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2月21日,杨银铃(图2左1)随同三晋名校长贾震考察邹城二中,并观摩“三标课堂”
在教育这片广袤的田野上,我已默默耕耘多年。每一届学生的成长与迷茫,都是我心中最深的牵挂。然而,传统教学模式的漩涡却让我不断挣扎与反思。课堂上,我曾是知识的讲授者,滔滔不绝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则像是被动接收的容器,机械地听讲、记录。这种模式在面对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时,弊端愈发凸显。
那些日子里,课堂上死气沉沉的氛围如阴霾般笼罩。我声嘶力竭地讲授,却得不到应有的回应。学生们的眼神游离,注意力难以集中,仿佛是在知识的海洋中迷失了方向。一节课下来,我总是在与学生的困倦作斗争,努力唤醒那些在知识殿堂中“沉睡”的灵魂。这种无力感让我深感危机,也让我看到了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悲哀。
为了寻找教育的曙光,我踏上了前往山东德州、曲阜的学习之旅。在那里,我接触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这些经历如同一束强光,照亮了我一直以来在黑暗中摸索的道路。
孟国泰教授分享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在我心中激起了千层浪。被动学习中的听讲方式,知识存留率竟然只有5%。这意味着学生们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听讲,但真正能记住并转化为自身知识的却寥寥无几。而主动学习中教授给他人的存留率高达95%,这让我深刻反思我们一直在用错误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在邹城二中听的那节化学课更是让我震撼,班上只有几个孩子真正理解了老师讲的重点,大部分学生都处于“假学习”状态。贾震校长的那句“学生变成这个样子,难道只是学生的错吗?”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方法上的因循守旧,是否才是导致学生学习困境的重要原因?
德州睿聪中学的三和教育更是让我大开眼界。走进这所学校,就能感受到一股与众不同的学习氛围。课前,学生们人手一本笔记本,大声朗读着重点知识,声音此起彼伏,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与朝气。课中的教学模式更是耳目一新,老师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学生们以目标为导航,以工具为引领,开启了自主学习之旅。他们先自学能学会的知识点,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先与对子交流,再在小组内讨论。只有当全班同学都无法解决问题时,老师才会进行精准的点拨。这种“个体不会对子帮,对子不会小组帮,小组不会全班帮,全班不会老师帮”的教学模式让我深受启发。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回答问题时争先恐后,脸上洋溢着自信与幸福的笑容。每个学生都化身为“小老师”,走上讲台展示时自信大方、条理清晰。老师的鼓励与掌声如同暖流般激励着学生不断前进。
这次学习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回到工作岗位后,我决心将所学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我努力打破传统教学的枷锁,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真正爱上学习。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在课堂上,我看到了学生们眼中的光芒和脸上的笑容,我知道他们已经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我相信,只要我们勇于打破传统教学的枷锁,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就一定能迎来教育的曙光。让我们一起携手前行,为孩子们的未来而努力!
青力点评
杨银玲老师的文章深刻反思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并通过实地考察学习,汲取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文章条理清晰,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教育改革的坚定信念,富有感染力和启发性。
责编:天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