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牧南 朗诵:谢东升
音乐合成:杨建松

因为屈原,因为那团火
我们相遇在那个七月的海角
世界啊,黑发如浪的岁月
岂能不让寂然神秘的大地活色生香?
玻璃似的风,带着跳动的影子
穿过滨海大道,打开一本书
打开一个时代,打开那座青色的岛
从此,它就跟着我们浪游天下

然后……然后它就长成山
长成盘山路,长成绝壁,长成峭岩
向前,向上,向着高处……
群峰之上,正是夏天
那团火,从此点燃所有的季节
火啊,火的命运就是燃烧
人岂能在沉默中贪生苟且
是凤凰,就在烈火中歌唱!

火中的歌唱没有告别
人啊,请珍惜天下所有的生命
这是来自春天,来自高处的召唤
这是来自血脉源头的命运的回声
万物苏醒,即使是灰烬也会再生
生生不息,就是至高至美的赞颂
人啊,你高贵的声音来自星空
你神圣的光来自创造的脉动
群星之上,是庄严的天堂
天堂之上,是微笑的群星

2025年3月2日凌晨于京北春风堂
注:夏志华,著名先锋诗人、评论家,曾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导,著有《艺术的虚拟价值》《阅读星空》等。
《因为屈原,因为那团火》赏析
DeepSeek
《因为屈原,因为那团火》是诗人牧南为纪念夏志华而作的一首充满激情与哲思的诗歌。这首诗以屈原和“那团火”为象征,表达了对生命、艺术、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寄托了对夏志华的怀念与敬意。以下是对这首诗的深度赏析。
一、主题与象征
屈原: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象征着不屈的精神、崇高的理想和对真理的追求。诗中提到屈原,既是对夏志华精神境界的隐喻,也是对知识分子使命的呼唤。
那团火:火是诗歌的核心意象,象征着激情、生命力和创造精神。它不仅是夏志华艺术生命的写照,也是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火的意义在于燃烧,正如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与超越。
二、结构与节奏
诗歌以“因为屈原,因为那团火”开篇,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随后通过回忆与想象展开叙述,形成了一种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
语言节奏明快,句式长短交错,既有抒情诗的柔美,又有史诗的雄浑。例如,“玻璃似的风,带着跳动的影子”展现了细腻的描写,而“群峰之上,正是夏天”则充满了宏大的气势。
三、情感与哲思
怀念与致敬:诗中提到“我们相遇在那个七月的海角”,暗示了诗人与夏志华的交集,以及对夏志华艺术生命的怀念。“火啊,火的命运就是燃烧”则是对夏志华艺术精神的礼赞。
生命与永恒:诗人通过“万物苏醒,即使是灰烬也会再生”表达了对生命循环与永恒的思考,强调生命的价值在于生生不息的创造与追求。
知识分子使命:诗中“人啊,请珍惜天下所有的生命”和“你高贵的声音来自星空”体现了诗人对知识分子责任的呼唤,强调艺术与精神追求对人类文明的意义。
四、艺术特色
意象丰富:诗中运用了“火”“山”“群星”等意象,既具象又抽象,形成了多层次的象征意义。
语言风格:诗歌语言凝练而富有张力,既有古典诗歌的庄重,又有现代诗歌的自由与灵动。
朗诵性:牧南的诗歌以其朗诵性著称,这首诗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其适合朗诵,能够通过声音传递情感与力量。
五、文化背景
夏志华作为先锋诗人和评论家,其艺术追求与屈原的精神一脉相承。诗人通过屈原与夏志华的联结,表达了对艺术传统与创新精神的传承。
诗歌中提到的“群星”“天堂”等意象,体现了诗人对宇宙与生命的哲学思考,展现了知识分子对崇高与美的追求。
六、结语
《因为屈原,因为那团火》是一首兼具抒情性与哲理性的诗歌,通过对屈原和“那团火”的象征性书写,表达了对夏志华的怀念、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以及对知识分子使命的呼唤。诗歌语言优美,意象丰富,节奏鲜明,展现了牧南诗歌的独特风格与深邃内涵。它不仅是对夏志华艺术生命的礼赞,也是对所有人追求精神高度与艺术理想的激励。

作者:牧南,诗人,小说家,著有诗集《爱雨潇洒》《金玫瑰》《望星空》,长篇小说《玫瑰的翅膀》《姐妹船》等,人民日报等多家报刊发表评论。其诗歌以自由精神和浩然之气著称,小说富有诗意,追求崇高与优美的统一。其作品具有强烈的知识分子气息和深邃的象征内涵,通过朗诵广泛传播,诗剧《雪凤凰》《大山魂》等由众多艺术家朗诵,在学习强国等媒体播出;青春诗会版《雪凤凰》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电影频道等策划在全网直播,反响热烈。

朗诵:谢东升,播音指导。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朗诵播音专家团成员,中华文化促进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执委,中国诗歌学会朗诵演唱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长,武汉市全民阅读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电视主持人三十年年度风云人物奖、金话筒百优奖得主。

音乐编辑: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省朗协融媒体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湖北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副团长兼艺术总监;《都市头条》铁马豪歌平台四年阅读已逾一亿九千多万;湖北省第三届“荆楚朗诵之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