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牛蹄坑,了解邢州城
刘孟领
“华北历史第一城”邢台,具有3500年建城史,其古城为春秋时所建,经历代修缮,宽阔的城墙上可卧牛,老百姓都叫它卧牛城。
正如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所载,邢台城北有牛尾河,南有拴牛石,故称卧牛城。如今,在邢州古城,很多地方和牛城这个称谓有关。例如,南头村、东牛角、西牛角、牛市街、南长(肠)街、北长(肠)街等等。在这闻名遐迩的卧牛城的牛背上,仍有条古御路,“身长4.5千米,体宽1.5千米,头南尾北”,古城恰似一幅卧牛图。有趣的是,古御路两侧分布着四个大水坑,传统说是牛蹄子痕迹:路东有两个,一是左前蹄水坑,“牛市水坑”,二是左后蹄水坑,“靛市水坑”。古御路西侧也有两个水坑,一是右前蹄水坑,“马市水坑”,二是右后蹄水坑,“羊市水坑”。(因说起来“坑”字不好听,就用了“台”字)。
靛市水坑今犹在,铁丝网络围起来。这个水坑南北长65米,东西宽35米,坑深约三米。位于靛市街的东部路南。今年89岁的苏集甫老先生说,“你看水坑的东北方向,那两个洞可神秘呢,再大的水也溢不出来,它通着邢台东南部的百泉坑呢;既便干旱,坑也不断水。你说怪不?”靛市水坑周围的草木,虽然是冬季,依稀可见当时的旺盛情景。当年,周围的居民都往这里倒污水,扔垃圾,环境特别差。现在呢,经过改造,基本不用这个水坑了,城市供排水功能配套齐全了,生活环境大为改观,很适宜居住。而今,水坑周边加固了铁丝网络防护,只见那满坑芦苇,仍默默连说着曾经的历史。
苏老先生说,靛市水坑的东面,原来有个“染坊”。这大水坑主要为染坊服务。染坊,顾名思义,就是染色布匹的作坊。邢台东八县生产棉花较多,纺线织成布可到这里染色。邢台的驼队,经过古驿道,把棉布带到山西、陕西、青海、甘肃、内蒙等地销售;回邢时带回收买的牲口的皮子,有东由留村、羊范村一带农民,加工成熟皮。驼队来回捎货,使邢台好南关,成了中国的“皮毛聚散地”,挣了半个中国的钱。邢台从汉代的提花织布“散花绫”,到隋唐时的“青春满桑柘,旦夕鸣机杼”,再到繁华的染色织布业,令人深受鼓舞。眼看着靛市水坑周围的濒临坍塌的老房子,还有那枯萎的老树木,还有那么多大染缸绻缱在墙根下,生生见证了邢台古城的发展!这是永远抹不去的符号!!
牛市水坑,坐落在牛市街西段路北。水坑宽不足20米,长不到30米,深度也就3米。现在四周焊接了铁管围挡,周围砌成平台,周边绿化成荫,空气清新,四面都是居民房屋建筑。你看那过去的深宅大院,冀南民居的特点一目了然:“口”字形的四合院,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居建筑结构,从四合院的构成上来说,东、西、南、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起居,十分方便,四面的房屋围在一起,彰显了“和合”文化,寄托了人们对家对国、有法有度、和谐融洽的美好愿望,现在依稀可见轴线上建筑的上房高于配房,步步高升的台阶,鼓舞人们勤奋向上,创造未来。
羊市水坑,就在羊市街东头路北。它南起羊市街,北至仁义巷,西北通向东羊市道。可惜,上世纪70年代,填平水坑,改造成了酱菜厂。和其他水坑一样,它连接着地脉,天再旱,水不断,水再大,依旧是水不溢,同样起到了排涝,抗旱,调节空气的作用。特别应该说明的是,羊市水坑最大的用途是“排除清洗皮货的污水”。史书记载,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邢台)农民在农闲时,便合伙结队赶着牲口贩卖皮毛。当年,羊市街的张家大院,家中曾有800匹大牲口做运输,为邢台好南关的皮毛生意立下了汗马功劳,从祖国的西北部收取牛羊等外皮,途经古驿道运回邢台,经当地几十万人加工成熟皮,大部分卖到天津卫,以便出口;而少部分在邢台加工成皮袄、皮裤、皮褥子等等销售,每每去外地采购生皮时,把邢台东八县的棉制品带到外地销售,架起了邢台与西北部的交易桥梁。来去不空,双双挣钱,因此,羊市街的皮毛成了邢台好南关的“市场老大”!这么大的皮毛加工业,必然少不了羊市水坑的卓著功勋!
马市水坑,早年就被填平,成了居民区。
邢台古城这四个水坑,均无走向,无起止,不规则,但大小相似,基本上都呈长方形,有的长六、七十米,宽三、四十米,有的较小些,深度都是在三米左右。他们的主要功能是蓄洪、排涝、调节气温,为附近居民提供生活方便。
那为什么这四大水坑,干旱时能积水,涝灾时能排水,永远灌不满也不干枯呢?
据资料显示,地处太行山东麓的邢台,城市底下四米是“胶泥带”,不渗水;再往下三米是“含沙带”。因此,这大水坑雨季可蓄水,水大时可排出去。天旱时,因“胶泥带”而存了水。现在,城市供排水系统完整,原来的水坑也慢慢的失去了作用,成了邢台历史的见证品,成了邢州古城的一面镜子,成了古城风景区的打卡网红地。
【透】古通今搞创新,
【牛】气冲天勤耕耘。
【蹄】奋自觉讲奉献,
【坑】痕述说泉成因。
【看】靛水坑供染坊,
【邢】州牛台冀南韵。
【州】九海四皮毛大,
【城】成志众震天津。
作者简介:刘孟领,笔名孺子牛,男,1954年生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原籍河北邢台巨鹿县。本人自幼爱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尤爱文学和书法艺术,现为《中国文学作家》签约作家,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邢台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大赛组委会授予“文化摆渡人”、“好作者”、入编当代文学网文化艺术人才库,北京巨匠丹青书画院授予新时代艺术先锋人物,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书画及文学征文写作技能大赛奖励。联系电话:15369933750(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