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光诚(广西南宁)
姑射飞仙舞羽裳,惠飔沐泳焕英光。
霜姿雪态三春媚,蕙魄兰魂九畹芳。
向日犹如葵藿劲,凌虚宛若竹松刚。
天生丽质蓝田玉,清贵嘉珍浩气扬。
《七律·白玉兰》是隆光诚以传统咏物诗形式,借白玉兰之姿抒写高洁人格理想的佳作。全诗以神话意象起兴,层层递进,将物性、人格与天地精神融为一体,展现了古典诗词托物言志的深邃境界。以下从技法与意境两方面进行解析:
技法精析
神话赋形,虚实相生
首联以姑射仙子(《庄子》中“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的神女)喻花,赋予白玉兰超逸绝尘的仙姿。“惠飔沐泳”四字尤为精妙:清风(飔)拟作流动之水,花瓣沐风如游于清波,光影流转间“焕英光”,虚实交融中凸显灵秀之气。
时空叠映,气韵流转
颔联“三春媚”与“九畹芳”构成时空双重隐喻:横向铺展白玉兰在春日盛放的风姿,纵向追溯其魂魄如兰蕙般源远流长(屈原《离骚》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以文化基因深化其精神厚度。
刚柔并济,张力饱满
颈联巧用“向日葵藿”的柔韧与“凌虚竹松”的刚劲形成对位。白玉兰向阳而生的温婉中蕴含竹松的傲骨,打破了传统闺秀花卉的单一形象,暗合儒家“外圆内方”的君子之道。
意境升华
物我合一的精神图腾
尾联“蓝田玉”不仅是白玉兰色泽的写照,更暗含“玉韫石而山辉”的哲学意蕴(陆机《文赋》)。诗人将花的清贵与玉的浩气相熔铸,使自然物象升华为士人“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象征。
天人共感的宇宙意识
全诗以“天”起(姑射飞仙)、以“地”承(九畹兰魂)、以“人”转(葵藿竹松)、以“道”合(浩气扬),构建起“天—地—人”三才贯通的宏大格局。白玉兰既是造化钟灵的尤物,亦是人文精神的载体。
文化隐喻
姑射仙子:超越世俗的逍遥境界(道家)
九畹兰蕙:忠贞高洁的士人品格(楚骚传统)
葵藿竹松:积极用世的儒家担当
蓝田玉:君子比德于玉的伦理象征
诗人通过多重文化符码的交织,将白玉兰塑造为融通儒道精神的审美意象,使咏物诗突破形似层面,直抵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
总结
此诗之妙,在于以古典语汇激活现代审美体验:白玉兰的洁净不染,既是自然生命的绽放,亦是文化基因的复苏。隆光诚在严谨的七律格律中,以物为镜,映照出当代人对传统士人风骨的追慕与重构,实现了“咏物而不滞于物”的艺术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