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千斤拔
文/李广昌
听闻平岗农场附近的山上遍布千斤拔,我与朋友满怀期待地驱车前往,带上锄头和铁棍,准备一探究竟。抵达后,我们置身于一片以马尾松为主的杂草丛生山林之中,踏遍山岗,只发现了零星分布的拔葜、金樱子、三脉紫菀和土茯苓等草药,却迟迟不见千斤拔的踪迹。难道是我们找错了地方?正当我犹豫之际,脚下突然闪现出一株不到两尺高的千斤拔。我满心欢喜,缓缓蹲下身子,轻轻拨开杂草,仔细端详。
千斤拔,豆科蔓生亚灌木的一种,茎蔓生,覆盖着黄色的绒毛。它的叶子互生,卵状长圆形的三出复叶犹如鸡头下垂,花朵呈紫色,根部表面棕褐色,内黄白色,质地坚硬,深深扎入土中。难怪老人们告诫我们采摘千斤拔时要带上铁棍,只有利用杠杆原理,才能顺利将其挖出。
千斤拔,这一神奇的草药,最早记载于清朝的《植物名实图考》。它味甘、微涩,性平,具有祛风除湿、强筋壮骨、活血解毒的神奇功效。此外,千斤拔还拥有金鸡落地、老鼠尾、千里马、一条根、千斤吊、土黄鸡等诸多美名。
在村里,老人们常用千斤拔的根炖猪足,来治疗下肢软弱无力、腰腿疼痛等症状;也将其煎水服用,或用鲜根切片含于肿痛处,以缓解齿龈肿痛;而对于乳腺炎,他们则用鲜根调红糖捣烂,用冷开水调匀后,用纱布浸药液湿敷,疗效显著。
《全国中草药汇编》和《中华本草》等权威典籍也记载,千斤拔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腰肌劳损、妇女白带、跌打损伤、咽喉肿痛、慢性肾炎和慢性痢疾等疾病。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千斤拔含有内酯(香豆精)、酚类、氨基酸等化合物,这些可能是其临床应用的基础。然而,由于无序挖采,昔日千斤拔随风摇曳的美景已不复存在。随着药源的减少,一些不法药商甚至将千斤拔的蔓生藤茎等非药用部分冒充正品销售,导致人们感叹现在的千斤拔效果不如从前。
面对整个山岗上这唯一一株弱小的千斤拔,我实在不忍心下手采摘。只愿它能结出更多的种子,洒满这片山岗,来年长出更多的千斤拔,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