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已经解冻
枯木即将复苏
一边冬寒
一边春暖
料峭春风吹酒醒
荒村寒鸦啼无眠
雾朦胧
雨迷濛
嫩叶未绽花先开
春风不解梨花意
偏向池边拂柳烟
东风吹
梨花落
花开花谢花满天
潮涨潮落朝与暮
多少情
难解铃
无关风花与雪月
这世间
没有哪个春天不会冷
也没有哪个冬天不会暖
冷也人间
暖也人间
人情冷暖是世道
多少事
意难平
风霜雨雪等闲度
诗人简介
杨会亮 ,网名放歌,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士,湖南省洞口县第一中学高级教师。担任过校园文学刊物《半江风》《雪峰之春》指导老师,同时担任过地方多家文艺刊物《黄桥文艺》《神奇的绿洲》《一日一诗》《碎语呢喃》的责任编辑。《英国文学》新媒体平台签约作家,传世图书策划出版中心签约诗人、作家,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名家讲堂》栏目特聘艺术顾问。文学创作以现代诗歌为主,200余篇作品发表在《人民日报》《中国诗歌报》《当代作家》《中国早报》《中华网》《中国散文网》《华声在线》《英国文学》《名师名家名人坛》《今日头条》《凤凰新闻》《兰亭诗画》等多家新媒体和网络平台。散文《此心安处是吾乡》获第六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诗歌获当代作家杯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作品入选了《新时代实干者风采》《全国诗歌散文作品选集》《中国人气最旺的诗文名家名作》《2023中国诗文年度排行榜》《走出国门的80位当代诗文名家》《精选现代诗歌》《诗意南丹》等。2023年受邀参加了第八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峰会。作品被收录《时代先锋·中华文化人物大典》大型文献邮册和《荣耀中国——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邮品。本人被授予时代先锋和新时代实干者纪念勋章,入编《75周年文艺名家大辞典》。
编者按:
《春天的故事》是一首以自然意象承载人生哲思的抒情诗,通过季节更迭的细腻描摹,展现了对生命本质与世道人情的深刻观照。以下从三个维度进行评析:
一、结构张力:冷暖对位的镜像美学
全诗以"寒暖"为经纬编织意象网络,开篇即以解冻河流与未绽嫩叶构成生命萌发的张力,冬寒与春暖在料峭风中形成空间并置。"梨花落"与"柳烟拂"的逆向运动暗含自然法则的无情,尾段"春会冷/冬会暖"的悖论式表达,更将这种矛盾修辞推向哲学高度。这种冷热交替的节奏恰似水墨画中的留白技法,在虚实相生间构建起多声部的春天叙事。
二、意象系统:物候书写的符号解码
诗人重构了传统春意象的象征体系:解冻河流指向时间囚笼的打破,荒村寒鸦成为存在困境的隐喻符码。梨花先于嫩叶绽放的生态反常,暗示着现代社会中情感表达的超前与错位。潮汐意象与"风霜雨雪"的并置,将地理时间与心理时间熔铸为蒙太奇式的生命图景。这种对物候符号的陌生化处理,使自然现象升华为存在之思的载体。
三、生命诗学:超越性关照的双重维度
在表层抒情之下,诗歌构建了"天道-人道"的对话结构。春风拂柳的物理运动与"不解梨花意"的心理投射,揭示出自然法则与情感逻辑的根本性冲突。尾段"冷暖人间"的顿悟,既是对道家齐物论的当代诠释,又暗含儒家经世致用的精神内核。这种将季节轮回转化为生命智慧的诗性转化,使作品获得超越时空的阐释可能。
此诗在艺术表现上稍显理念先行,部分意象转换稍显滞涩,如"难解铃"的用典与整体语境存在龃龉。但整体而言,诗人通过重构自然意象的象征体系,在古典意境中注入现代生存体验,实现了对传统咏春诗的突破与超越。这种将物候观察升华为生命哲学的尝试,为当代汉语诗歌的意象创新提供了有价值的探索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