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付珍
春节过后,邢台市信都区李村镇西北留村接连在邢州报、燕赵农村报和河北农网抛头露面,特别是邢州报记者采访等整版报道吸引了大众眼球,把西北留村的人文历史展示给了社会,退居二线的原党总支书记张喜魁同志利用手机把多年的经历、文学创作串起来,出版了一本78篇14万字的《乡情悠悠》书籍,信都区作家协会为此在邢台市还召开座谈会呢,此篇新闻也被燕赵农村报选用。
看景不如说景,虽然我也利用媒体对西北留村进行过报道,但就是已好久没有去过该村了,为此,应张喜魁书记之邀,和作家协会和公益组织几位老师来到这个美丽的平原农村。
参观的首站是西北留村北的牌楼,这是一座安徽天青石质牌楼。也是西北留村的形象窗口,村民平安出入的标志。四个明柱上的醒目对联特别引人关注,意义深远,涵盖了西北留村上百年来的经济文化、历史地貌、传统美德等,汇集了西北留村过去的历史、未来的发展之精髓。
对联从书写、编綦和构思都是出自西北留村的优秀人才,真、草、隶、篆、行五体俱全,条条幅幅刚柔并济,苍劲有力,墨香四溢 ,众多参观者都会以为是出自哪位名家呢,当张喜魁报上名字后都为之震叹!原来这些文字和书写都是由本村的村民自己编撰书写的!不由我们异口同声赞美西北留村真的是人杰地灵。
随后,大家沿着500米的宽敞柏油路参观繁华的农贸市场、商住两用别墅小楼、滨江佳苑小区楼房和正在招商中的小吃一条街板房,一路观看令大家眼花缭乱,都说这里的生活环境跟市里没有什么差别,吃的住的比城市还优越呢。
转来转去到了村里的古槐处,据介绍该村共有两棵600多年的古槐,被人们敬俸为老槐仙,也是人员聚集最多的地方。一旁的优秀人才榜让行人都会驻足观看,优秀军人、每年考入大学的人都在榜上显示。采风人员都用手机不停的拍照,恐怕漏掉了什么。
走进党群服务中心大院,更是有一鸣惊人的感觉。办公大楼、党员活动中心庄重大气,党群服务室内村干部正在为群众进行养老保险认证,真正实现了群众办事不出村。来到文化底蕴深厚的的多功能展示区,看到这里不仅是个专门舞台,而且打开卷帘门就是召开大会、文艺演出的舞台,关闭卷帘门就是党员活动室,舞台里面则是村史馆、荣誉室、二十五姓家谱馆,看到一件件老家具,打开了我们对过去的记忆。
二楼是档案馆、图书室、书画室、书画作品展、老干部活动中心等。整个墙面上满是西北留村书协和作协自创自写的书画作品,幅幅艺术超群,赞颂的都是当今美好盛景。在张喜魁书记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一处小巷道里,原来这里是军队退休干部李书兴的石文化馆,他离开闹市回到家乡西北留摆弄起石头来啦,看到摆在架子上形状不一的花、草、人等奇形石头,还有堆在院子里的根雕坯子时,让我们佩服至极,一个戎马一生的军人,在退休后积极参与西北留村的历史文化建设活动,真的感动心肺。
不知不觉已过午时,最后一站是瞻仰村东的毛泽东主席雕像,张喜魁回顾了筹建时的很多情节以及知识青年下乡的故事,我们一行都佩服西北留人对老一代革命家的感恩情怀,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新中国幸福生活的今天。都向毛泽东雕像致敬!愿他的灵魂永远护佑着人民幸福安康。
西北留一行受益匪浅,因时间关系没有尝到这里的大锅菜和“老面烧饼”,下次一定去品尝一下美食,也祝愿西北留村人民生活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作者简介:任付珍,男,汉族,2020退休,现为城计头乡老干部党支部书记、信都区作家协会会员,本人为《蜜蜂杂志》、《蜂业科技》交流群主要撰稿人,连年荣获《燕赵农村报》优秀通讯员,多次获《邢台日报》、《牛城晚报》优秀通讯员,信都区优秀党员和信都区首届牛人、信都区好人、信都区好网民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