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博骥(江西)
最美的风景,
不是河南的嵩山,
也不是山东的泰山。
最美的风景,
不是安徽的黄山,
也不是湖南的张家界。
最美的风景,
不是云南的西双版纳,
也不是江西的三清山。

最美的风景,
就是锅碗瓢盆交响曲,
就是油盐酱醋茶的民俗。
最美的风景,
就是枕边人的甜言蜜语,
就是身边人的唠叨絮语。
最美的风景,
就是出门时的千叮万嘱,
就是晚归时的一盏灯火。
欣赏最美的风景,
何必舍近求远,
又忍心糟蹋自己血汗的付出。
三月七日创作于北海
《最美的风景》赏析:
这首诗以层层否定的排比句式,构建出强烈的意象对比。从巍峨的嵩山、黄山到绮丽的西双版纳,诗人用地理坐标的罗列构成视觉的万花筒,却在每个诗节末尾以"不是"二字将壮阔山河尽数推倒。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如同中国画的留白艺术,为最后的生活画卷腾出广阔空间。
当炊具的金属碰撞代替了松涛泉鸣,当油盐的烟火气覆盖了云雾缭绕,诗人完成了一场审美革命。他将镜头从名山大川转向厨房的釉色瓷碗,从云海日出聚焦到床头台灯的光晕,这种视角的转换暗合了禅宗"平常心是道"的哲理。枕边絮语与归家灯火构成的蒙太奇,恰似宋人小品画的精微笔触,在琐碎中见永恒。
诗歌语言如青花瓷般素朴,却蕴含着釉下彩般深沉的情感力量。三字短语与长句的交错,形成锅铲碰击般的韵律节奏。结尾的劝诫如同水墨画中的题跋,将审美体验升华为生命哲学——真正的风景不在导游册页里,而在用心体悟的每个当下。这种创作观照,既是对消费主义旅行热的温柔抵抗,也是对快节奏时代的精神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