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平仄韵犹在,风雨履痕印船山
——东苑诗社诗友悼念戴继业先生

戴春花//悼念我的父亲
2025 年3 月12 日上午9点19分,与病魔抗争了9年零234天的父亲,依依不舍却又无可奈何地撇下他牵肠挂肚的儿女和孙辈,撇下他风风雨雨相濡以沫57年的老伴和所有挚爱的亲人撒手西去,享年83岁。
我执拗地认为,只要给父亲打了人工免疫球蛋白,打着抗感染的药,他的生命就可以长些,再长些。虽然我知道这一天迟早要来,可我还是无法接受。今天是父亲离世的第三天,我痛彻心扉、彻夜难眠,无法入睡,起床写下此文,以此悼念我的父亲。
荒乱的1943年2月5日(阴历),父亲出生在鲁北平原一个农民家中。听奶奶说,父亲是爷爷奶奶的第二个孩子,他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在8个月时夭折。当年因为避难,父亲出生在他外婆家,山东省广饶县石村乡东王村,外公外婆和舅舅舅妈都非常疼爱他,幼儿时代他在外婆家无忧无虑的成长。7岁时被爷爷奶奶接回家,在山东省博兴店子利戴村上学。因家境贫寒,从10岁开始利用周日打短工。1954年,11岁的父亲替得病的爷爷出伕,被迫辍学。1956年,13岁的父亲为了外出挣钱,得益于个子高,父亲虚报了年龄,才得以和村里的一帮成年人一起挑着两个大筐离开了家。
父亲就这样开始了他在外的工作生涯,刚开始两个月,在淄博四宝山铁牛坑抡大锤,抬矿石,晚上睡搭建的人字棚。当年所有的人里面,父亲年龄最小,有些人累的受不了,就不辞而别回家了。同村和父亲一起出来的九个人,除父亲一人留下,其他的人都回到了家乡,而父亲却一路坚持。
直到1958年8月,16岁的父亲随着国家大炼钢铁的洪流,伴着跃进的号声来到了黑旺矿山,成了山东黑旺铁矿的一名正式员工。黑旺铁矿是省属国有企业,父亲从此有了铁饭碗。这也许是上天眷顾苦命人,这对于父亲及整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个天大的喜讯。
那时候,在老家,有一个出门在外挣钱的人,是非常体面的一件事情。就在那一年,也就是1958年,我爷爷外出做活,也成了山东耐火材料厂的一名正式员工。1959年的春节,父亲和爷爷约好一起回家过年,一家里两个出门的人回来了,可想而知奶奶当时有多高兴,这个年一家人过得有多快乐。
可是,幸福来得突然,走得更突然。那年正月初七,是父亲和爷爷返回单位上班的日子,爷爷让父亲先走,他过后再走。父亲就一个人先返回单位,谁知这一别竟成永别。爷爷身体患病,那时候医疗条件差,爷爷以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一直情绪低落,老担心孩子们怎么办?那时候爷爷和奶奶一共6个孩子,最大的是父亲,最小的姑姑还不会走路。在父亲走后的两个月,爷爷因病意外离世,在他37岁的那年,永远的走了。家里的顶梁柱倒坍了,作为家中子女中的老大,16岁的父亲挑起了爷爷留下的重担。父亲这一生,可谓在苦水里泡大。
长兄如父。父亲一辈子为几代人操劳,生活的重担,对整个大家庭的责任与使命形塑了一个传统的大男子,习惯了承担家中一切,意欲把控大事小事,凡事都提前计划,做到心中有数。爷爷去世后,16岁的父亲承担起母亲及5个弟妹的生活花费,每月工资除了留下最低生活保障的费用,其他的都寄回家,就连单位发的火柴、缝衣针等实物都要积攒起来在探亲的时候带回家。父亲勤俭节约了一辈子,不抽烟不喝酒,在矿机关工作几十年甚至都没有养成喝茶的习惯。
父亲一生与人为善,工作认真踏实。在山东黑旺铁矿工作后,父亲的工作岗位也慢慢地发生改变,简单的说就是从体力劳动到脑力劳动的转变。进矿一开始从事体力劳动,到1961年调到矿施工队任考勤员、统计员。因较善写文,有幸得到领导的赏识,在1969年调到矿机关任办事员。之后直至退休30余年来,先后担任矿宣传科干事、科长、党政办公室主任、子弟学校校长兼书记等职。
工作是父亲一辈子的骄傲,工作中的父亲很有价值感和获得感,常年与通讯报道、理论文章、经验总结等文字工作打交道,在市、省和全国冶金系统报刊发表了一百三十余篇通讯报道,八十余篇言论理论文章。父亲乐在其中,不觉其累,起草上报市省冶金系统的总结、典型经验、矿职代会报告十八篇。其中,《走上仕途更须学习》入选《中国二十一世纪发展优秀文库》、《当以自律为第一》被《理性的跨越中国共产党党建宝典》录用。先后获《淄博日报》优秀通讯员,连续六年获原《山东冶金报》优秀记者,"莱钢集团"优秀政治工作者、优秀纪检工作者,"淄博市优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和"山东省职工理论研究会优秀干部等荣誉。
耄耋之年,当父亲回看自己的黑铁岁月,从中结识了一帮好同事好朋友,更深知自己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历届领导重视和提携,离不开同事们的帮助和支持,父亲发自内心的感恩、感谢!
上苍赐予父亲诚实、直率、好动、要强的性格。业余时间父亲浸泡在打篮球、乒乓球的愉乐之中,收获了身体健康,这成为父亲后来与病魔抗争搏斗的基础。
2003年父亲退休后,受子女孩童的呼唤,亲情的驱动,迁居张店和我母亲一起照顾孙辈,乐在其中。
2015年8月,我们公司查体,我给四个老人(我和老公的父亲母亲)同时报名,带老人们到淄博广电医院查体,发现父亲颈部有一个小瘤,医生建议我们带父亲去大医院检查看看,但父亲觉得不疼不痒,并不在意。之后我看父亲的身体明显消瘦,很不放心,国庆节放假后又和父亲商量去医院检查,父亲说什么也不同意,当年我侄女上高三,父亲说等侄女高考完以后再看吧。
2016年7月10日我老公放暑假,7月11日我们带父亲到淄博市中心医院办理住院手续,之后做彩超、 CT 、穿刺等一系列检查,大夫初步分析可能为淋巴瘤,但具体等病理结果。8月11日病理结果出来,诊断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后到山东省立医院找专家诊断,结果一致,并告诉病已到晚期,按现在医疗条件还有半年左右的时间。省、市医院的大夫都建议化疗。因父母已年逾古稀,检查诊断的结果我们瞒着父母,在和我叔叔商量后,考虑年龄大经受不住化疗的折腾,决定采取保守(中医)治疗。
从此我开启了线上线下寻医问药的漫长征程,了解到济南中医肿瘤医院的秦旭东院长是清朝道光御医秦本煜第八代传人,在总结先辈秘笈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对肿瘤深入研究,于是和老公及哥哥带父亲前去问诊,秦院长经诊断开出药方,连续吃药四个月控制住了病情。2016年12经哥同事介绍了解到淄博延强医院有多年治白血病的经验,前去诊治,黄延强院长、袁栋大夫给父亲诊断,据病开方,从开始一周一次,到半个月一次,一个月一次……,在控制病情的同时、提高了父亲带瘤生存的生活质量。
2021年9月末开始,父亲的病情反复加重,下肢水肿,胸腹腔积水,夜间睡眠无法躺卧,只能高枕位或半坐位,10月日和父亲到淄博市中心医院治疗,血液科刘艳主任介绍并开了最新研发上市的淋巴瘤新特药泽布替尼,口服7天后父亲外观可见的肿瘤消失了,下肢水肿及胸腹腔积水也得到了控制,把父亲从死亡线上救回来。但是从10月13日开始父亲发高烧,10月15日在淄博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治疗过程中反复发高烧40多度,每天输液20个小时左右,大夫建议进重症监护,父亲坚决要求出院,医院同意了,告诉我们,父亲已生命不久,要有思想准备,10月23日出院。出院后又邀请延强医院袁栋大夫几次上门诊治,中药调理,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再次把父亲从死亡线上救回来。
2023年3月父亲的右膝关节肿胀且疼痛难忍,在淄博市中心医院检查诊断是半月板问题和膝关节积液感染,让再去专科医院看看。我拿着检查的材料问诊5家医院的专业科室专家,结论一致就是父亲这种情况以后想走路只能做手术,但因膝关节积液感染再加上父亲本身有基础慢性病身体虚弱做手术不现实。我们在淄博广电医院住院做抗感染保守治疗,5天后父亲坚决要求出院,出院后持续吃药、贴膏药等约两个月的时间,父亲的膝关节消肿且只要不弯曲就不疼。医生是患者的天使,让患者在黑暗中看到光明,感恩、感谢父亲生病治疗过程中所有的大夫,感恩遇见你们,感谢有你们、感激您们减少父亲的病痛。
朋友值千金,困难见真心。父亲几十年前的老同事老朋友,赵守光叔叔几乎每年春节都邀父亲相聚,尤其是在父亲生病后对父亲的鼓励和关怀,我深怀感激。2017年9月赵叔叔开导并邀请父亲加入诗歌微信群,当时已75岁的父亲内心被点燃,硬着头皮答应了。父亲缺文学功底,连韵都弄不懂,更何谈平仄对仗了,一切从零开始,学写律诗,入群初期,每次写的诗大都经赵叔叔审阅修改,就跟学生改错题对答案一样,最后才将修改定稿后的发至诗歌微信群里。
2017年至2022年8月父亲已创作1700多首诗,他用学习、创作诗词作为对疾病(抗癌)的辅助性治疗,这些习作与父亲的生命息息相关,字里行间,有父亲的呼吸、父亲的坚守、父亲的抗争、父亲的坚毅。父亲的诗大多围绕日常生活的所看所思所感,依时依事依物而写,就像农民依时劳作一般。他的诗中也常常出现"农父"形象,透露出"多产粮"的祈愿。这似乎印证了他质朴的出身,朴素的思想。诗歌的内容勾勒出了父亲晚年患病后一天天的生活经历,这时空的切片,制成了标本,是我们一家人的珍贵纪念。
2022年8月在赵叔叔的热心鼓励下,父亲有了出书的想法并且雷力风行,不顾身体虚弱,每天早上5点钟就开始检查整理自己写的所有的诗,母亲是他的贴心秘书,负责查阅字典和初审,我负责所有诗歌的二审,赵叔叔和根德文化张方明董事长从中精选父亲写的399首诗,由根德文化公司的策划编校出版诗集。父亲把诗集命名《生命咏叹》,就是感恩生命、咏叹生命!感恩亲情!咏叹亲情!这本书,是给父亲留给我们的最珍贵礼物。现在这本书就放在我书桌的电脑旁边,泪眼模糊中我仿佛看见被疾病缠身瘦弱的父亲,带着眼镜低头在写着……
在此再次感谢赵叔叔引领父亲加入诗歌群,指导父亲学习写诗,并统筹指导帮助父亲出书,完成了父亲生前最大的心愿,我为父亲拥有这样的朋友而感动,再次感恩感谢感激。同时一并感谢指导帮助父亲写诗的老同事老朋友张继明叔叔、吴敬玉叔叔、张宗宏叔叔、张永柱叔叔等,您们的帮助和鼓励父亲坚持写诗的动力所在。感激之情难以尽表,发自肺腑说声谢谢!
2025年3月11日凌晨5点父亲再次高烧至40.7度,呼救120急救中心,就近去淄博中西结合医院紧急抢救治疗,至3月12日上午9:19抢救无效离世,我痛彻心扉,从此,我再也没有父亲了。
2025年3月13日上午,我们送父亲去"新家",整个过程中我像个呆子,在巨大的不幸面前,人不会哭泣……
女儿说,不同情境不同角度看待同一问题,你的想法是不一样的,现在我有切身的感受,想父亲生前,因为父亲过度节俭,在日常生活、用药、治疗、住院、出院等问题上,我多次情绪失控,和父亲发脾气,当时发的脾气有多大,现在我的心就有多痛,我是个不孝之女,父亲,请原谅我。
父亲是一个意志力非常坚强的人,他的坚强就是大爱的表现,他内心的深处压抑的、深藏的、难言的,是对这个世界、对亲人的的依依不舍和深深眷恋……
父亲,您放心走吧,我们会照顾好母亲。
愿天堂没有病痛的折磨,愿您一路走好,安息吧,父亲!我会永远想念您,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您的女儿:戴春花
2025年3月15日凌晨4点55分


东苑诗友悼念戴继业先生诗词
赵守光
悼师兄戴继业
与君结缘五十年,涉世无机自超然。
生命平仄韵犹在,风雨履痕印船山。
白相村
悼念戴继业先生
少岁寒门砺苦辛,五八入矿寄终身。
壁坡刷落星和月,文字激扬血与魂。
企校政工传火炬,夕阳病榻炼诗心。
人生咏叹凭谁续?空把牺樽感世恩。
吴敬玉
悼黑铁诗友戴继业先生
柳泉吟友铁山朋,八二春秋砥砺行。
病榻犹敲平仄韵,诗心励我踏新程。
张宗宏
沉痛悼念戴继业先生
先生是我师,受教若许年。
绿砚生花笔,红笺书雄篇。
孤山曾谢月,碧水拜流泉,
一朝永诀去,长思泪不干。
张永柱
悼戴兄
半生风雨半生缘,往事依稀现眼前。
痛挽兄长西域去,玉兰花下泪连连。
杨付臣
悼戴先生
矿山工友戴先生,年暮忧怀雅韵情。
诗稿未干人已去,寒梅香绕九泉行。
李法德
长相思·悼戴公
忆旧年,卅余年。求学归来遇戴贤,丹忱映碧泉。
华章绵,诗馨绵。共事双秋思万千,魄消梦亦牵。
张同彬
悼念戴继业先生
耄耋仍然志愿坚,卷成咏叹指吟鞭。
一生创作诗千首,风范长存形象传。
边天柱
悼念戴继业先生
少小离家入矿山,寄情淄水碧云间。
人生咏叹诗常在,笑貌音容现眼前。

统筹:白相村
编辑:张同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