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江,一条甜蜜的河
文/郭书宣
刘志敏老师导读:(知识链接)崇左(壮文:Cungzcoj)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北回归线以南,地理坐标在北纬21°36`~23°22`,东经106°33`~108°6`之间。原为南宁地区公署的一部分,于2003年8月6日正式挂牌成立。崇左市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东及东南部接南宁市、钦州市,北邻百色市,辖江州区和扶绥、大新、天等、龙州、宁明5个县,代管县级凭祥市。其中西与西南部的宁明、龙州、大新、凭祥四县市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533公里,是广西边境线陆路最长的地级市。总面积17440平方千米。有国家一类口岸3个,二类口岸4个,边民互市点13个,全市人口242万,其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8.3%。2016年9月,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自驾游,无疑是当今最自由的一种玩法了。说走就走,一踩油门在路上就能收获意想不到的风景。
左江是崇左市的母亲河,
沿着左江河畔,一个甜窝一支歌。
走一处,仔细看。去崇左我们是奔着花山岩画来的。
在千年史书、千年画册的花山岩画前,真切意识到这幅岩画正在慢慢烹煮着岁月。
花山岩画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城中镇耀达村花山屯左江的转弯处东岸。画面临江高44米宽170米,古人把赭红色的赤铁矿粉用动物脂肪稀释调匀,用草把或鸟羽蘸上,在天然崖壁上直接刷绘出神奇的壁画。
它是世界文化遗产,在悬崖峭壁上已经沉睡了2000年。这里上千个“小红人”蹲踞着,生动还原了古骆越先民,祈福、庆丰收、集结、生产活动等场面。
它们多么神气,多么鲜亮!
当我们的小船靠近岩画时,江水突然翻起了几朵浪花吐着白沫,是啊!花山岩画因先民的画意,画法和成画年代的考古艰难,至今还没有伯乐认识它。
千年再千年,花山岩画不苟言笑的时候是缺乏生气的。一旦露出笑容,那冲出左江的神秘就压不住了!
换一处,盯着看。从左江上岸后首先经过一个非遗古村——花山屯。
山屯里有多少人生就有多少历史。
种蔗熬糖是花山屯数百年的传统,每到甘蔗丰收时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红糖。我们走进一家制作红糖的作坊。
宽敞的院落里堆满了处理干净的甘蔗。搾好的甘蔗汁过滤掉杂质,倒入三口大铁锅里用火慢慢熬煮。此时的甘蔗汁泛着微微的黄色,空气中充满了甜味,勾得人都馋了起来。熬煮甘蔗汁的过程很久,大约需要4个小时,通常是三口大锅最后熬煮成一锅。 经过两次清泡处理再用纱布过滤,倒入另一口锅里小火熬煮,不断搅拌使水分慢慢蒸发。熬好的甘蔗汁浓度越来越高,最后熬成深红色的糖稀。制糖人将糖稀舀在准备好的模具里,我们眼巴巴一直守在作坊里,待冷却后糖稀凝固成一块块方方正正的红糖砖。
这就是古法制作的原汁红糖,取一小块放进嘴里,口感清甜毫不甜腻。
手工熬制的红糖颗粒较为细腻松软,可以轻松搓开。每当淋雨或感冒后,心中总会期待着一碗甜甜的红糖水,一口下去身子都热乎起来 。
红糖吃起来很方便,它可以舒缓压力放松心情。女孩子经常吃红糖,还能有效促进新陈代谢加快血液循环美容又养颜。这就是神奇的“东方巧克力”。
临走前我们大包小包买了刚出锅的红糖,把“新鲜”带回去让亲人们尝尝。
抬一脚,有多少下脚的地方,就有多少个甜窝。
甘蔗一般是一年种一次,年头种,年尾砍。
隆冬正是甘蔗收获的季节。路旁的甘蔗林里,到处是蔗农忙碌的身影,一捆捆甘蔗带着新鲜的切口有序摆放在一侧,等待着把它运往制糖厂。
慢一点,慢一点儿!
返回时我不断提醒着儿子,谁愿意离开这甜蜜的土地啊!
到了一处较高的山岗停了下来。
顺着一条田间毛毛小路,向甘蔗林深处走去。
往里面走空气清香扑鼻,那山野田间触目可及的地方,都是郁郁葱葱的甘蔗。成片成片的甘蔗林与青山绿野连在一起,蔗林如海绿浪连天,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南国青纱帐。一排排黑亮的甘蔗,厚实、浑圆、粗壮、挺拔,它们手拉手肩并肩,摧不垮打不倒蔚为壮观。仿佛湛蓝的天空下,空气里都弥漫着浪漫的清甜。
儿子挑了一根最顺眼的红皮甘蔗,用手轻轻一折,足有两人高的一根甘蔗就到手。他们削了皮先给我和老伴各分了一段,我高兴地拿在手里慢慢地舔着……
瞧着他们吧唧吧唧咀嚼甘蔗的样儿,话儿也多了起来:“脆呀!甜呀!真过瘾呀……”
老大闺女说:“嘿!小时候几乎没见过甘蔗,但我好喜欢吃甘蔗。现在牙齿不好了,就算牙吃掉了舌头咬断了也吃!”
老二闺女说:“熊猫吃竹子像极了咱们吃甘蔗的感觉。”
儿子说:“我上辈子到底是个啥,咋会这么喜欢吃甘蔗。”
我悄悄留神老伴那神态,她看着娃儿们吃甘蔗,口水早绕着她的舌头打转转。
一家人藏在甘蔗林里,嚼着甘蔗好像灵魂都丢了……那笑声里不知夹带着多少个“哈哈哈!”
原来,“天堂”就在甘蔗林里!
换一脚,感觉上天把一罐甜蜜的种子洒在左江河。
我们的车子欢快地驶过珠连渡口,沿途左江河畔给我们送来了一片接一片的沃柑园。那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循着果香只见公路旁的果园里一棵棵沃柑树上,黄橙橙的沃柑将果枝压弯了腰,在金灿灿的阳光照耀下格外迷人。车子在一处沃柑园门前停了下来,儿子上前同果园主人打招呼说明意图,想进到果园里同沃柑树亲密接触,园主爽快地应着:“来吧,到园里随便看,随便尝!”
沃柑园里光亮的果子挂满枝头。我随手摘来品尝,剥开果皮美美的咬上一口,果瓣大、果肉嫩快要溢出水来。三瓣两瓣下肚从舌尖到脚尖,整个人瞬间感觉清爽通透如沐春风,那是一种天真的满足感。我们穿梭在沃柑园里,亲手采摘最称心的沃柑。
沃柑是柑橘中的“贵妇人”,是出了名的“晚熟大王”。它的原产地是神秘的国度以色列,2004年引进国内种植,因甜度高被迅速推广种植。
我们一家人好像一群盲人闻着甜蜜的左江往前走,一条左江一江歌。
那是2023年12月30日。
我们摸了“左江”的鼻子,耳朵,抓住了它的尾巴……当我们摸完了它的全部才醒悟:左江啊!是一条甜蜜的河。
作者简介:郭书宣,河南宜阳人。退休后同老伴连续十五年游走国内外。先后写了《迟到的旅行》、《无愁的青龙口》,两部散文集共有55万字,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主播简介:玉华,河北怀来人,现已退休。爱孩子、喜诵读、好旅游。用声音传递真善美。担任多家平台主播和张家口头条编辑。播讲长篇小说《南阳月季》《北京的雪》《大同的风》《信与爱》《赫哲密码》《世外》等作品入驻喜马拉雅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