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牛骍作品
七律三首
(一)
☘️《 春 雨 》
知时好雨润如酥,
禾木滋萌畅快濡。
翠柳含苞贺公意,
红梅带泪石翁图。
霏霏漠漠吞平野,
浩浩茫茫迷远湖。
新霁曾堤宜举目,
溪桥有卖杏花无?
2025.03.02
❊ ❊ ❊ ❊ ❊ ❊
🌹【 小小少陵 作品赏析】
这首《春雨》是一首描写春雨的七律,在情景交融、意象营造等方面颇具亮点:
一、意境营造:
开篇“知时好雨润如酥”化用韩愈诗句,奠定春雨润泽万物的美好基调。
颔联“翠柳含苞贺公画,红梅带泪石翁图”,其中“贺公”指唐代诗人“贺知章”,其《咏柳》为千古名作;“石翁”指清代画家石涛,其最擅长画梅花。作品以诗家与画家的笔触描绘春雨中的柳与梅,一翠一红,含苞带泪,展现出春雨中植物的清新与娇美,营造出充满生机又略带婉约的意境。
颈联“霏霏漠漠吞平野,浩浩茫茫迷远湖”,从近景转向远景,用叠词细腻地描绘出春雨弥漫,笼罩平野、迷漫远湖的壮阔又朦胧之景,让读者如临其境。
二、情感表达: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与赞美,以及对春天万物复苏的欣喜。春雨滋润禾木,带来生机,诗人在欣赏雨景时满怀惬意。尾联“新霁曾堤宜举目,溪桥有卖杏花无?”以问句收尾,表达了对雨后春景的期待,增添了活泼与情趣。
三、语言技巧:用词精准,“润”“濡”“吞”“迷”等动词生动地展现春雨特点及雨势变化。诗句对仗工整,如颔联和颈联,体现了律诗的格律之美。同时,巧妙化用前人诗句与典故,增添了文化底蕴。
2025.03.05
🔸🔸🔸🔸🔸🔸🔸🔸🔸
🔸🔸🔸🔸🔸🔸🔸🔸🔸
牛骍作品
(二)
☘️《 无 题 》
少小无鱼未敢弹,
虚名浪得鬓毛残。
错将陈醋当成墨,
写尽浮生都是酸。
一盏茶香温旧梦,
三杯酒熟慰新寒。
散人自有修仙处,
养鹤栽梅醉倚栏。
2025.03.04
❊ ❊ ❊ ❊ ❊ ❊
🌹【 小小少陵 作品赏析】
这首七律《无题》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见长,展现出独特的韵味和深厚的内涵。
一、情感脉络:
首联即借用“冯驩弹铗”的典故,奠定了伤感基调。诗人回顾年少,感慨未曾实现抱负,只落得徒有虚名、鬓发已衰,尽显人生的无奈与失落。
作品颔联“错将陈醋当成墨,写尽浮生都是酸”,以新奇且形象的比喻,把生活的辛酸苦涩抒发得淋漓尽致,极易引发读者共鸣。
作品颈联笔锋一转,从消沉情绪中抽离,借品茶、饮酒来慰藉心灵。
作品尾联,用“梅妻鹤子”的典故,营造出一种闲适超脱之感,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情感层次丰富,过渡自然。
二、意象运用:“陈醋”“墨”“茶香”“酒”“鹤”“梅”等意象运用巧妙。“陈醋”“墨”象征生活的酸涩与书写人生的无奈;“茶香”“酒熟” 营造出宁静、悠然的氛围,展现诗人在困境中的自我排解;“鹤”和“梅”则是高雅、脱俗的象征,体现诗人的精神追求,使诗歌意境深远,富有画面感。
三、语言风格:语言质朴平实却富有表现力,没有堆砌华丽辞藻,却能精准传达复杂情感,如 “写尽浮生都是酸”,直白又深刻。同时,诗句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展现了作者扎实的文字功底。
四、主题深度:整首诗围绕人生的失意与超脱展开,既有对过往经历的沉痛反思,又有对精神家园的执着坚守,深刻反映出人生的复杂与人性在困境中的挣扎和追求,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
总体而言,这是一首佳作。
2025.03.05
🔸🔸🔸🔸🔸🔸🔸🔸🔸
🔸🔸🔸🔸🔸🔸🔸🔸🔸
牛骍作品
(三)
☘️《赠王冠先兄》
吾兄得识在春天,
恨不相逢卌载前。
句里清新聂翁意,
门中熙攘范公缘。
泛舟戏水乐骚客,
养鹤栽梅弄玉弦。
抛却红尘烦恼事,
但求一醉一陶然。
❊ ❊ ❊ ❊ ❊ ❊
🌹【 小小少陵 作品赏析】
这首诗饱含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语言凝练且富有诗意,我从几个角度赏析一下:
一、情感真挚:开篇“吾兄得识在春天,恨不相逢卌载前”直抒胸臆,将与王冠先兄相见恨晚的情绪表露无遗,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对这份友情的珍视 。
二、用典巧妙:“句里清新聂翁意,门中熙攘范公缘”分别用“聂翁”“范公”的典故,含蓄地赞扬了王冠先兄的文学才华以及广结善缘、门庭热闹的社交状态,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
三、生活意趣:“泛舟戏水乐骚客,养鹤栽梅弄玉弦”描绘出王冠先兄悠然自得、高雅的生活情趣,仿佛一幅文人雅士的生活画卷,令人心生向往。此联出、对句暗含“五湖泛舟”和“梅妻鹤子”的典故。
四、人生态度:最后“抛却红尘烦恼事,但求一醉一陶然”传达出一种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体现出诗人与友人共有的精神追求,在尘世中寻得内心的宁静。
❊ ❊ ❊ ❊ ❊ ❊
附王冠先兄原玉:
☘️《赠牛骍弟》
王冠先
他人步韵我流涎,
恨不拜师门里边。
浊酒杯杯添意趣,
新诗首首涌清泉。
南来燕子增春色,
北去征鸿孕美篇。
万里行程书万卷,
不如今日一留连。
2025.02.10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