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惊春清谷天。刚过雨水,天朗气清,溪水碣石。早晨出了小巷口,就有一股野菜味,一农村大爷正在售卖一种叫荠菜的野菜,那青青的柔柔的荠菜,叶子碧绿,间有微黄,有花纹,叶片卷曲,如女孩的发卷,边缘有不规则锯齿状,好像芭蕉叶,还有那诱人的清香。
盘点乡间十大野菜,如荠菜,榆钱,香椿,马齿苋,车前草,小根蒜,灰灰菜等。在这些野菜中,我最喜欢荠菜,它叶青绿,味清香,冬末出苗,早春旺盛,正好采挖。
荠菜,生长范围广,在西北,华北,中原,江南都有。走遍天下,我认为中原的荠菜最好。荠菜一般生长在小麦地,沟沟坎坎,田间地头,房前屋后。荠菜的最佳生长环境就是小麦地,它和小麦同时出苗,汲取小麦地营养,根系在小麦陇中,互相依偎在一起,并蒂生长。
荠菜和其它野菜混在一起,是很难辩别的。但我一眼就可以辩出,主要见的多,挖的多,吃的多。和那书法一样,有童子功。如何辩别,一是看叶片,荠菜叶子有不规则锯齿形,像芭蕉叶。二看挖出来的形状,它在地上时,是扁平的,擦出来后,是伞形状。三是看荠菜的花,天气暖和时,荠菜开出白色的碎花,如小米粒。四是闻气味,荠菜有根香,非常浓郁。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这是描写荠菜古诗。荠菜虽然很弱小,没有桃花娇艳,但却很有顽强的生命力,它在寒冬中生长,在冰霜下开叶,傲雪凌霜。它像红梅一样,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它把最美的味道奉献给人间,自己却匍匐在大地上,开出细碎如米的白色小花,让人怜惜。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少年时光,春天放学后,不是去放风筝,而是和小伙伴一起,手提竹篮,镰刀去麦田里挖野菜。那荠菜又肥又大,翠绿如玉,隐藏在麦陇中间,拨开陇沟,荠菜就露出它那齿轮形的叶子。有的是单独一棵,有的是几棵连在一起,有的和麦苗长在一起。不多会,就挖一篮子,回家里,交给母亲。手和身上,都是荠菜的香味。好如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荠菜最美的吃法,应该是包饺子,还有就是拌面蒸菜。荠菜饺子,是少年时光的美味。爷爷坐在石桌旁,把新鲜荠菜择干净,去掉黄叶,根茎,用氷洗净,放在春天的阳光下,凉干水份。母亲用过年时候的五花肉,剁成肉馅。然后,把荠菜放在开水中过一下,挤干水,剁成碎状,和五花肉放在起,加调料制作成荠菜肉馅。这种荠菜饺子,比猪肉大葱,猪肉莲菜还好吃,是真正的野菜美味。
荠菜的根茎,是精华部分。荠菜根最耐嚼,又香又甜。一般人总是留其叶子,把根丢了,是很可惜。荠菜根茎,洗干净,用开水过一下,凉拌,放上葱姜蒜,热油一泼,是很好的凉菜,和花生米一起,可以下酒,可以聊天,越嚼越香,就如南方人吃鸡爪子,吃鸭头,细细的有滋有味品尝美味。
《菜根谭》说“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深层的意思是人要有吃苦精神,要有坚强意志。现在,人的生活好了,吃野菜,咬菜根,不在是吃苦,而是一种怀旧,一种情怀,一种回归。但是,那种“咬得莱根,百事可成"的精神内含不能忘记,而应当牢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