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济宁高铁新城片区规划已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以李营街道和二十里铺街道为核心区域,构建“产城融合、功能互补”的发展新格局。
这一规划标志着济宁市在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升级协同发展中迈出关键一步,成为落实“一张蓝图绘到底”战略的重要实践。
双核驱动:居住与产业协同发展
根据规划,高铁新城片区以李营街道和二十里铺街道为两大“主战场”,功能定位清晰:
李营街道片区:聚焦居住、教育、科研、商务及商业休闲娱乐功能,打造现代化生活服务核心区。未来将布局高品质住宅、国际学校、科研机构及商业综合体,满足市民对宜居、宜业的需求。
二十里铺街道片区:定位为工矿产业园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物流产业。规划中明确工业用地占比约28%,并配套交通物流设施,强化与高铁、港口等交通枢纽的衔接,推动产业链高效协同。
交通赋能:高铁网络撑起发展骨架
高铁新城片区的规划与济宁市“大交通”战略深度绑定。当前,雄商高铁(途径济宁梁山、郓城等站点)、济枣高铁等重大项目加速推进,济宁北站作为片区核心枢纽,未来将接入京沪高铁二线、济商高速等干线,形成“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此外,片区内部路网同步优化,共青团路北段提升工程、济宁大道东延等项目的启动,将进一步打通区域“毛细血管”。
产城融合:产学研一体化布局
片区规划特别强调“产学研”协同创新。根据《济宁市任城分区高铁北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约4500亩土地将用于建设教育科研、公共服务及产业孵化综合组团。其中,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占比超42%,拟引入高校分支机构、科研院所及科技企业孵化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高端人才集聚。这一布局与济宁市“强县进位、弱县赶超”的县域经济战略形成联动,助力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产业平台。
政策保障:顶层设计护航高质量发展
2024年底,济宁市委主要领导在发展规划会议上提出“一张蓝图绘到底”,强调规划连续性与执行力。2025年,济宁通过“1+8+N”指挥部工作机制,统筹推进高铁新城等重点项目,确保土地、资金、政策等要素精准投放。例如,片区建设中创新采用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模式,并依托“惠企通”平台实现政策“免申即享”,大幅提升项目落地效率。
未来展望:世界级文旅名城的新支点
高铁新城的建设亦与济宁文旅战略形成呼应。片区毗邻大运河文化带,规划中的滨河慢行体系、文化中心等项目,将串联太白湖文旅商区、运河记忆等景点,为“孔孟之乡”注入现代活力。随着2025济宁马拉松等大型活动落地,新城有望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新窗口。
济宁高铁新城片区的规划与实施,是城市能级跃升的关键落子。通过交通牵引、产业赋能、民生提质的多维发力,济宁正以“进、绿、新、实、干”的奋进姿态,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未来,这片热土将成为鲁南经济圈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的“桥头堡”,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济宁样本”。
(清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