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天香任墨舞 翰逸神飞自笔端
——赵宝玥花鸟画创作观感
作者:于 兴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此为最早的“书画同源“说。在画史上,以先秦诸子的所谓“河图洛书”为书画同源的依据。总之,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与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由书与画的源远,愚以为,画家都应汇通书法,给画离不开书法;书法家也应通晓画道,会写不会画,不能称其为大家。纵观中国书画史,自古众多书法大家无不是大画家,如赵孟𫖯、董其昌、祝枝山、文征明、吴昌硕等。由此,画家多喜欢书法,也少不了书法,书法家多欣赏绘画,不少也作画。吾即如此。
2019年初,我在石家庄金谈固珠宝城开了一间书画室,但因突如其来的疫情,开张不到一年就被迫关张。一年中给我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几位同道,交了几位无话不谈的书朋画友。赵宝玥便是其中之一。
赵宝玥,河北辛集人,1972年生。初识她给我留有两个印象:修纤丽质,热情大方;画作秀美,让人留连。赵宝玥的画室邻近电梯口,每次上楼第一视觉是摆放在她画室橱窗中,如同她秀丽身姿一般的一幅幅画作。抬头不见低头见,一回生,二回熟,几经交往下来,感到很投缘,话也投机,共同语言很多。
我的专长是文学和书法,虽酷爱绘画,但上不了台面。不会画画,但喜欢看画,闲暇时常到赵宝玥的画室喝茶品画,交流书画心得,谈论书画趣事。但认认真真看她创作并不多。交往多了,机会自然会多。2024年夏,赵宝玥、冯婕二位花鸟画家与我应邀参加“香台山重阳笔会”为井陉县南蒿亭村新落成的“香台楼”创作书画作品。有幸零距离观赏赵宝玥作画。
由赵宝玥主笔的八尺整幅“富贵牡丹图”为笔会开笔之作 。牡丹画可以说是中国画的一个专科,牡丹画家多如牛毛,画法画风也各有千秋。牡丹的画法从广义上分无非是两种,一种是工笔牡丹,一种是写意牡丹。但就写意牡丹画法也各有技法各有特色。画牡丹一般先画花朵,后画枝叶,花朵的画法多为先将笔调色后,一笔一个花瓣的画。赵宝玥画牡丹不是这种画法,她以“点虱法”,即随意点染的方式画花朵。花朵画完后,再添加枝叶。婀娜的枝干,繁盛的绿叶间一个个绚丽的花朵,一个个俏丽的花苞,“绝代只西子,从芳惟牡丹”偌大一幅富贵牡丹图半天时间钤印收笔,在场的观众无不拍手叫绝!之后的一天多时间里,赵宝玥先后创作了竹子、玉兰、荷、梅等五六幅作品。我一边创作一边观赏她的创作,她的每一幅作品,她的构图,技法、线条、笔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受益匪浅,如同上了一堂国画课。
赵宝玥系著名花鸟画家王玉河的弟子。说是弟子,但并非学院类的“科班”学生,只是对王老师的敬慕与追摹,受到一些指点而已。但她的画风受老师的影响很大,观赵宝玥画作,王玉河画风显见。可见她是一个极有天赋和悟性,且非常勤奋和聪慧的人。
欣赏赵宝玥作画给我的第一感受是她执笔和控笔的功力。开篇讲到,书画同源,书画的执笔方法通常有枕腕、悬腕和悬肘三种,细分还有着腕、提腕等多种。赵宝玥不仅画好,字也好,画款题字古朴而秀美,自成面貌。她画画写字,大画小画,大字小字都以悬腕运笔,而且是高位执笔,可见笔头上的功力一斑。不论是画还是字,其笔刬、线条有多种多样,看赵宝玥作画与写字,非常大气、潇洒,她作画与题款多用站姿,左手倒背,右手执笔,端己正容,提笔醮墨,提按顿挫,勾皴点染,驾轻就熟,游刃有余,笔随心走,意到笔到,大方大气,给人一种无言的惬意和深深地感触。不像是女人作画,倒像是道士作法。
欣赏赵宝玥作画给我的第二感受是她的国画技法。中国画大体可分工笔、写意两种。写意还可分大写意、小写意等。从色彩而言,还可分浅绛、青绿(重彩)等多种。但不管什么画法,写意画都贵在一个“写”字,画不能是画出来的,而是一笔一笔写出来的。赵宝玥的“写”非常洒脱自如,大气豪放。我特别欣赏她的“写”,每每观赏都有一种如醉如痴的感受。如她画梅花的枝干,干净利落的几笔,折转弯曲,阴阳明暗,一笔了之。再如她画竹之竹干和画紫藤的藤蔓,任意挥洒,笔飞墨舞,形神俱到,笔笔入神。那竹干竹节竹叶,枝干的挺拔、竹节的凝重,竹叶的纤丽,竹子的精神跃然纸上;我觉得她尤擅画竹画藤,她画紫藤的藤蔓时,亦是高位执笔,提腕舞笔在纸上挥洒,缠绕曲伸的藤蔓在她笔下如同笔走龙蛇,挥腕飞笔之间一挥而就。她还擅长用泥金纸画玉兰,那一个个冰清玉洁的花瓣都是一笔笔写出来的,没有一点涂抹痕迹。笔会中,她用佛黄宣纸“写”了一幅玉兰图,同样恬静而美丽。
第三个深刻感觉是墨彩得所。中国画色彩与水墨同重。中国画论有墨分五色之说,即:焦、浓、重、淡、清,或浓、淡、干、湿、黑;中国画的色彩更加丰富,多达几十种。色法与墨法可说是中国画的重要技法。韩绌《山水纯全集》中说:“笔以立其形,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由笔墨而成。”书法讲究筋骨血肉,筋骨乃笔法,血肉乃水墨。书画同源同道,用好墨色事关重要。赵宝玥善用色用墨,而且善以笔调色调墨,画枝干画花瓣等她都是先在笔上调好色后,笔到色到,神采飞扬,绚丽多彩。一笔挥去,枝干的阴阳两面,花朵的浓淡深浅都一笔而成。她的花鸟画我认为近乎大写意与小写之间,她画荷叶近乎泼墨,笔上调墨后,刷刷几笔一片荷叶跃然纸上,深浅浓淡,正反阴阳应有尽有,亭亭玉立的花茎花朵呈现画面。书画讲究“水墨得所”“骨肉相称”卫夫人《笔阵图》中也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赵宝玥的用墨用色精到之处就是所得和协调,有骨有肉,骨肉相称。画竹干笔力强劲,质感强烈;画叶片纤柔细腻,血肉得所。我最欣赏她这一点,特别是用笔调色的功力和恰到好处,如画梅花枝干,一笔过去,浓淡干湿尽染其里,阴阳明快尽显其上,有骨有肉,不肥不瘦,骨肉相称,精气俱佳,形神兼备。赵宝玥花鸟画的着色应属浅绛色一类,她深谙色彩搭配,色泽调和之要义,不用原色,注重调和,着色清雅,淡而不寡,华而不俗,秀而不媚,让人赏心悦目。
要说用笔、结字、章法是书法的三要素的话,线条、构图、色彩是中国画的重要因素。赵宝玥花鸟画的构图可用三个字来概括,即:简、清、雅。大道至简,中国画、中国书法都讲究古拙、清雅。赵宝玥花鸟画的构图一般都很简练,知黑守白,简单明快,清新而淡雅,澄清而安静,不躁不闹不乱,给人一种淡雅禅静,神心愉悦,百看不厌的观感。这便是我观赵宝玥作画的又一感受。
国色天香任墨舞,翰逸神飞自笔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观赵宝玥作画,大胆的构图,飞动的线条,神奇的笔墨,渲染的色彩无不显现着她几十年如一日的临池之功。
中国书画艺术博大精深,浩如烟海,艺无止境,赵宝玥正值艺术青春年华,她的天赋,她的悟性,她的勤奋注定她的艺术之路会越走越远,越走越精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