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石猴子
文/李广昌
记得读小学的时候,妈妈腰痛,吃了不少医生的药却不见效。那时候,大姨婆来我们家做客,发现妈妈腰痛难忍,总是躺在床上。于是,她跟我妈妈说:“听人家说,石猴泡的酒很有效果。”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的有关石猴子的信息,也是我第一次记住用石猴子泡酒喝可以治疗腰痛。
后来,国家恢复高考,我第一年就被本市的卫生学校中草药班录取。有幸学习和接触了一些有关药用植物、中药学等方面的知识。但是,自己所学的《中药学》里只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根本没有我小时候记忆里的石猴子。
于是,我利用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去查阅有关中草药的书籍。终于在《全国中草药汇编》和《中华本草》中找到了自己所需的资料。原来,石猴子的常用名为三叶青,又名金线吊葫芦、丝线吊金钟、三叶扁藤、三叶崖、石老鼠、土经丸等,还有的称它为拦山虎、雷胆子等。它是葡萄科植物,药用部位是块根或全草。
石猴子是多年生草质攀援藤本,年久的可以长到十多米。其藤着地后可以节上生根,根块状或椭圆形,有的好像一个猴子的样子,并且因为它喜欢生长在石壁上的阴凉处,所以人们称它为“石猴子”。
石猴子的叶互生,有柄,小叶三片,呈卵状披针形,其中间小叶较大,顶端短渐尖,边缘有疏生小锯齿,两侧小叶基部偏斜。夏初开黄绿色的小花,7~9月可见其浆果球形,由鲜红褐色逐渐变黑色,甚是好看。
石猴子的块根味微苦,性平。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化痰、活血止痛的功效。
在临床上,人们习惯用石猴子治疗一些高热、炎症病人以及咳嗽哮喘等病人。外用时,一般用块根磨水或酒外涂,用于治疗蜂窝织炎、痈疔疮疖等。
我们本地除了喜欢用石猴子配中药治疗腰腿疼外,还喜欢用石猴子块根加醋磨汁外搽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神经性皮炎、痈疔疮疖等皮肤炎症疾病。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石猴子具有加强肝功能的作用。但是,具体是石猴子中的什么成分具有这种作用,还是一个未知数,还需要多少年才能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石猴子在我们家乡每年的端午节前后都有不少村民上山采摘,拿来集市上交易。然而,这种毁灭性的采摘方式导致本地在清朝著名植物学家吴其濬的笔下都有名气的石猴子濒临灭绝!
让我们翻开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看看其笔下的石猴子:“石猴子,产南安,蔓生细茎,茎距根近处有粗节,手指大,如麦门冬黑褐色,节间有细须缭绕,短枝三叶,叶微似月季花叶。气味甘温。土人取治跌倒损伤,妇人经水不调,敷一切无名肿毒。”
如果我们现在的石猴子生存现状被吴其濬得知,不知他会发出什么样的感叹!但可以告慰的是,这种状况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已经在当地的三江口自然保护区设立了石猴子种植基地,若干年以后,这株为民治病除痛的石猴子将焕发出新的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