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区作家协会成立于2010年11月8日,是隶属于铜川市王益区文学艺术届联合会的社会组织,它的宗旨是团结带领广大文学爱好者不断提高文学创作水平,努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王益区作家协会聘请国家一级作家和谷、学者秦凤岗担任名誉主席,首任主席为秦凤岗先生,现任主席为刘辉,有会员62人,其中包括省作家协会会员20人,市作协会员25人。
王益区作家协会成立以来,积极开展文学艺术交流创作活动,培养了一批实力作家,其中有畅销书作家贾晓,家庭情感题材作家高转屏,历史题材作家付建卿、陈广建、付增战、现实题材作家邵桂香,农村题材的作家任来虎、90后作家张成蹊、散文作家刘辉、高改荣、雷焕,民俗作家秦陇华等。
十五年来,王益作协坚持召开好每年一度的工作会并邀请和谷等文学大家为会员进行指导培训,经常性地开展优秀会员作品赏析交流会,着力承办好文学刊物《王益文苑》文学内刊,规范审批手续,严格刊发内容,提升版面设计,做到内容求精,形式求新,促进了会员的积极成长,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影响力。
2025年3月9日,为了深入贯彻国家领导人在文艺座谈工作会上的讲话精神,更好的繁荣王益区的文化事业。进一步搞好王益作协的工作,王益区文联协同王益区作协决定在柿树沟社区召开王益作协2025工作会暨“笔绘新春景,文抒盛世情”征文比赛颁奖活动。
活动含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与表彰,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开启2025新征程两个内容。
刘辉主席做2024年的工作报告,总结过去一年的成果,首先发挥“领航”作用,引领文学风尚。王益作协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区重要活动明确职责定位和工作方向,发挥协会专业优势,通过召开主席团会议、开展采风交流,举办讲座等形式,团结引导协会会员始终紧跟核心和时代步伐,开展文学创作。其中理事会议4次,年度总结会一次,重点文学活动二十余次,提升了协会的影响力和创造力,增强了会员的创作积极性,为推广全球文学工作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其次,发挥“驱动”作用,助力文化繁荣。王益作协紧紧围绕文学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生活理念。积极组织开展了采风交流活动,先后深入耀州窑博物馆。作家河谷故里王家河街道黄埔镇孟家园村,开展文化采风交流活动4次;举办第二届“盛开红叶李 芬芳满书院”诗会,“我心目中的散文”文学讲座等文化活动20余场次,在全区开展“笔绘新春景,文抒盛世情”征文比赛活动。参加柳公权创作分享会铜川文艺大讲堂暨新会员培训会以及兄弟协会和跨区县协会的文化交流活动等10多场次。通过采风交流讲座授课社会联谊等形式,带领会员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主动开展冒热气、接地气、暖人心的文学创作活动。
第三,发挥“火炬”作用,点燃创作火花。按照出人才、出作品的工作目标,王益作协努力挖掘培育文学人才,争取把文学爱好者培养成作家,把作家培养成大家。近10多年来累计创作出版长篇小说、散文集等文学作品40多部。今年新出的长篇小说《一杯红酒》短篇小说集《凡人撷英》散文集《街角的天堂》三部作品被确定为王益区文艺创作重点扶持项目,文学作品《一位游击队长的故事》《指上生花》被评为王益区文艺精品创新奖,共获得奖扶资金4.5万元。通过奖扶政策激励更多文学爱好者,心有情怀,肩有担当的创作,更多反映人民火热生活反映时代变迁的精品作品。
第四,发挥“纽带”作用,传承文化精髓。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号召会员在全区文艺系统“艺心同贺、共庆华章”文艺作品线上刊稿,营造热烈喜庆的节日文化氛围,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 。今年已印制王毅文院春夏秋卷共1500本,并向省、市、区相关文化部门免费赠阅,并进一步展示宣传扩大我区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按照全民阅读工作要求举办读书点亮梦想读书分享活动,为会员创造了十里窑场瓷韵涌动——耀州窑举办新书分享会,参加全民全区全民阅读文化惠民书展活动,激发群众阅读热情。组织会员和文学爱好者为黄堡镇孟姜堰村“万亩桃园”园圃创意取名,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彰显文艺工作者的文化使命和社会担当。
王益作协不仅注重打造线上文学空间,开办了“文学的声音”视频栏目,是王益区作协开拓思路的创新之举。2004年录播13期,浏览量达10万人次。先后录播了《闲话新诗》《诗歌书法和茶》《路遥的人生》《说铜川》等成为广大群众了解文学、地域知识、名家作品、身边作家等文化知识的重要窗口,受到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和积极评价。对于传播传统文化和文学知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该栏目的策划者刘辉被评为2022、2023年度铜川作家文学信息平台优秀编辑。
王益作协还注重建设线下文学小院。已经成功打造好。乡村文学小院一个藏书1000余册可容纳50多人开展活动。协会利用周末节假日与村委会和社区共同开展文化共建活动,免费为群众提供书籍,举办读书分享会、文学交流会等文化交流活动30多次,参加人员1000余人次。小院同时建立骑行驿站为过路的骑行者和徒步旅行者提供茶水和休息之道,积极承担服务社会功能。
王益作协在区域文学招牌上下足了功夫。按照区文联+社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融合共建工作部署区作协与王家河街道柿树沟社区结对共建,建立了“秦凤岗文学馆”通过创新“一协会一特色”品牌,形成区作协“书香王益”讲好王益故事的文学品牌,活跃,区域文化氛围。王益作协立足职责定位和地域文化,设计制造了区域协会标志、会徽、会旗,编写了会歌,开设“铜城文学”微信公众号,让每一位会员感到协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协会将继续面向社会招募会员,进一步宣传提升协会影响和力量。
值得庆贺的是2024年王益作协被陕西省作协评为先进单位,这既是荣耀也是鞭策。王益作协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新的一年里,确立“把作协建设成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有强大吸引力、凝聚力的群团组织”的奋斗目标,确定“协会管理水平提升、文学活动水平提升、文学创作水平提升的发展思路,通过激活协会创作运行模式、加大文艺采风创作力度、办好《王益文苑》文学内刊、用好乡村文学小院等举措,增强协会发展动能,提高文学工作质效,为继续繁荣王益区文学事业推波助澜、锦上添花。
最后公布2025年的活动安排,让所有的会员都有序可循。接下来是表彰2024年度优秀会员。文学薪火,代代相传。奖台上又有新会员加入王益作协大家庭,这支队伍在不断地壮大,汇聚文学力量,书写时代华章。
本次会议的两个经典注释一个是徐嵩林顾问的一幅书法字——如日方暾,意在王益作协像刚刚升起的红日,喷薄而出,蒸蒸向上,会照耀长空。另一个是王益作协的第一任主席秦凤岗老师!他趣味横生、铿锵有力地挥舞着拳头用俄语表达他澎拜的祝福语:学习、学习、再学习;读书、读书再读书。如果你在现场,也一定会被他身上酷爱知识的能量场感染。
捧起书桌上的《王益文苑》,让我感叹文字的力量,文字一经形成,便通过记录人们的语言,使文明成果得以永久保存和广泛传播。文字是历史的见证者,是传统的守护者,是文明的传播者,是有史以来的文化,是文明的存在。
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学不仅仅是语言的艺术,也是文字的艺术。会议结束时,文联副主席牛艳送给我们的期待是八个字:春风有信,花开有期。2024,王益作协以笔为舟,以文载道,书写了无数动人的篇章已成过往。2025王益作协的会员们必将凝心聚力,执笔为剑,以梦为马,再创佳绩。
楚丰华
2028.3.9
21:58
作者楚丰华原名楚凤琴.祖籍河南许昌,67年出生于铜川焦坪,大学学历,供职于市铝箔厂,现已退休居住在老区。作者自幼喜欢耕读于文字,曾有文稿在多家报刊、网络平台发表。希望在更多的文苑结识更多的文友,以便相互交流、提高,把更好的作品分享给更多的读者。
联系方式:15353213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