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仙女爱情:悲剧表象下的深刻叩问
文/马庆洲
在古老的华夏神话星河中,七仙女与董永的爱情故事,宛如一颗璀璨而独特的星辰,闪耀着迷人的光芒,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探寻、去思索。戚万凯先生,这位在儿歌、童谣领域建树颇高的大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创作手法,将这一经典神话改编成童歌、童谣,推出了《七仙女:我的忏悔书》系列作品,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戚先生的这一创作之举,无疑是一次大胆且富有创新精神的尝试。将古老的神话故事以轻松明快、朗朗上口的童歌、童谣形式呈现,为儿歌、童谣创作开拓了全新的领域,犹如在一片传统的创作园地里开辟出了一片充满奇幻色彩的新花园。从目前已推出的近七十首作品来看,它们在传播过程中确实起到了戚先生写作的“初心”之效果,让更多的孩子甚至成年人以一种别样的方式重新认识了七仙女与董永的故事。然而,这一系列作品所选择的创作角度和中心思想,却值得我们深入地探讨与思考。
为什么这部作品会被命名为《七仙女:我的忏悔书》呢?透过作品的字里行间,我们似乎可以捕捉到戚先生的观点:七仙女“违规”下凡,触碰了“天规”,这是导致她与董永爱情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因此七仙女如今应当“忏悔”。这一观点在整个系列作品中几乎成为了贯穿始终的核心思想。就像在《七仙女:我的忏悔书》03中所写的:“只怪大姐志不坚,偷偷摸摸看人间,只怪大姐志不坚。明知此事不能做,也要违规带头干。虽然她曾打招呼,每人只能看一眼,可是一眼也是看,违规性质没有变。”戚先生借此告诫读者和小读者们:“人生之路千万条,遵纪守法第一条。如果违法又乱纪,一生命运就坐牢!”从教育意义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创作意图无疑是积极的,它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孩子们传递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但当我们深入挖掘七仙女与董永爱情故事的深层内涵时,便会发现其中还有着更为丰富和复杂的意蕴。
《天仙配》的故事,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洗礼,依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其生命力绝非仅仅源于一个简单的悲剧情节。一部真正优秀的作品,如同深邃的海洋,表面或许只是波光粼粼的美丽,而深处却蕴含着无尽的宝藏。七仙女的故事,表面上看,确实是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爱情悲剧。七仙女,这位美丽而勇敢的仙女,为了追求爱情,不惜违反天规,下凡与贫穷的放牛郎董永结为夫妻。他们男耕女织,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天庭的天规无情地将他们分开,七仙女被强行带回天庭,董永只能在人间苦苦思念。这样的结局,让无数人为之动容,也让许多人将这个故事简单地定义为悲剧。
但是,我们若仅仅停留在这个表面的认知上,就如同只看到了冰山一角,而忽略了其庞大的主体。七仙女与董永的爱情悲剧,或许只是作者用来遮盖或揭示一个更大、更高创作思想的表象。当我们深入思考这段爱情悲剧的根源时,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们要将责任归咎于七仙女违反天规,而不是反思天规本身对这份爱情的破坏呢?
正如马庆洲所说:“一个人,一件事,本身就是没有罪的,因为有了法律,这个人才有了罪名。”天规,作为天庭的规则,本应是维护天地秩序、保障苍生福祉的准则。它应该关注的是诸如什么时候下雨、什么时候下雪这类关乎天地万物运行的大事,而不是去干涉一个小姑娘的婚姻自由。堂堂的天规,却将七仙女追求爱情的行为视为违规,这难道不是一种滥用职权的表现吗?它无情地侵犯了七仙女的“仙权”和“自由恋爱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各种规则,这些规则本应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保障人民的幸福生活,但如果规则本身不合理,甚至成为了束缚人们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枷锁,那么这样的规则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无论是天规还是地规,其存在的价值都应该体现在有利于百姓、有益于大众上。只有当规则能够给人们带来福祉,能够让人们在公平、公正、自由的环境中生活,群众才会自觉地去遵守、去拥护。否则,群众完全有理由、有权利对不合理的规则说“不”。七仙女下凡,不仅仅是为了追求个人的爱情幸福,她的行为更是对不合理天规的一种挑战和反抗。她以自己的勇敢行动,向世人展示了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决心,这也正是这个故事具有恒久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有人或许会质疑,既然七仙女如此伟大,为什么她的爱情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呢?这恰恰揭示了作品的另一个重要内涵:当黑恶势力强大到如同天规这般无法撼动的程度时,它足以摧毁世间所有的美好事物。在七仙女与董永的爱情故事中,天规就代表了一种强大的、不可抗拒的黑恶势力。它无视七仙女和董永之间真挚的爱情,用冰冷的规则将他们硬生生地分开,让这份美好的爱情成为了悲剧。这让我们不禁联想到现实生活中,那些阻碍人们追求幸福、进步的各种不合理制度和势力。它们就像一道道无形的枷锁,束缚着人们的手脚,限制着人们的发展。我们不能因为美好事物被摧毁,就否定其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而应该更加深刻地反思那些破坏美好的力量。
从七仙女和董永的身份差异来看,七仙女是长生不老的仙女,而董永只是寿命短暂的凡人。他们的生命长度有着巨大的差距,这似乎注定了他们的分开是必然的。即使没有天规的干涉,在时间的长河中,他们也终将面临分离。所以,仅仅因为他们最终未能长相厮守,就将《天仙配》简单地定义为悲剧,这种观点其实是有些片面和肤浅的。人间有句广为流传的话:“不在天长地久,重在曾经拥有!”董永,一个平凡的放牛郎,能够与仙女相爱,体验到这份超越世俗的爱情,这在他的人生中无疑是一段无比珍贵的经历。对于他来说,这段爱情或许已经成为了他生命中最璀璨的光芒,让他的人生变得不再平凡。而七仙女,一个柔弱的女子,却有着无比强大的勇气,她敢于一巴掌把天规扇个大洞,下凡与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她勇敢地追求爱情,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她的人生也因此变得充实而有意义。与那六位因为畏惧天规而没敢下凡的仙女相比,七仙女的人生才是真正充满色彩的。那六位仙女,虽然遵守了天规,但她们的生活却如同一潭死水,没有波澜,没有激情。她们的“规矩”人生,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剧”呢?
在我们的认知中,似乎遵守规则的就是好人,不遵守规则的就是坏人。但这种简单的二元判断真的合理吗?七仙女没有错,她只是追求自己的爱情;董永也没有错,他只是真心对待自己的爱人。司马迁,他坚持真实地记录历史,却遭受了宫刑;岳飞,他一心报国,却被奸臣陷害。这些事例都在告诉我们,不能仅仅以是否遵守规则来评判一个人的好坏。有时候,规则本身可能就是错误的,就像不合理的天规一样。既然天规错了,为什么它不进行自我修正,反而还要强迫别人去遵守呢?
从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任何时期的规则,无论是被称为天规还是其他的什么,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勇敢的人站出来,打破那些束缚人们发展的旧规则,推动社会不断向前进步。比如,曾经束缚女性千年的裹脚陋习,它严重地损害了女性的身体健康,限制了女性的自由发展。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它的不合理性,最终勇敢地打破了这一“天规”,让女性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尊严。再如,过去男人留大长辫、穿长袍子马褂,在时代的变迁中,这些传统的服饰和发型也逐渐被改变,因为人们意识到它们已经不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求。这些都是打破旧规则、追求新文明的生动例证。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会遇到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现象。比如,捉个小鸟就被判十年,街上打个汽球被判四年,卖几斤豆芽菜罚十万元,饭店拍个黄瓜罚五千……这些看似荒诞的事件,让我们不禁思考,这些规则真的合理吗?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些人却还在一味地教导百姓要守法,这究竟是真的不明白规则的不合理之处,还是有意忽视呢?
七仙女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深刻而沉重的思考题:能不能打破天规?敢不敢去打破天规?需不需要打破天规?应该不应该打破天规?如何打破天规?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关于神话故事的思考,更是对我们现实生活的一种启示。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规则的社会中,规则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固然重要,但我们也不能盲目地遵守规则,而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审视规则的合理性。当我们发现规则存在问题时,要有勇气去质疑,有智慧去改进,让规则真正成为促进社会进步、保障人民幸福的有力工具。
希望戚万凯先生在今后的作品中,能够对这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涉猎和探讨。以他深厚的创作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一定能够创作出更有新意、更有思想、更有格局的新儿歌、新童谣,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获得更多关于人生、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思考。而七仙女与董永的爱情故事,也将在不断的解读和创作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我们的文化宝库增添更加丰富的内涵。
作者简介:
马庆洲,1978年入伍铁道兵,1980年开始在《解放军报》等刊登文字,至今已出版个人文集10多部。系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安徽省民俗学会理事,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