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家雀儿的翱翔》
有了小孩子以后,一直有个主题缠绕于脑际,这个主题与米利坚的一部旧的家庭轻喜剧(估计这样归类了,也可能编剧者不是这个初衷)的剧名重名,叫做《成长的烦恼》,这个剧名延伸的主题,也可能并不是简单的重名而已,可能是个无解的大问题。哲学过邃,不放大扩展焦虑,囿于己身,则又逃不掉围城般的悖反,在猫咪追尾巴的游戏里,渐渐追忆往昔的欢悦的叠影了。
苏珊.奈曼说:“成长更多地关乎勇气而非知识:世界上所有的知识都无法代替你运用你自己的判断力的勇气。......我们需要勇气去学会相信自己的判断力,而不是依赖国家、邻居,或者喜爱的电影明星他们的判断力。”
“成长本身就是一大理想——一个很难完全实现但绝对值得为之奋斗的理想。”我不自量力般地深以为然。
很不幸,竟然去看了动画片,只记住了一句话:“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更像一个口号或一个标榜的意指,话是哪吒说的,却也是哪吒代替很多人喊出的,这份勇气,需要运气,也需要天分、机遇及最重要的那份坚忍的“愣”劲,很遗憾,很多人无法撺起拳头,挥舞起奋进的姿势。
转身又去拜见深蓝的大海,好奇滴问小鲸鱼各种问题,DS(DeepSeek)倒是个模范伙伴与朋友,理解力超乎你的想象,可能,大部分人终将落伍与时代的列车,在“成长”的考试中永远无法及格了。
当然,保持适当的悲哀是必要的,毕竟生活中没有那么多高光时刻,留在文字里哀愁,也存留着淡淡的热爱与拼争。
《时光里的冰》
冰封
这个时节的
北方印记,
撑着
彩色的反光板
来一张
定格,
对比着
记忆里的
坚硬
和
鼻尖的吻,
丝丝的冷
枕着
光滑的冰床
带进
光影的梦,
穿梭在
拉长的时光里。
《我的日记》
纵横在空间里
不像英雄般的伟大
市侩的渺小
情缠难为的舍与得
时间的线
成网
千丝万缕般的凡凡
紧锁着
难为情的面容
在太阳的身后
摘下墨镜
为时空
写一段
日记
《躲不开的梦》
一堵墙
在我和世界之间
规整地
分割着
横平与竖直
圆的天
是我给天的一个描画
去掉了棱角的尖刻
涂上蓝色
又添上
白云的欢乐为伴
今天
我带着
粉色的心
乐悠悠地
望寻
希望的云影
从远处
飘来
想
偷偷带进
今夜的
梦里
码来码去字呀,美其名曰为生活体散文诗,诗倒一定见得有多为诗,更多是写给自己的体味、反思、沉醉抑或自嘲。有点醪糟汤圆的意思,以为是在酒香中迷恋一种甜蜜。
的地得的光与影,都在指尖划过溜走,一字一句,部分地填补时间的空洞,以一丝丝蛛网的努力,去承托千万斤的重压,那些曾经的所谓的诗,缝缝补补其单薄的遐想,即使孤身一人,也要在森林里放声歌唱那清晨,那夕阳,那身边陪伴的青青草草。
《又见蓝色》
没有什么比心情
更蓝的天了
依在墙头
吐个云云的
泡泡
把自已的
眼晴
变成深泉
涌流
一股
短短的
舒慰
《交个朋友》
路
很笔直
已写下方向的限定
沒有走
犹豫着
低头踽踽
孩子来了
穿乱了
路的线条
我笑了
一直痴痴地
望着
想认识
这个朋友
《想休息一下》
翻过山丘
行踪已
了无在错综的叶
疲累的奔向太阳
却在向海的路上
留下了深深的
踪迹
泪汇的海
在召唤着
心的
劳
我依然没有成长明白,小孩子已然逐渐长大,但我仍想着一幅清逸的春景,与冬去春来的气息一同,静静的飘,默默的飞,在花丛中寻找诗的眼睛,曾经写过一篇同名的小作文《在花丛中寻找诗的眼睛》,或许就是对于小学对于孩子本身本该有的乐趣的一种理想的映射吧。
小伙伴竖着指头喊:“你Y牛!”更多地是可以理解为部分的反语或倾向,也许是堂吉诃德式的,只不过可以当作更为具有诗意的一份谈资。
春天到了,想起南派的糯米菜团,荠菜与萝卜丝双味。作为一个北方人,口味也叛变了。
小孩子在幼儿园有被教过在石头蛋子上彩绘,作品久已遗忘,我却一直记得,每每看到形状有点特别的石头,总想着给它粉饰一下。同样,作为古董摆件的玻璃家雀儿差不多大多数已转为废品,我却一直记得比之真实麻雀的鲜艳靓丽与晶莹灵动,或许,这是一种对美好的拓印复刻。
猫爱鱼儿,以可见的实践来看,不能算是真命题。
清晨的阳光说,我喜爱咖啡,给我一个像latte般地最温醇的接触。
我沐浴在这晨光之中,
寻找一份平衡,
寻找失落的海风。
Tim/孔庆顺 2025.3 深圳
【作者简介】Tim(本名孔庆顺),毕业于吉林大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系、清华大学EMBA。当代文学艺术作家群成员。过往连锁餐饮品牌市场管理、跨行业项目孵投与管理经历。喜欢茶咖跑步及长安街上飙自行车撵红绿灯。
总编辑:湖畔烟树
执行编辑:艾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