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忠信
在当下的就业市场中,企业招聘的理念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长期以来,学历在招聘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似乎一纸高学历文凭就等同于高能力与高潜力。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以学历为重的招聘模式弊端渐显,企业更应转变思路,将招聘重点放在技能之上。
学历在招聘中的“霸权”现象由来已久。许多企业在招聘时,将学历当作筛选人才的首要甚至是唯一标准。一些知名企业,尤其是金融、科技等热门行业的头部企业,在招聘启事上明确要求应聘者必须毕业于985、211高校,甚至非“双一流”院校的简历直接被拒之门外。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年应届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超过60%的企业在招聘时会优先考虑985和211高校的毕业生 。这种过度依赖学历的做法,就像给招聘加上了一层狭隘的滤镜,将大量有能力、有潜力的人才挡在门外。
但事实上,学历与技能并不能划等号。学历往往只能反映一个人在特定阶段的学习成果和知识储备,而技能则关乎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拥有高学历的人,并不一定具备岗位所需的精湛技能。以软件开发岗位为例,有些从名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理论知识丰富,但在面对实际项目中的代码编写、程序调试等工作时,可能会因为缺乏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而束手无策;相反,一些通过职业培训或自学掌握了扎实编程技能的人,虽然学历不高,却能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技能优先的招聘理念,更符合当下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新兴产业不断涌现,新的岗位和职业如雨后春笋般诞生,这些领域对人才的技能要求更新换代极快。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技术迭代迅速,企业需要的是能够紧跟技术潮流、掌握最新技能的人才。此时,学历的时效性显得苍白无力,而技能的重要性则愈发凸显。像谷歌、特斯拉等科技巨头,在招聘中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技能测试和项目案例来挑选人才,而非仅依赖于应聘者的学历背景 。
而且,技能优先的招聘模式也有助于企业降低招聘成本,提高招聘效率。单纯以学历筛选人才,企业可能会错过许多真正有能力的人,同时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成本对新入职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如果将招聘重点放在技能上,企业可以直接招聘到具备岗位所需技能的人才,让他们迅速投入工作,为企业创造价值。此外,这种招聘模式还能激发员工不断提升自身技能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企业学习氛围,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要实现从学历为重到技能优先的转变,企业需要付出诸多努力。首先,企业要转变招聘观念,摒弃对学历的盲目崇拜,树立以技能为核心的人才评价体系。其次,在招聘流程中,应增加对技能的考核环节,如设置技能测试、项目实操、案例分析等,全面评估应聘者的技能水平。再者,企业要加强与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的合作,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提前锁定和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招聘应尽快打破学历的枷锁,回归到以技能为重的理性轨道上来。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人才市场中精准地找到所需人才,为自身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也能为更多有技能、有梦想的人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与创造力,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都市头条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