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韵味十足的春之赞歌
一一俞金泉先生《七律·春韵》欣赏
作者/王成贵
俞金泉先生的《七律·春韵》,是一首描绘春天的无限生机和美丽的佳作,全诗通过对春光春色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美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联:“我盗春光何有难,勺来二两染花丹”为启。写春光以体现春韵。春光因春韵而明媚。这里诗人不是直截地写春光如何如何美,而是用曲笔委婉地写春光之美好。爱春之人爱春谓“盗”不为偷,一个“盗”字十分巧妙而委婉地写出了春光的美好,不然为何要“盗”呢?一个“勺”字把本来不具象的春光十分形象地写了出来:春光明媚之极,明媚到如同浓稠的液体,能勺起来,且只须“二两”便能“染花丹”!
颔联:“掺风吹绿河边柳,拌雨浇红岭上鹃”为承。承接上联春光之美进写春色。春色因春韵而绚丽。是谁“掺风”“拌雨”?诗人未说,而尾联有所交待,即“东君”这个春之神。春之神掺着春风吹绿了河边柳,拌着春雨浇红了岭上鹃。“掺”“拌”两个动词极其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春色绚烂之极。一个“绿”字,一个“红”就把春色的绚烂表现得淋离尽致。
颈联:“洒在山前催秀木,漂留笔下画幽兰”为转。由春色转为春意。春意因春韵而浓郁。春之意催生山前的秀木,激发诗人的灵感:笔底画出至美的幽兰。这两句诗由上联春之美景转为春之美境,既很好地展现了春天自然之美境,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境的感悟:“画幽兰”。这里,诗人选择山中的“秀木”,画中的“幽兰”两种别具境界的物象,“秀木”象征着春之勃发的生机,“幽兰”象征着春之清荣的气息。从而十分巧妙地表现了春意的盎然。
尾联:“情怀不负东君意,酒醉斜阳岁月欢”为合。由春之景,春之境的描绘升华为春之情的抒发。春情因春韵而勃发。诗人不负春光的情怀正好与“东君“春之神的心意相契合。“酒醉斜阳岁月欢”进一步写出了诗人在春天里尽享春光的愉悦与满足,从而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七律.春韵》鲜明的特色有二。一是起承转合脉络清晰,结构严谨。通过丰富的意象,艺术的表现手法,凝炼的语言,极其生动地展现春天的生机和美丽。熔景、境、情于一炉,寓境于情,寓情于景。二是运用委婉拟人化和夸张修辞手法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整首诗意象丰富,语言清新,境界高远,与其说是一首优秀的咏春诗,不如说是一曲韵味十足的春之赞歌。
附:
《七律·春韵》
文/俞金泉
我盗春光何有难,
勺来二两染花丹。
掺风吹绿江边绿,
拌雨浇红岭外湾。
洒在山前催秀竹,
漂留笔下画幽兰。
情怀不负东君意,
酒醉斜阳岁月欢。
作者简介:俞金泉 安微省无为县神塘乡人。出生于总1954年10月2号。工作单位:安徽省民航黄山机埸(现已退休)现住:黄山市屯溪区民航家属大院
注:2014年10月退休后爱好诗词,(自学)多首诗、词发表在省诗协、市诗协(天都诗社)及省太白楼安庆、黄山诗社刊发,少量省外有关诗社发表。

主播简介:玉华,河北怀来人,现已退休。爱孩子、喜诵读、好旅游。用声音传递真善美。担任多家平台主播和张家口头条编辑。播讲长篇小说《南阳月季》《北京的雪》《大同的风》《信与爱》《赫哲密码》《世外》等作品入驻喜马拉雅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