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号五一居士,以示诗书画印教五者合一,作为人生之意。
“居士”一词不仅指佛教中的在家信徒,还指那些有德才而隐居不仕的人。在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也常用“居士”自称,如李白自称“青莲居士”,苏轼自称“东坡居士”等。
我取号“五士居一”显然是把自己定位为文人雅士一类。这与我就读中文专业有关。
1982年,上了大学,读中文专业。看小说、散文、诵诗词、看电影就是自己的正业了,所以大学时期,算是我最幸福时光。看书、写字、刻印,成为我的三部曲。
篆刻,是中国独有的传统艺术形式,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它以刀代笔,于金石之上镌刻文字或图案,既体现书法之美,又展现雕刻之艺。篆刻作品讲究章法布局、刀法运用与金石韵味,每一方印都是匠人心血的结晶。它不仅是文人雅士抒发情感、彰显个性的艺术载体,也是历史文化的见证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信息。从古至今,篆刻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人们喜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祝超群印(中医企业主,书法学员)
我在大一大二时偏向于看书写字,接触文学理论与书画理论,而大三却开始痴心于篆刻。这一切,也算是顺理成章。所看书画杂志,也都会刊登篆刻内容,看着看着,不免心动,买来石印、刻刀、砂纸、印泥和篆刻书籍,就干起来。

原刻四枚章四句诗
我所用的青田石 ,产于浙江丽水市青田县。青田石的石性石质,青色为基色主调,青田石的名品有灯光冻、鱼脑冻、酱油冻、封门青、薄荷冻、田墨、田白等。青田石质地温润,色彩斑斓、花纹奇特,硬度适中,是中国篆刻艺术应用最早、应用最广泛的印材之一。

梅心(诗人、媒体人)
那时新华书店卖的印石大多1∽2元,且石质还挺不错。我一直到现在都是最喜欢用青田石入印。 我最早买的书是邓散木的《篆刻学》。1979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篆刻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篆刻艺术的历史演变、流派风格、技法技巧、创作欣赏等方面的内容,是学习篆刻艺术的重要参考书籍。
全书内容大致可分为知识性和技法性。知识性内容:清晰、详细地介绍了文字的由来、篆书的演变、印章的种类和用途、印章的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篆刻的流派等。
技法性内容:包括篆体字的书法、印章的章法、刀法、印石材料的分类以及其他辅材料和工具等。书中对篆刻的刀法、笔法、篆法等技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配以大量的实例和插图,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各种技法的要领。
另外还买了一本《书法字典》 ,以便于查写所要刻写内容的篆书写法。

沙曼翁 对联
同班同学杨贤高当时任学生会劳动部长,也在组织一些勤工俭学活动。看了我的刻印还不错后,决定成立一个“三岩书印社”,在学校布告栏发布信息,让我刻印,自班免费,外班每刻一印,收取两元。这也是对我的助力,也算是我用艺术赚取生活的开始。虽然不多,也体验了艺术变现的乐趣和动力,对我今后的生活与工作,有了启示。至今,当时拓在笔记本上的拓印,还有一些保存了下来。 我也成了丽水师专(学院)最早的刻印者之一。
毕业后,回到家乡任教。也有学生,看我刻印,有所喜欢,还去附近陶瓷厂附近的一些碎石捡来,磨成石章,学起了刻印。
后来,进城教学,接触面广了起来。除了任教之余,给人题写门牌也有不少。也有知情者找我刻印。一次,县里有访问日本的交流团,需要刻一些印章作为访日礼品,有关人员街上转一圈后,发现小地方刻印都是私章和公章,这种艺术性的篆印甚少。经人介绍找到我刻了6方印章,还是颇为满意,这也是我的印章作为外交礼品的开始。

吕鹏(姓名印)
2002年到了杭州任教。杭州是南宋古都,又有中国美术学院、西泠印社等艺术殿堂。我对印的所好,更是进了一步。
河坊街,位于中国美院南山路校区附近,步行不远就可到西湖柳浪闻莺。是一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著名街区。它曾是南宋时期的文化和经贸中心,如今已发展成为集购物、餐饮、旅游、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步行街区。河坊街汇聚了众多中医精华和传统民俗工艺,如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等老字号,以及王星记扇庄等特色店铺。还有地道的杭州美食,如龙井茶、叫化鸡等。
当然,我最关心的是艺术。有一次,逛河坊街,看到有家刻印店,店主正在刻印,我就专注地看起来。
店主问:“要刻印吗?”
我说:“不刻。我也会刻印,看看你刻。”
店主有些不爽地说:“不刻就别看。”
于是我走到隔壁的卖字店观赏,店中挂的都是店主的作品和与名人与领导的合影。
店主问:“要买作品吗?”
我说:“不买,看看。我也喜欢写。”
店主说:“那我这是有些空白扇子,专门用来写书法的,做礼品挺好的。”
于是我买了10把扇子。
没过几年,刻印水平还挺好的店没了,书法一般的店还红火着。我也领悟了,艺术,需要经营,还要有人情味,才能久远。

良渚茶人(茶老板)
西泠印社是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的著名文化地标,创建于1904年,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它拥有优美的园林建筑和丰富的艺术收藏,被誉为“印学研究中心”、“天下第一名社”。还建有中国印学博物馆。
2010年,我登临孤山西泠印社,途中所遇一人,问我是否需要刻印。我答:“我自己会刻印”。此人反应敏捷,立即说:“你喜欢刻印,到店里看看,我这里有本书,也许你喜欢。”
原来他是店主,给我拿出一本厚厚的精装印谱《万国印谱》。
《万国印谱》是一部为纪念2010年上海世博会而精心编纂的艺术瑰宝,它汇集了西泠印社60余位顶尖篆刻家的心血之作,共收录了190余方精美的国名印章。这些印章不仅展现了篆刻家们深厚的艺术功底,所用印石选自中国寿山、昌化、青田、巴林等四大名石,与印石相得益彰,还巧妙地融合了名石、篆刻与书法艺术,呈现出无与伦比的审美价值。西泠印社,作为中国篆刻艺术的殿堂级存在,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篆刻技艺,为《万国印谱》的创作注入了灵魂,使这部作品成为了中国篆刻艺术走向世界的一张闪亮名片。
此书序言由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所写。序中说“我退休之后,于七十一岁重拾童趣,钟爱学习篆刻。因为篆刻是源于我国独创的艺术,又是一种抒发情感和表达理念的载体,不但有助于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境界,而且能训练脑、手、眼的精密协调配合,有益身心。”
我看一本书标价500元,摸摸口袋,正好500元。莫非天作之合的巧遇。此人今日巧遇,又巧推,而我之口袋之银一分不差。愉快地买了下来。
“中国印” 作为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官方会徽,它巧妙地将中国印章和书法艺术与体育特色相结合,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的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形似汉字“京”,既体现了中国韵味,又充满了动感。会徽以红色为主色调,传达了中国文化喜庆热烈的气氛,同时寓意着北京将举办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这一设计不仅彰显了中国的文化底蕴,还传递了奥林匹克的理念和精神。
同年,我与朋友合作创办了杭州博盛专修学校。我受2008北京奥运会会标“中国印”的影响,用篆刻“博盛”二字,通过制作放大到80厘米见方作为校标,红字蓝底,大背景做在校门外,显得非常古朴而又耀眼。
后面几年,我也接一些企业名的印章,有的印在名片上,也有的做成企业标志。其中刻的最大的是一个上市企业印章,印边雕刻有龙凤,下方边长有20多厘米见方。我给这方章刻了企业与理念结合的文字。说是此大印章放在企业显眼处展示。

伟华教育书画院
后来我办了艺术培训公司,根据有关部门要求也两度更名,我刻了“伟华教育书画院”、“伟致文化”等篆印,作为艺术欣赏。当然。因为办的是书画培训,我们还办了“篆刻班”,篆刻班主要模仿明清时代的篆刻家作品,也查字典,练习创作。
书画学员,大多需要印章盖考级作品或创作作品。起先是我刻了一部分。最近几年,都是儿子李致远任教篆刻,儿子的印章也颇受朋友及家长赏识。学生的印章大多由儿子刻印了。而我这十多年,花在国画上及教育上时间不少。自己只刻少量朋友印章。
关于儿子的诗文书画及刻印,另有专文叙述,就不在此絮叨了。
感恩阅读,也愿与各界朋友交流。
李伟华
2025.3.5

咖啡店品牌印


海兴电力印章

画家闲章

人好茶叆(内圆)可以回春也(顺时针每个字可起始)

茶室装饰

陈嘉恺印(书法学员)

李明杰(文化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