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杜·布歇(André du Bouchet1924-2001),当代法国诗人,生于巴黎。1940年为避战乱随家人迁往美国,在阿姆赫斯特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获哈佛大学英语硕士。1948年回到法国,担任《过渡》杂志助理编辑,结识诗人勒维尔迪、蓬热、雅各泰、夏尔等人,六十年代与伊夫·博纳富瓦等人创办《蜉蝣》(L'éphémère)杂志,并与德语诗人保罗·策兰过从甚密。
布歇属于战后一代法国诗人,其思想深受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法国学者弗朗克·维兰(Franck Villain)论其诗反映了“一种远离时代集体取向的意识,一种回归世界本源的孤独。”通过与“他者”(L'Autre)的相遇发现“自我的纯粹化”(l'épure du moi),进而创生一个本源性的抒情主体,是布歇对二十世纪法国抒情诗的一大独特创造。这个主体正是从“他者”身上作为“自我的降临”和“无法定位的在场”而被捕捉。杜·布歇的独创性在于它笔下的“他者”并不指向一个由欲望投射所标记的化身,而是对一个承载着创始关系的起源,即“我”的原始存在和“我”的奠基者(cet être premier et fondateur du Je),“我的另一张嘴”、“另一种语言”所做出的生动演绎。栖息在一种缺席的在场——“他者”的呼吸中的演绎构成了杜·布歇诗学的全部激进实践。布歇不仅深度发掘了“我”的原始存在,更为重要的是在“我”与一个绝对陌异化的“他者”的模糊境遇中,通过去除“我”的个人化,即剥离掉一切社会强加在“我”身上的历史,文化的固定符号,使主体回归到赤裸状态而获得匿名性。又通过创造出“我”与“他者”对话的“复数话语”,使主体成为一个“不再是任何一个人的主体”,一个中性的主体,进而获得主体的普遍性。如同罗兰·巴特所言:“创造一个至为珍异且具终极意味的虚构:同一的虚构,此虚构不复是个单一体的幻象;相反,它是社会剧场,我们在里面搬演我们的复数。”悖论的是布歇把这个社会剧场搬演到了一处“无人居住之地”、“不在人类之外”的虚空中,这处虚空即是“他者”存在的位置,一种虚空地平线所代表的亲密深度。正是在与“他者”的相遇中,人类的在场性显形于这处虚空,尤其通过“我”“你”“他”等人称代词这些在世中的主体间性符号来指明,这也可视为吉尔·德勒兹那种“游牧主体”在一个非个人的超验场域中生成和涌现的预演。在这样的一个超验场域中,天空作为一种“倒地面”已是“我”行走的大地,一个中性的游牧场:“我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是在空中还是在车辙里。”(布歇《白色马达Ⅱ》);“这处不毛的帽状穹隆......摹拓着粗砺的大地。”(布歇《在二楼》);“我看到整整一长条天空的田地高挂在钉子上”。(布歇《干燥的天质》)。这种天空与大地的互指是空间地质化的拓扑,是对传统时空观的解构,是布歇真实虚构的一方诗歌地理。布歇好友、巴黎新索邦大学米歇尔·柯罗(Michel Collot)将布歇的这种诗称为“空间诗学(une poésie dans l'espace)。
对这样一个超验性场域的书写注定了杜·布歇诗歌语言的超验性:一种潜意识中的前语言(un pré-langage)构成了对传统诗歌语言的颠覆。这种语言在指涉一个高度异质化的场域中完成了自身的异质化。大量洗尽铅华的词语构成了断裂的、碎片化的语言。这种碎片化的语言天然分布出一种参差错落的诗行,犹如摹拓着一个地质断层的空间,彻底瓦解了传统的排版格式和修辞的连续性。这些语言的碎片如从地质断层的岩壁上脱落的石屑跌出日常语义的惯径,并以全能之力接近一个向沉默敞开的匿名深处。语义的悬置、停顿、重复、跳跃、突兀以及因诗行空白而导致的词语能指的缺失,共同组成沉默的元符号,一种呼吸的间隙,指向语言自身沉默的阈值。从中也可见其受塞维、波德莱尔、马拉美、荷尔德林和贾科梅蒂等人的影响。布歇一生著述甚丰,除了著有《空气》(Air,1951)、《无所覆盖》(Sans Couverte,1953)、《在空白的热浪中》(Dans la chaleur vacante,1961)、《太阳之所》(Où le soleil,1968)、《不连贯性》(l′incohérence,1979)、《谁尚未向我们转身》(Qui n'est pas tourné vers nous ,1972)、等多部诗集和文论外,还译有莎士比亚、荷尔德林、乔伊斯、策兰、帕斯捷尔纳克等人的作品。
夜动力
天裂云罅
水未及干涸
在路上摊开
如一只手
云游
无一丝风
无一星光
夜
屏息
狗爬向阴影
用口鼻在微尘中呼吸
在寒冷编织的清晨
一朵解开的翅膀翻转天空
云朵猛于石头
突然崩出喉咙挣脱羁绳
用石块追击天空
重生的白昼慢慢将我带向大地
贪婪的胸脯仍在掘凹天空
眼睛
合上光闸
我用天光兑换零币
“而我可以说我的骄傲……”
而我可以说我的骄傲并非珞珞如石
它脆弱如泥土一样
发出一星微芒
我只是一种反光
是大自然之嘴的化身
我不认识我
我不属于我正如
日光不属于我一样
即使在我面前我也不认识我
因为我只是这个在我之外找到
我的真相的匿名工具
我的劳作——
冒险存在于大地之上
冒险把我的手放在日光之上
干燥的天质
要翻译的这道车辙,那柔软的尾流摇荡在
我钉着的浅色金盖中
喉咙一样的土地
一只手臂从砾石中重新长出,荆棘丛中的一个轮子,
一颗谷粒夹在道路鼻孔里滚动的稻草带中。
动物们在樊篱中互相冲撞。挣脱
自身阴影的石头停在底处。
我最后一次穿越虚空。
我看到整整一长条天空的田地高挂在钉子上。
鸡鸣不已。
头颅半阖,我期待火铸的金币斑斓墙壁。那个
孤寂的行走者决然前行,赢粮景从,栉风沐雨。
道路把他带向远方,直到这处天空滚动
他的谷粒。装载谷物的货车重重地轧入车辙。
空气骤至
在被阴影愦乱的墙角下,阴影
等待,
天空的沛注。
这狂怒的白色,夜晚,
横亘的呼吸
把我与我的床分开
地平线延伸,
呼吸的鸿沟。我行走在
呼吸回荡的白昼
我栖息的房子拗怒郁勃,空气爆裂
流星
我栖息其中的缺席之物又开始
像雪花一样落在纸上。夜色
暗涌。我尽量远离我写作。
灯之所燃
像一处反复创合的伤口
灯光
我们所陷之处
阴影
被山标出
高度
我开始冒险
靠我之所是
这萎顿的灯芯
大地
风袖
甩过之处。
我的灯芯消散但没有放弃火焰,
在一处陡峭的
山坡。
从石头中生成。今日我的嘴
簇新。走下山坡,我重新开始。
如你所看到镜中的天花板,我
汇聚山的反光。
灯光闪耀在房间中黑暗的部分,闪耀在
桌子翻腾的暗落处。
一条道路,像一条喘息的湍流。我
把呼吸借给石头,肩负阴影前行。
我们在疲惫中认出自己,林木的
枝条,那火葬的柴堆突然被火焰抛弃,
日暮寒冷。我们在寒冷中战栗。于是我
转向与我拥抱者。
我们的长柄镰刀跨过原野。我们比道路
更快,比汽车更快。同
寒流一样快。
原野已突破。我没有停步。透过我们的脸
我看到那条我们未抄的路
当我什么也看不见时,我看见空气。我从
风袖上掣住寒流。
靠近点燃你的东西
靠近点燃你的东西,
极至那处
热度消散的空间,我已听到更远处
空气碾过干燥大地的隆隆声。露珠
裹住我们。
冰川
1
风
大块之脸
冰冷
骚动
石头
或山顶
风嗖嗖
2
那扇门,白色的空气。
3
在致密的大地上我不停地燃烧,空气
窒息我们到死,我们不再认得
那堵墙。我突然占据你面前的这处虚空。
4
在第二个拐弯处,冰川令人目盲的波浪,
像几股空气。
5
我以石火为食
我放弃
一只手
伸出
在空中
你看那手
就像你握着我的自我
随处我们的变脸
爆裂。
交付
风,
在夏日无水的大地上,把我们
撇到它存于天空的
刀刃上。
大地在几处裂隙上明晰,它
持续坚忍在剥蚀我们的呼吸中。
这里,蔚蓝而静止的天空,我几乎
触碰到那堵墙。我们仍在穷追白昼的
后退点。燃烧的大地根基。天庭的
表面与深处,
被同样的呼吸夷平
这冰冷的刀刃。
我在墙角下如簇拥在犁沟深处的蔚蓝空气
一样翻耕自己。
没有什么能解渴我的脚步。
在二楼
从土地深处,我抽出细枝和窗棂,
像一处虚空中的房舍,显露在击打着
这乏味住宅四壁的空气中。
两个窗户间可触摸的黑色部分,
如我消蚀殆尽的墙壁。万物燃烧,万物
在彼岸重生。
我靠我拥有的房间支撑
树木掩映的天空像鸟的白色角膜翳,像
我们一饮而尽的一口泥土。我已两度
潜入这土地,直到地平线。这处
正在发芽的虚空,这个没有反光的炉子,像
一扇窗。
迁徙中才看清的墙壁,裸露的石头,这
被疲惫否认的火焰,像两道枯枝,像
无光的十字窗棂,
叉满天空
被深壑幽涧中的林木围住。
当大地再度显现时,我进入主宰我的
白色天庭,我没注意到它偎依
着我。我头顶上方的白色天庭,很高。
万物泛成曙红熏笼地表。万物翻腾热浪,火
的房间。
这火焰像白色的翅膀,穿过云罅,
在空气吹拂的一切之处翱翔。
我穿越房子的影像。我无法想象自己
被缩在墙隅,缩在房间的范围。在别处,
火势渐微。大地用修复的距离修复我们。
如同大地之躯被广袤弥合,
我们被通风,被分散,被分离。
我们的前方有一座山,
一口
空气碎片
被一根线赋形。
雪原般的纸页在日光的褪色中燃出全部火花。一
个声音爆出最后的闪光。这片土地在你身上延伸
如一只手,在手的每一处天空取代了墙壁,
裸露的石膏,
流淌在石头脚下。
这处不毛的帽状穹窿,
没有空气,没有树木,它
摹拓着粗砺的大地,粗砺大地的
肖似。
被云撕裂的清澈而洁白的部分,是
我们的应许之地。膝盖抵着木门,这
口泥土,
这声咳嗽。
在这处虚空的田野,我数次
被撕裂。
这样的一堵墙足以盛下夜晚。几阵
紧呼吸嗖嗖掠过黑色天庭。
这处傑骜不驯的大野
栓塞之地。
一切始于
那座未完成的山,始于迷失在发芽虚空的
一刻。

译作者简介
徐章明,诗人、译者,现供职于邯郸译协。诗文译诗见于《新民晚报》《文学报》《解放日报》《新华文摘》《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幸存者诗刊》等报刊,译有法国诗人安德烈·杜·布歇和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的部分诗作。

让我对南方的钟情
成为绝世的传奇
——西渡
南方诗歌编辑部
顾问:
西 渡 臧 棣 敬文东 周 瓒 姜 涛
凸 凹 李自国 哑 石 余 怒 印子君
主编:
胡先其
编辑:
苏 波 崖丽娟 杨 勇
张媛媛 张雪萌
收稿邮箱:385859339@qq.com
收稿微信:nfsgbjb
投稿须知:
1、文稿请务必用Word 文档,仿宋,11磅,标题加粗;
2、作品、简介和近照请一并发送;
3、所投作品必须原创,如有抄袭行为,经举报核实,将在南方诗歌平台予以公开谴责;
4、南方诗歌为诗歌公益平台,旨在让更多读者读到优秀作品,除有特别申明外,每日所发布的文章恕无稿酬;
5、每月选刊从每天发布的文章中选辑,或有删减。
《南方诗歌》2021年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2年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3年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5年1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5年2月总目录
龚逸群|二月的水很硬
阿诺阿布|每一个黄昏都干干净净
马思思|只有鸟雀才能分辨镜子里的时间
苏波|模拟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