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之魂: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
编者按:
泰山,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从古代帝王的封禅祭祀,到近现代仁人志士的爱国担当,再到当代各界人士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泰山见证了无数伟大人物的事迹,这些事迹共同铸就了泰山精神。本文将从古到今梳理泰山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展现其作为中国精神重要组成部分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
泰山之魂:凝俱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
张庆明
泰山,中华大地上的巍峨巨峰,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见证了一个个伟大人物的足迹与事迹。这些人物,或为帝王将相,或为文人墨客,或为平民百姓,他们以各自的方式与泰山结缘,共同铸就了泰山精神的丰碑,也映照出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泰山精神,正是中国精神在历史长河中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独特性格和国家文化核心要素的重要彰显。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积蕴于近现代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特别是在中国的快速崛起中迸发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民族集聚、动员与感召效应的精神及其气象,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显示。泰山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担当、创新和爱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古代帝王:封禅泰山,彰显国运
泰山在古代被视为“直通帝座”的神山,历代帝王纷纷前往封禅祭祀,祈求国泰民安、江山永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泰山举行了盛大的封禅仪式,以彰显其功绩。他以泰山为背景,向天下宣告自己的权威与伟大,泰山也因此成为了国家统一与强盛的象征。这种对国家统一的追求,正是中国精神中“团结协作精神”的体现,展现了中华民族对国家繁荣稳定的不懈追求。
汉武帝曾八次封禅泰山,留下“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的惊叹。唐玄宗则亲撰《纪泰山铭》,以金泥填字,光照千年。这些帝王的行为,体现了泰山在中国古代政治中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国家统一、繁荣稳定的不懈追求。这种追求不仅是对国家的热爱,更是中国精神中“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
二、儒家圣贤:思想传承,文化担当
孔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与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联系。他一生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其思想如泰山般巍峨屹立,成为后世的楷模。孔子曾登临泰山,并发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这句话不仅体现了他的高瞻远瞩和胸怀天下的精神,也象征着泰山在中国文化中的崇高地位。这种胸怀天下的精神,正是中国精神中“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展现了中华民族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担当。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将孔子比作泰山,称其“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以“泰山之于丘垤”类比孔子的境界。孟子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仁爱”和“厚德载物”,也与泰山的雄伟、包容特质高度契合。这种“仁爱”精神,正是中国精神中“勤劳勇敢精神”的体现,展现了中华民族对社会和谐与民生福祉的追求。
三、古代石敢当:泰山精神的民间传承
泰山石敢当作为古代泰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劳动人民对平安、和谐生活的向往。石敢当最初是作为一种辟邪的石刻符号,后来与泰山的信仰结合,形成了“泰山石敢当”。其功能从最初的“镇宅”“化煞”逐渐扩展到“治病”“门神”“辟邪”等,表达了广大人民追求安居、太平的愿望。
泰山石敢当象征着责任、安康、祈福,其精神内涵包括勇敢、正义、和谐与福康。石敢当文化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连接全球华人的情感纽带。这种文化现象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也反映了泰山精神在民间的深厚根基。
四、泰山碑刻:历史文化的艺术瑰宝
泰山不仅以雄伟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还以其丰富的碑刻和石刻艺术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宝库。
岱庙作为泰山的重要文化景点,拥有大量的古碑刻,这些碑刻承载着各个朝代的历史信息和书法艺术,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泰山的众多石刻中,经石峪的《金刚经》石刻尤为著名。其字体刚劲有力,气势磅礴,被誉为“大字鼻祖”。这些石刻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更是古代文人对泰山的敬仰和对文化的传承的体现。
此外,唐玄宗李隆基亲自撰写的《纪泰山铭》摩崖石刻,彰显了泰山在古代政治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些碑刻和石刻见证了泰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历史变迁,也丰富了泰山文化的内涵。它们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历史的见证,激励着后人不断探索和传承泰山精神。
五、近现代人物: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党政军界代表性人物
泰山,作为承载着千年华夏文明的精神地标,在近现代同样吸引着众多党政军界重要人物。他们与泰山的故事,不仅是个人与名山的邂逅,更是中国精神在不同时代的传承与弘扬,彰显着泰山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
1.毛泽东
1920年,毛泽东在从北京前往上海的途中登上泰山。泰山深厚的文化积淀,对毛泽东有着特殊的吸引力。此次登山,不仅体现了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崇,更有着深刻的时代意义。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泰山所承载的“自强不息”精神,无疑为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着他们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奋勇前行,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筑牢了精神根基。
2.冯玉祥
冯玉祥,这位近代著名的爱国将领,多次寓居泰山。在泰山期间,他积极投身于当地建设,引入苹果及水蜜桃树种,改善农业结构;创办14所武训小学,播撒知识的火种;集资修建“大众桥”,便利民众出行。同时,他还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泰山精神中蕴含的爱国、奉献与担当,成为中国精神中“爱国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的生动践行者。
3.罗炳辉
1946年,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罗炳辉登上泰山。他的这一攀登之举,既是对泰山雄伟气势和深厚文化的由衷敬仰,更象征着革命军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无限忠诚与担当,深刻体现了中国精神中“自强不息”和“爱国主义”的伟大内涵。
4.胡耀邦
1981年4月28日,胡耀邦登上泰山。后来,在建党60周年纪念大会上,他号召全国人民以攀登泰山的精神建设四化,并为泰山题写“泰山姊妹松”。这一系列举动,展现出他对泰山文化的高度重视和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激励着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勇攀高峰,成为“改革创新精神”的生动实践。
5.江泽民
2006年5月1日,江泽民登上泰山并题写“神憩宾馆”,这不仅是对泰山自然景观和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可,更彰显了中国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与发展,是对泰山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有力推动。
6.习近平
习近平主席虽未亲临泰山,但多次在重要场合引用泰山相关的典故和名言。2012年11月1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他引用“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深刻阐述了责任与担当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中国精神中“自强不息”和“团结协作”精神的深刻诠释,更激励着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此外,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与泰山有着不解之缘。1949年,邓小平登泰山,虽相关记载简洁,但这一经历同样成为他人生历程中的独特片段;1960年,朱德登泰山并题诗,以笔墨抒发对泰山的感慨;1981年11月21日,华国锋登泰山;1991年10月31日,李鹏为泰山题词“保护泰山遗产,建设东岳泰山”,体现了对泰山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
李先念于1978年5月视察了东平无盐电灌站工程和肥城、新泰、新汶等地农田基本建设;1981年6月11 - 13日,邓颖超到泰安视察,并题写“登泰山看祖国山河之壮丽”;1983年3月1日,彭真到泰安视察;1983年8月16日,习仲勋与家人在泰山玉皇顶留下珍贵记忆;1961年5月,郭沫若登临泰山并题刻;1989年10月29日,吴学谦到泰安视察,对泰安市山城建设给予高度评价;1994年10月2日,杨尚昆到访泰山天街。李铁映、孙起孟、黄孟复、何鲁丽等也都曾到访泰山。彭丽媛在1988年演唱《我们是黄河泰山》,用歌声传递出对泰山的深情礼赞。
在国际交流方面,泰山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2015年9月4日,潘基文登泰山并题“中华泰山”,留下国际友人对泰山的敬意。2023年9月,来自约旦、泰国、菲律宾、津巴布韦、肯尼亚等十多个国家的30多位海外友好使者参与“走进诗画泰安”2023海外友好使者金秋泰安行活动,徒步攀登泰山,亲身感受泰山文化的魅力。
2024年3月,2024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跆拳道项目亚洲区资格赛在泰山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世界跆拳道联合会的友人走进岱庙,领略泰山文化的独特韵味。
这些记录展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中外友人对泰山的重视以及泰山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二)社会各界代表性人物
1. 康有为
1916年和1922年,康有为两次登泰山并题名于岱顶。作为近代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他的泰山之行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精神。康有为的泰山之行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中国精神中“改革创新精神”的生动实践,展现了中国精神在近代的传承与发展。
2. 梁启超
1922年,梁启超游历灵岩寺。梁启超作为近代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泰山之行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思考。梁启超的泰山之行体现了中国精神中“自强不息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的伟大实践,激励着全国人民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
3. 孙云铸
1923年,北京大学教授孙云铸开始研究泰山地质,并在泰山一带进行地质调查。他的研究为泰山的自然科学价值提供了重要依据,展现了科学探索精神。孙云铸的泰山之行体现了中国精神中“自强不息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的伟大实践,展现了中国精神在科学研究领域的传承与发展。
4. 宋现生
宋现生是中国邮政集团泰安市城区寄递事业部的山路投递员,他坚守“通天邮路”27年,用脚步“丈量”泰山,为山上山下的居民传递邮件。他的事迹体现了敬业奉献和坚韧不拔的泰山精神,被誉为“泰山鸿雁”。宋现生的泰山之行体现了中国精神中“自强不息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的伟大实践,展现了中国精神在平凡岗位上的传承与发展。
5. 泰山挑山工群体
泰山挑山工是一群默默奉献的劳动者,他们用肩膀挑起沉重的货物,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泰山,为泰山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正是泰山精神的生动写照。泰山挑山工群体的贡献不仅在于他们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更在于他们所展现出的精神品质。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承担重担,这种精神与泰山精神中的“顶天立地的担当精神”高度契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责任重于泰山”,泰山挑山工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精神内涵。在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价值。他们不仅是泰山的建设者,更是中国精神的践行者。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面对困难时保持坚韧不拔的毅力,勇于担当,敢于拼搏。
六、文化艺术界代表性人物
泰山不仅吸引了帝王将相和各界名人,还成为众多文化艺术界人士的灵感源泉。他们通过文学、艺术等形式,将泰山的壮丽景色与深厚文化内涵传递给世人,进一步丰富了泰山文化的内涵。
1. 杜甫
唐代诗人杜甫曾写下《望岳》一诗,其中“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表达了他对泰山的热爱与敬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泰山的壮丽景色,更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与担当。
2. 李白
李白也多次游历泰山,并创作了《游泰山六首》等诗作,如“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展现了其豪放不羁的诗风与对泰山的赞美。李白的诗作不仅描绘了泰山的雄伟,更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3. 王维
唐代山水画的鼻祖王维,曾于开元十年(722)登泰山并绘有《岱秦松》图。王维的画作不仅展现了泰山的自然之美,更体现了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4. 李思训
著名青绿山水画家,其作品《泰山图》展现了泰山的壮丽景色。李思训的画作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生动地描绘了泰山的雄伟与壮丽。
5. 关仝
五代时期的画家,创作了《侧作泰山图》,表现了泰山的雄伟。关仝的画作以简洁的线条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泰山的磅礴气势。
6. 董源
南唐画家,曾绘《泰山图》,以艺术的形式诠释了泰山之美。董源的画作以独特的技法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泰山的自然与人文之美。
7. 赵伯驹
南宋画家,绘有《岱岳听瀑图》立轴,设色纸本,款识:“千里赵伯驹制”。赵伯驹的画作以精美的设色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泰山的壮丽与宁静。
8. 王蒙
明代画家,早年北游泰山,写过长篇歌行体诗《登泰山》。后在明初洪武年间,出任山东泰安知府时,与陈汝言合作了《岱宗密雪图》。王蒙的画作以独特的构图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泰山的雄伟与神秘。
9. 文徵明
明代著名画家,其《泰山图》为书画合璧之作,展现了泰山的壮丽景色。文徵明的画作以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泰山的自然与人文之美。
10. 苏轼
北宋文学家苏轼多次登临泰山,留下诸多诗文。其与泰山相关的著名诗词有:
《送顿起》:“岱宗已在眼,一往继前躅。天门四十里,夜看扶桑浴。”表达对泰山的向往,决心登临并夜观日出。
《送杨杰(并叙)》:“天门夜上宾出日,万里红波半天赤。归来平地看跳丸,一点黄金铸秋橘。”生动描绘泰山天门夜观日出的壮丽景象。
《韩太祝送游泰山》:“恨君不上东封顶,夜看金轮出九幽。”抒发未与友人同登泰山赏日出的遗憾,形容日出壮美。
苏轼的诗作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融入了他对人生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11. 欧阳修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游历泰山,并写下《登泰山记》。他的文章详细记录了泰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展现了泰山的雄伟与壮丽。
( 二)近现代文化艺术界人物
1.季羡林:国学大师,对泰山文化有独到见解,其纪念园在泰安市泰山长安园落成。
2. 杨辛
杨辛是我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书法家,曾多次攀登泰山并撰写了《泰山颂》,赞美泰山的壮美景色和深厚文化底蕴。
3. 徐志摩
徐志摩的《泰山日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泰山日出的壮观景象,语言浪漫且富有诗意。
4. 李健吾
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生动记录了他在雨中登山的经历,展现了泰山在雨中的独特韵味。
5. 汪曾祺
汪曾祺三次游泰山,留下了散文作品《泰山拾零》和《泰山片石》,表达了他对泰山的深厚情感。
6.吕远与孙运飞
吕远是中国著名词曲作家,孙运飞是泰安本土的词作者。两人因泰山结缘,共同为泰安创作了16首赞歌,包括《泰山日出》《泰山挑夫》《光荣的电力工作者》等。这些作品以泰山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以及泰山精神为题材,展现了泰山的独特魅力。
7.李朝全、王剑冰、刘向东等
2023年10月,李朝全、王剑冰、刘向东等中国知名作家参加了“中华泰山 国泰民安”中国知名作家泰山行活动。他们通过实地采风,深入了解泰山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以及泰山精神,创作了一系列文学作品,进一步弘扬泰山文化。
8.欧阳中石
欧阳中石是著名文化学者、书法家,1928年出生于山东泰安。他为泰山创作了多幅书法作品,包括《泰山颂》等,这些作品被刻石于泰山,成为泰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9.翟墨
翟墨是一位从泰山脚下走出的航海家。他的家乡在山东泰安,他以航海家的身份在海洋上书写自己的人生,被称为“浪慢航海家”。他的成长背景与泰山的文化底蕴密切相关。
10. 范正安
范正安是泰山皮影戏第六代传人,他成功改良了泰山皮影的表演方式,让古老的泰山皮影戏焕发出新的生机。
11. 卢雪
卢雪是一位著名的镂绘艺术家,出生于山东泰安,泰山脚下长大的她深受泰山文化的熏陶。作为中国艺术剪纸协会会长,她用剪纸艺术再现了孔子的圣迹,创作了《孔子及孔子圣迹图》等多部作品,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卢雪的多幅作品被国内外重要机构收藏,其中包括以泰山文化为背景的作品。
12. 周郢
周郢是泰山文化研究学者,他揭示了泰山从自然山到精神山的演进轨迹,并对泰山“国山”地位进行了科学论证,出版了多部关于泰山文化的著作。
13. 姜丰荣
姜丰荣是泰山石刻研究专家,他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于泰山石刻的普查与研究,制作了2000多幅拓片,并对泰山石刻进行了详细注释,解决了现代人阅读的难题。
14. 陈勇
陈勇是泰山摄影文化专家,从事泰山摄影文化研究、创作20余年,用手中的照相机记录下泰山的人文景观、四季风光和风土民情,整理出上万幅摄影图片资料。
15. 章立
章立是泰山脚下的水彩画家,他的水彩艺术深受泰山自然风貌的启迪,其作品展现了泰山的神韵之美。
16. 吴冠中
吴冠中是著名画家,创作了《忆泰山上高峰》,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展现了泰山的雄伟与壮丽。
17. 傅抱石
傅抱石是著名画家,1946年创作了《泰山巍巍图》,以艺术的形式表达了对泰山的崇敬与赞美。
18. 应野平
应野平是山水画家,他的《泰山记游册》将泰山的博大威严与峻削明快表现得淋漓尽致。
19. 钱松嵒
钱松嵒是画家,绘有《泰山松》,通过描绘泰山之巅的古松,展现了泰山的生机与活力。
20. 陆俨少
陆俨少是著名画家,1978年创作了《泰山观日》,以独特的笔触捕捉了泰山日出的壮丽瞬间。
21. 张仃
张仃于1982年创作的《泰山》是一幅焦墨设色的小稿,采用了全景式构图,将泰山的主要景点尽收眼底,展现了泰山的雄伟与壮丽。
22. 冯增木
冯增木是当代著名装裱艺术家,生于山东泰安,其作品深受泰山文化影响,展现了泰山的自然与人文之美。
七、泰山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
泰山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时代价值。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
泰山以其雄伟的山势和险峻的山路,激发了人们向上攀登的斗志。这种拼搏进取的精神,不仅是泰山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国精神的重要体现。从古代帝王的封禅祭祀到近现代人物的泰山之行,泰山始终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卓越,勇攀高峰。
2. 顶天立地的担当精神
泰山挑山工群体的奉献精神,正是泰山精神中“担当精神”的生动体现。泰山精神强调“责任重于泰山”,这种精神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时敢于担当,勇于奉献。无论是党政军界的领导人,还是社会各界的普通劳动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这种担当精神。
3. 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
泰山文化中蕴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理念。这种和谐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共生”的价值观。从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到范正安对泰山皮影戏的传承,泰山精神始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4. 胸怀博大的包容精神
泰山作为五岳之首,不仅承载了丰富的自然景观,还融合了儒、释、道等多种文化。这种包容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开放胸怀。泰山精神的包容性,使得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都能在泰山找到精神的寄托和力量的源泉。
八、泰山精神的时代意义
泰山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新时代发展的不竭动力。它蕴含着“国泰民安”的家国情怀、“勇挑重担”的担当意识以及“奋力争先”的斗争精神。这些精神品质在新时代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泰山挑山工群体的奉献精神,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发扬“挑山工”精神,勇于担当,敢于拼搏。无论是科技创新、文化传承,还是社会建设,都需要这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泰山精神提醒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像泰山挑山工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勇往直前。
九、结语
泰山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泰山挑山工群体的奉献精神,正是这种伟大精神的生动体现。让我们铭记这些与泰山有关的人物及其事迹,传承泰山精神,弘扬中国精神,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不懈奋斗。泰山,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更是我们心中永恒的丰碑。
作者:张庆明,泰安市政协原副主席、泰安市一级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