时隔十年的2025年春节,我们带领儿子一家也是回老家,和婆婆一起团聚过春节。婆婆九十多岁,不肯来市里和我们一起住。年前做了几次工作都不愿来市里过春节,好在儿媳妇通情达理,说我们一起回老家过年吧。
红红的对联贴起来,大红的灯笼挂起来。你看,村庄的街道上间隔几米就有一排红红的灯笼。远远望去,灯笼一串串,一排排,红彤彤一片,喜气洋洋,节日的氛围爆满。
大年初一的早晨,天刚蒙蒙亮,不知哪家勤快人,早早地放起了鞭炮。“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拉开了春节的序幕。接着,鞭炮声此起彼伏地响个不停。这家的炮声还没落,那家的鞭炮声又想起来。还有那“二踢脚”“咚”地一声飞入高空,“嘎”的爆炸声震耳欲聋。两个小孙子被鞭炮声惊醒,在被窝里叫嚷着也要放鞭炮。赶紧穿好新衣走出屋门,看着爷爷侍弄的鞭炮,吓得躲回屋里,双手捂着耳朵,透过门缝儿,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地上的鞭炮似长龙飞舞,嘴里催促爷爷快点燃放。鞭炮“噼里啪啦”响起来了,腾起一阵阵浓烟向天空飘散。 拜年,是春节最隆重的仪式。我和爱人先给婆婆磕头。儿子媳妇给奶奶拜年,又给我们拜年。可爱的大孙子有样学样,先给老奶奶磕头,老奶奶心花怒放,高兴地拿出一个红包,大孙子接过红包,开心地连声感谢:“谢谢老奶奶!祝老奶奶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小孙子害羞地藏在妈妈身后不肯出来,红包的诱惑才勉强说了一声:“新年好!”大孙子又给我们拜年,说:“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恭喜发财!”此时小孙子也不再腼腆,调皮地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逗得一家人开怀大笑。
吃过饺子,早已有村民来给婆婆拜年,我们也赶紧出门,去给长辈拜年。大街上人头攒动,人来人往。远远地看见都大声说:“过年好啊!”更有意思的是辈分小的人,见到辈分大的人直接在大街上磕头拜年。
现在的小山村,通讯不同于十年前,电话电视信号满满,家里有wifi,屋里屋外都有信号。两个小孙子不留恋电子产品,却在门前的小河沟玩得不亦乐乎。
后来发现小河沟里的冰,这是一条河床宽阔、几乎干涸的小河。每年雨季,小河里的河水顺着地势哗啦啦地向前流着,人们常常在水深处放几块平正的石头,用来洗衣服。雨季过后,河水原来越小,到了冬季就完全干涸了。去年秋末的雨水大,使得小河沟一直有断断续续的流水,在寒冷的冬天,早已冻成一片厚厚的冰面。开始,孩子们在冰面上小心翼翼地行走,一不小心身子歪歪斜斜就要摔倒。即使摔倒了,也不生气,爬起来继续在冰上走。后来,胆子愈来愈大,竟然在冰面上擦光溜滑。俩孩子每天着了魔似的长在小河沟,吃饭的时候千呼万唤才肯回家。 春节的晚饭,总有几家早早通知了关系铁的近邻、亲朋来家里吃点喝点。荤素搭配的几个菜,拿出最好烟酒来招待。村里人厚道,不胜酒力,几杯下肚,话多起来,聊聊去年的收成,谈谈今年的打算……酒香、乡情随风飘荡在晚风中。
这正是:
鞭炮齐鸣一岁除,
拜年声声送祝福。
乡风淳朴情意浓,
回乡过年年味足! 作者简介:刘贵敏,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文化名人联谊会会员,邢台市文学学会会员。小学高级教师,现供职于邢台市逸夫小学西校区。从教三十余年,一直奋斗在教学第一线。愿用脚去丈量祖国的每一寸土地,用心去书写所见所闻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