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俗人
禾木
除了蔡东藩的历朝通俗演义外,名家推荐的“经、史、子、集”我从没有完整阅读过,四大名著也是跳跃地读,而我对不入大雅之堂的闲书或杂书,比如野史、书法、散文之类则津津有味,心仪的书如同少年时喜欢的明星,没有任何理由。解读王维、苏东坡、刘禹锡的书见一本买一本,林语堂、梁晓声、三毛、史铁生、契诃夫的作品也大力收藏,林帝浣、姑苏阿焦的漫画也案头堆积。
过了五十岁后,医生曾告诫我这般那般的禁忌,听取时一心一意,执行时“一刀切”总被我弄成“切一刀”,比如喝酒吧,酒桌子推三阻四,但见到三观一致的朋友,也禁不住喝三杯,两杯敬友情,一杯酬自已。在家吃饭,见到桌上有四五个合味的菜,则翻箱倒柜找两罐啤酒打开,在批判中享受。书本上的提醒:要少盐、素淡、控甜,坐到桌前面对美食的诱惑,时常劝慰自己,仅以碳水化合物维持生命,那只能叫生存不叫生活,生活就是有闲有累、有滋有味。
我购物时总是上几个网,将同型号的商品进行多方面比较,有时还耍一下小聪明,先是在网上重点关注某个物品,然后悄然离去,偶尔还去浏览一下,不几天对方推来价格让利的信息,我这才实实在在下单,如此操作同样的东西只花原价格的70%——80%。从小的习惯就是货比三家,如今也运用到网络上。同样一本书,追求它的内容精彩多于装帧之美,之于纸张差一点就差一点吧,我又是做收藏。山口百惠说:看不起一分钱也有为一分钱而哭的。我常以这名话作为行俗的理由。
西装革领时代已以属于过去,几套运动装成了我的最爱,出席活动也是这般,有人悄声对我说:“你以前的套装呢”,我笑脸相戏“那就是一副装逼的套子,现在不想装了”。人生一出戏,服饰加演技。当没有了往日的舞台,我们不必要做戏精,本色呈现也不错。
好的朋友是一捧开心果,退休后我一方面联系曾经共事的老友,另一方面则从新的手机群里找朋友。从来不与你分享任何的信息的人敬而远之,对于兴趣一致的人则关注、点赞、点评,特别是书法或文学创作方面的友人。你若真诚,一定也会有诚意的回报,即使有争议的探讨也是一种乐趣。偶尔心血来潮,三五知已,几杯清茶、找个茶楼,一场掼蛋,负面情绪释放,开心乐事传染。
认真拜读了同乡陈晓卿《吃着吃着就老了》一书,受其影响,我心血来潮要尝试一下各地的美食,比如扬州的水煮干丝,贵州的腊肉,厦门的咸饼、浙江的金华火腿,内蒙的手撕羊肉,黄山的臭鳜鱼,还有哈尔滨的红肠及大列巴…… 借助于网络,脚步到不了地方,味蕾要努力体验到,有上当的时候,但不以为然,时代的便利,享受各地美味怪味也是件快乐的事。
“俗而可耐”——半生装腔作势,后半生俗就俗吧,遇事不决问春风,春风不语问自已,自已喜欢俗又何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