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武大帝刘彻赋
文︱靳艳军
赫赫华夏,悠悠青史,帝王之谱,灿若繁星。汉武帝刘彻者,大汉之雄主,承文景之治余荫,奋一己之雄才大略,振大汉之天威,扬华夏之浩气,其功如巍巍昆仑,屹立千古;其名若灼灼红日,耀映万邦。虽岁月流转,山河更迭,然其伟业丰功,依然熠熠生辉,为后世所敬仰、所传颂。今作此赋,以颂其德,以彰其功,探寻其波澜壮阔之人生,感悟其跌宕起伏之治世。
昔时,汉祚绵延,历经高祖、惠帝、文帝、景帝数代之经营,天下初定,民生渐安。刘彻生于皇家,幼而聪颖,慧心独具,对世事便有超乎常人之洞察。其母王夫人,温婉贤淑,颇得景帝宠爱。刘彻自幼在宫廷中接受良好教育,饱读诗书,习练骑射,不仅通晓经史子集,亦熟谙兵法谋略,为日后君临天下、治国安邦积累了深厚学识与本领。
景帝前元四年,刘彻被封为胶东王。彼时,其虽年少,却已崭露头角,展现出非凡气度与志向。一次,馆陶长公主刘嫖抱其于膝上,戏问:“儿欲得妇否?”刘彻对曰:“欲得。”长公主指左右侍女百余人,刘彻皆摇头。长公主又指自己女儿陈阿娇问:“阿娇好否?”刘彻笑答:“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此即“金屋藏娇”之典故,刘彻之聪慧与志向,由此可见一斑。
景帝前元七年,太子刘荣被废,刘彻凭借自身才华与母族助力,加之馆陶长公主的鼎力支持,被立为太子。成为太子后,刘彻愈发勤勉,虚心向朝中贤能之士请教治国理政之道,深入了解民间疾苦与国家利弊。他深知,身为储君,肩负着江山社稷之重任,唯有不断磨砺自己,方能不负众望。
景帝后元三年,景帝驾崩,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初登大宝,刘彻便展现出了不同于常人的气魄与决心。他心怀壮志,立志要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让大汉的威名远扬四海。然而,摆在他面前的,却是一个看似繁荣实则暗藏危机的国家。历经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经济虽有长足发展,但内部诸侯王势力依旧强大,对中央政权构成严重威胁;外部匈奴屡屡侵扰边境,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面对这些棘手问题,年轻的汉武帝没有丝毫退缩,而是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改革与开拓之路。
在政治上,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他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来管理,地位相当于县。这一举措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使他们无力再与中央对抗,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困扰汉朝多年的诸侯王问题。同时,汉武帝还设立内朝,选拔一批有才能的中下层官员,让他们参与决策,以制衡丞相为首的外朝势力,加强了皇帝对朝政的控制。此外,他还加强监察制度,在全国设立十三州部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员和豪强势力,确保中央政令能够在地方得到有效执行。
在经济上,汉武帝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支持对外战争和各项建设,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他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以稳定货币市场,防止地方豪强私铸货币,扰乱经济秩序。他还实行盐铁官营,将盐、铁等重要物资的生产和销售收归国家垄断经营,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此外,汉武帝还推行均输平准政策,在各地设置均输官,负责将地方上的贡物运往京师或其他高价地区出售,然后再购买当地的特产运往其他地区销售,以调剂物资余缺,平抑物价,打击富商大贾的囤积居奇行为。这些经济改革措施的实施,使汉朝的财政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为国家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军事上,汉武帝为彻底解除匈奴对汉朝的威胁,发动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对匈战争。他任命卫青、霍去病等杰出将领为统帅,率领汉军深入大漠,与匈奴展开殊死搏斗。卫青首次出征便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打破了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霍去病更是年少英勇,多次率军远征,在河西之战中,他率领汉军大破匈奴,夺取了河西走廊,为汉朝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通道;在漠北之战中,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分两路深入漠北,与匈奴主力展开决战,最终汉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匈奴元气大伤,远遁漠北,从此“漠南无王庭”。汉武帝对匈战争的胜利,不仅解除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保卫了边疆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也极大地提高了汉朝的国际地位和威望。
除了对匈战争,汉武帝还积极开拓边疆,扩大汉朝的版图。他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和交流,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使汉朝的影响力远达中亚、西亚乃至欧洲。他还派兵征服了南越、闽越、西南夷等地区,将这些地区纳入汉朝的版图,进一步扩大了汉朝的疆域。汉武帝的这些军事和外交举措,使汉朝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其威名远扬四海,周边各国纷纷前来朝贡。
在文化上,汉武帝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将儒家思想确立为官方正统思想。他在长安设立太学,培养儒家人才,选拔优秀的儒生进入官场,参与国家治理。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统一了思想,加强了中央集权,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贯穿了中国历史的两千多年。同时,汉武帝还重视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他下令收集整理古籍,编纂史书,鼓励文人学士进行创作。在他的支持下,汉朝的文化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如司马迁的《史记》、司马相如的辞赋等,这些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汉武帝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在追求霸业的过程中也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在晚年,由于长期的对外战争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导致国家财政紧张,百姓负担沉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同时,汉武帝迷信方术,追求长生不老,被一些方士所欺骗,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此外,汉武帝还因巫蛊之祸,错杀了太子刘据和许多无辜的人,造成了一场严重的政治悲剧,使他的家庭和国家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面对这些问题和挫折,汉武帝并没有一味地逃避和推卸责任,而是能够深刻反思自己的过错。在征和四年,他颁布了《轮台罪己诏》,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向天下百姓表示忏悔,并宣布停止对外战争,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这一举措不仅赢得了百姓的谅解和支持,也为汉朝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汉武帝的这一做法,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君主的勇气和担当,也为后世君主树立了一个勇于自我批评、改正错误的典范。
公元前87年,汉武帝刘彻病逝,享年七十岁。他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他凭借着自己的雄才大略和卓越领导能力,开创了一个辉煌的时代,使汉朝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他的功绩不仅在于开疆拓土、巩固政权,更在于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思想、开拓边疆、发展经济等,都为后世的封建王朝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汉武帝刘彻,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和文化推动者。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他的功绩和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赞曰:
汉武刘彻,雄才伟略。承继大统,志在山河。
政治革新,集权治国。推恩令下,诸侯势弱。
经济改革,财源广拓。盐铁官营,国富民乐。
军事征伐,匈奴远躲。卫青去病,战功赫赫。
文化一统,儒术独播。太学设立,人才辈出。
开拓边疆,丝路通陌。威名远扬,万邦来贺。
晚年思过,罪己诏作。与民休息,社稷安和。
千古一帝,功过评说。英名不朽,史册长歌。
作者简介:靳艳军,1986年出生,甘肃武都人,心理学博士,企业家、战略家、慈善家、辞赋家、诗人。现任靳氏集团董事局主席,西安工业大学特聘教授、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创业导师,兼三所高校客座教授、国家级特聘专家、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陕西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秦商总会副会长。2020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经济影响力人物、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2024年被评为影响中国年度经济人物。业余时间从事诗词赋创作及红学研究,10余篇赋被勒石以刻。部分赋翻译成英文海外传播,也被众多书法家书写。目前已创作和发表古体格律诗词9200余首,辞赋200余篇,红学文章162篇,兼有楹联、古代散文、新诗等文学创作1000余篇(首),各类作品100余万字。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累计向社会公益事业捐赠物资善款2750余万元。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